这两个表情哪个是你啊?

这两个表情哪个是你啊?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向往积极、美好的人生,只是大多数人不懂得如何去做。那么是什么影响人的一生呢?

答案不是家庭背景,不是生辰八字,更不是任何人,能改变你自己的只有你的思维或者说是你的想法。当你换个想法,或者说转个念头,世界将从此不同。

“要”给人肯定

以“肯定”达到“鼓励”作用

曾给牙牙学语的孩子看下面两幅表情,“这两幅表情哪个是你啊?”孩子直接把手按到笑脸上,看来,追求快乐是儿童的天性,也是人类的天性。

这两个表情哪个是你啊?

如果以转念“要”的观念与技巧与他人沟通,那么我们往往也会成为受欢迎的人。沟通中往往是你先给予对方肯定,对方才可能正面回应你。

科学发现,人在轻松快乐时,才更加具有创新能力,所以,现代教育就有了“在赏识中教育,在激励中成长”的理念。

这两个表情哪个是你啊?这两个表情哪个是你啊?
这两个表情哪个是你啊?

孩子4岁时,教他打羽毛球。一开始,教他拿好球拍,发球时有意将球发到他的球拍上,这样,即使他不用力回球,球也会弹回来。每次球弹回来时,都会夸他:“你真棒,球都打回来了。”如此反复,他越来越有兴趣打羽毛球,进步也越来越快了。例如:

有一天,一位校长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校长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奖励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肯定学生】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了第二颗糖。校长接着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肯定学生正面动机】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校长于是掏出第四颗糖:“你已经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就结束了。”这位校长就是20世纪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这两个表情哪个是你啊?

在这次教育中,陶行知先生通过肯定男生提前到达办公室的行为、肯定男生停止打人的行为、肯定男孩打人的正面动机,启发孩子一步步地不断地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被尊重,最后感动得哭了并主动反省错误,得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在工作和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一见面就讲负面消息或者抱怨的人?这里的应对办法是——见面或者电话中的第一句话往往是:“你有什么好消息?”尝试引导他们转念往快乐的方向。

如果你身边有人的关注点多是负面的,和他在一起,你总会莫名地感觉到心情不好,这是因为你受到他负能量的影响,你可以选择转移话题或者远离他。

出外与人聚餐,当别人点了你喜欢的菜,不妨适当表达出来,创造轻松快乐的氛围;如果遇到你不喜欢的菜,想想它可能是别人喜欢的,不去评价即可。

这两个表情哪个是你啊?

给人肯定就是快乐,快乐就是传递正能量。正能量又可以进一步给周围的人带来快乐,快乐的员工带来快乐的顾客,快乐就是生产力。正能量培养追求幸福的心理能力。给予孩子肯定的父母,不是溺爱孩子,相反,可以培养出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和责任感,培养出孩子正确追求幸福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给他人带来快乐,更多的是创造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引导他人走向快乐的方向。对个体而言,真正的快乐,不是来自于外部环境和他人,而是来自个人内心,不是来自于物质,而是来自于精神,真正的快乐来自于个人正向的选择,来自于个人心灵的宁静。内心的宁静需要我们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同时要积极从善向上、知足进取。

下面,把两位妈妈在孩子放学后关心孩子的问话方式做对比,左侧是A妈妈的问话,她无意中引导孩子关注的是负面的,是不快乐的,或者是没有正向诱导儿子回答,我们谓之是一般问话。一般问话的对话结果往往也是不快乐的;右侧是B妈妈的问话,它引导孩子关注的是快乐的事情,对话的结果往往是开心的、乐观的、美好的,一起感受一下:

这两个表情哪个是你啊?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让人积极快乐的七个转念》。

这两个表情哪个是你啊?这两个表情哪个是你啊?

《让人积极快乐的七个转念》

王金才 著

这两个表情哪个是你啊?这两个表情哪个是你啊?

王金才,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农学硕士学位,工作期间获得饲料与畜牧行业EMBA、美国NLP高级执行师(应用心理学)证书,开创了《积极心态》等课程,有超过百场的培训经验。

现为湛江恒泰投资信息中心合伙人,是湛江恒兴养殖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以及广东恒兴股份副总经理、高级内训师。培训的代表课程有《积极的心态》《正能量》《职业经理人素养》等。

目录预览

这两个表情哪个是你啊?
这两个表情哪个是你啊?这两个表情哪个是你啊?
这两个表情哪个是你啊?这两个表情哪个是你啊?
这两个表情哪个是你啊?这两个表情哪个是你啊?
这两个表情哪个是你啊?这两个表情哪个是你啊?
这两个表情哪个是你啊?这两个表情哪个是你啊?

2018我们同在一行字之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