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秀才和舉人的差別有多大?

古代秀才和舉人的差別有多大?

自中國隋朝以後,科舉差不多是讀書人出人頭地、飛黃騰達的唯一途徑。而科舉分為很多步驟,其中最初級的兩步是考秀才和考舉人。

以清代為例,清代士人在應科舉以求功名的路上,要經過考取生員、考取舉人和考取進士這三個步驟。在這一過程中,要經過多次考試。大致可以說,清代各種科舉考試可以歸入生員考試、舉人考試和進士考試等三個系列。在這三個系列中,秀才系列和舉人系列的考試均與“學政”這一官職有關。

古代秀才和舉人的差別有多大?

沒有考中秀才的人,不管多大年紀都稱為童生。童生考取“生員”(俗稱秀才)須經本縣、本府(或本直隸州、廳)和學政的三級考試

考上了秀才,就會獲得一定的待遇,這其中包括免丁糧賦役、官給火食,見官吏不跪,不能施刑。等等。

明清士子通過鄉試後,即取得一種永久性功名舉人,可按科無限期參加禮部會試。這也是科舉中最難的一級。

清代鄉試中額各省多寡不一,依文風之高下、人口之多寡、丁賦之輕重而定。鄉試正榜取中者稱舉人,此外每正榜五名取副榜一名,亦稱副貢。放榜之期在九月,第一名稱解元。名額有所增減,後可捐納,但大省不過30,中省20,小省10個。咸豐時規定每舉人須捐10萬兩。江西應試為134:1。

古代秀才和舉人的差別有多大?

廣東老舉人黃章考了60年,康熙三十八年99歲時仍進場,讓其曾孫提燈籠開路,“百歲觀場”,但仍未中,意思是102歲時再來。

廣東的謝啟祚拒絕舉薦,以98中舉。當時正好15歲少年同榜。“老人南極無邊見,童子春風座上來。”侯方域中河南鄉試副榜,羞恨致疾而死。“行到半天仙骨少,罡(綱)風復遣落人間。”

由於考舉人極難,所以才有范進中舉的名篇;由於考試不易,明清時期,也有舉人直接出任低級官職的情況。考中了舉人,在當地社會就成為有頭有臉的士紳。這一點和秀才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