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大名畫之一《步輦圖》告訴你,唐代那會兒求婚是這樣的

中國十大名畫之一《步輦圖》告訴你,唐代那會兒求婚是這樣的


現代人求婚講究的是浪漫,

必備鮮花、蠟燭、小氣球……

講究的是出其不意,

來個小驚嚇~

哦……不是,是大驚喜……

同時拉上親朋好友吶喊助威。

(這麼多人在,你是不答應也要答應吧……)

當然最重要的是幾克拉的鑽戒

要記得亮出來。

而相對於講究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古代而言,

求婚可不僅僅是浪漫就可以的,

還要歷經老丈人的重重考驗!

今天齋主就帶你們穿越回唐朝,

看看唐朝那會兒

有錢人家的求婚場面吧~

(先上圖,是很重要的)

中國十大名畫之一《步輦圖》告訴你,唐代那會兒求婚是這樣的

▲《步輦圖》唐 閻立本 縱38.5釐米 橫129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名為《步輦圖》

是唐朝畫家閻立本的代表作之一,

同時也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乍看這圖,齋主數了數:

一、二、三、四……

總共十三人,但是他們在幹嘛呢?

原來這是吐蕃松贊干布求娶文成公主的場面。

畫作名字的由來


前面呢我們已經大概說了下這幅畫的意思,

那麼為什麼此畫不叫作《松贊干布求婚圖》?

而是叫做《步輦圖》呢。

“輦”原本與車一樣,裝有輪子,自秦以後,帝王或皇后所乘之輦車被去掉輪子,由馬拉改為人抬,故稱作“步輦”。


此幅作品以交通工具為題目,

並非出於畫家閻立本當初的用意,

畫中央上方所題寫“步輦圖”三字,

其實至今不知是何人所題。

中國十大名畫之一《步輦圖》告訴你,唐代那會兒求婚是這樣的


按照唐代及北宋的習慣,

不允許作畫之人在畫上題字留名,

而由帝王題字更不符合當時的規矩。

此三字只可能為後人根據此圖含義所定的畫名。

三次求婚


吐蕃松贊干布求婚歷程可不是很順利的,

畢竟老丈人李世民對於女婿的要求也是很高。

公元634年,松贊干布派遣使者到長安向太宗李世民提出和親要求,最終沒有成功。

公元638年,他又派使者攜帶大量奇珍異寶入唐求婚。為了向唐朝施壓,他親自率領20萬大軍進攻唐朝的松州(今四川松藩),但是很快就被唐軍打得潰不成軍!他的這次求親自然也就沒有成功。


公元640年,松贊干布第三次派出使者向唐朝求親。這次,他吸取了前兩次失敗的教訓,派了吐蕃的大相(即宰相)祿東贊到長安先向太宗李世民謝罪,再提出通婚的請求。


畫作解析


畫面左邊為靜,右邊為動,

細細分析,其中大有文章。

中國十大名畫之一《步輦圖》告訴你,唐代那會兒求婚是這樣的

▲畫面記錄的就是祿東贊覲見唐太宗的情況


毫無疑問,

步輦上端坐的唐太宗是畫裡的中心人物,

他的個頭比身邊的宮女都大兩圈,

雖然這並不符合客觀事實,卻很合乎畫面的邏輯。

為了突出重要人物,

畫家常常會把他們畫得比常人高大,

位置也更加醒目,

讓人一眼便能看到,

這是早期人物畫一貫的手法。

中國十大名畫之一《步輦圖》告訴你,唐代那會兒求婚是這樣的


畫面中,除了太宗乘坐步輦,

宮女們還打著兩把屏風扇和傘蓋儀仗。

中國十大名畫之一《步輦圖》告訴你,唐代那會兒求婚是這樣的


先看左邊這一組人物,

一襲紅袍者為大唐典禮官,

負責引見使者。

一身白袍者應為宮中內侍官,

極有可能擔任翻譯的任務。

中國十大名畫之一《步輦圖》告訴你,唐代那會兒求婚是這樣的

▲祿東贊


中間身穿花袍子男子不僅身材消瘦,

細腰聳肩,還面露難色,

是恭敬?是拘謹?還是有點膽怯?

此人正是吐蕃的特使祿東贊。

畫中有話


如果仔細觀察這幅畫的話,

你會發現一些不太合乎常理的地方:

1.為什麼抬轎子的都是宮女,而不是太監?

2.祿東贊畢竟也是重要的使臣,唐太宗為什麼盤腿坐著,還穿著常服?

3.畫中的祿東贊為什麼這麼幹癟,還不如前面迎賓的典禮官?


畫中的男一號和男二號都落實了,

其他人便是配合這次隆重接見的必不可少的“擺設”。

中國十大名畫之一《步輦圖》告訴你,唐代那會兒求婚是這樣的


首先,唐太宗盤坐的膝蓋上

擺放著一個長條形的盒子,

這難道是他送給吐蕃使者的禮物嗎?

還真是↓

中國十大名畫之一《步輦圖》告訴你,唐代那會兒求婚是這樣的


但是看這幅圖,未免有些寒酸,

即便沒有一些重要官員,也應該配備點太監吧?

而這裡卻只有9個宮女,

而且還是專門伺候皇上睡覺的小宮女,

這群人專屬於“尚寢部”,在唐朝屬於五品女官。

中國十大名畫之一《步輦圖》告訴你,唐代那會兒求婚是這樣的


這種局面,很像雙方的彼此邂逅,

而不是特意安排的接見事宜,也太隨意了。

中國十大名畫之一《步輦圖》告訴你,唐代那會兒求婚是這樣的


再看服飾,祿東贊穿著佈滿小動物的民族服飾,

這應該是比較莊重的場合才穿的了,

而唐太宗卻十分隨意。

以圖說圖


中國十大名畫之一《步輦圖》告訴你,唐代那會兒求婚是這樣的


唐太宗頭上戴的,這叫做幞(fú)頭。

通常為青黑色,因此也叫“烏紗帽”。

這圓領大黃袍是唐太宗的“常服”,

主要是唐太宗娛樂休閒時的穿戴。

而一個正式的禮服應該是怎麼樣的呢?

讓我們一起看看閻立本另一幅作品《歷代帝王圖》。

中國十大名畫之一《步輦圖》告訴你,唐代那會兒求婚是這樣的


這自帶流蘇的帽子,叫做冕旒(miǎn liú),

必須有12根,上面串的都是玉珠,

專門用於參加祭祀、典禮等重要場合所戴的冠,

是帝王的象徵。

中國十大名畫之一《步輦圖》告訴你,唐代那會兒求婚是這樣的


畫中皇帝穿的黑色套裝,叫做“冕服”。

這上頭連紋樣都繡得極為講究,

一定要有“十二章紋”。

中國十大名畫之一《步輦圖》告訴你,唐代那會兒求婚是這樣的


玄衣八章,日、月、龍在肩,

星辰、山在背,

火、華蟲、宗彝在袖;

裳四章,織藻、粉米、黼、黻各二。

然而,畫中的唐太宗並沒有像《歷代帝王圖》裡一樣,

遵循該有的禮制,而是穿著普通的常服。

這種情況下,肯定是有意為之。

繪畫比列


再看人物的大小比例,

唐太宗最大最顯眼,這個應該不會有異議,

第二“大”的人,按照規矩來說,

應當是祿東贊無疑,

而他在畫中卻被畫的又小又幹癟,

還不如典禮官。

中國十大名畫之一《步輦圖》告訴你,唐代那會兒求婚是這樣的


還有一點,就是人物的表情。

唐太宗,坐在輦上,嘴微微上揚,

氣定神閒,霸氣側漏,有一種帝王般的自信。

中國十大名畫之一《步輦圖》告訴你,唐代那會兒求婚是這樣的


而祿東贊和身後的翻譯官,卻顯得弱小不少。

中國十大名畫之一《步輦圖》告訴你,唐代那會兒求婚是這樣的


不用多說,當時的唐朝可是世界頭號強國。

所以,在這幅畫裡,

從場合、衣著,到人物,

無處不在地體現著唐太宗的高高在上。

後話


相傳他的這次請婚遭遇了

來自天竺、大食等國使者的挑戰,

各國都想娶回唐王的女兒。

唐太宗只好“擇優錄取”。

民間便有了“六試婚使”的段子,

說祿東贊機智過人,次次闖關成功。

其實,唐太宗不捨得把親生女兒嫁到如此遙遠的地方。

中國十大名畫之一《步輦圖》告訴你,唐代那會兒求婚是這樣的

▲布達拉宮藏王洞中的文成公主像


史載他共有21個女兒,卻找不到文成公主的名字。

據說她只是一位宗室女子,祖籍山東,

其父就是護送她上路的李道宗。

他是唐高祖李淵的堂侄,

因戰功被封為任城王,他的女兒就生在任城。

唐太宗將一位宗室女子封為公主,

嫁給了松贊干布,達到了自己的政治目的。

松贊干布對文成公主非常滿意,倍加愛護,

可惜夫妻緣分短,

公元650年,松贊干布去世,年僅33歲。

中國十大名畫之一《步輦圖》告訴你,唐代那會兒求婚是這樣的

▲赤尊公主(左)、松贊乾布(中)、文成公主(右)的雕像


文成公主繼續在吐蕃生活達30年,

致力於加強唐朝和吐蕃的友好關係。

她深受當地百姓愛戴,

藏傳佛教把她視為綠度母的化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