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對中國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

張慧


鴉片戰爭這事吧,主要看對象。對象不同,感受就大不同。

譬如對清廷來說,當然不是啥好事。好好的天朝上國被打回原形,一向神聖而不可侵犯的皇家權威原來也不過如此,跌份,這份神秘感威嚴感沒有,損失好大!

再者,要賠款。一部分是被林則徐燒燬的鴉片錢,這是非法商品而且還是毒品,這錢賠得有點冤!再一個是英國人的軍費,打輸了的還得負擔對方的軍費開支,真是受氣啊。




說白了,這些錢,不管是鴉片錢也好,軍費也罷,表面上都是國庫開支。

但是,皇帝老兒也不是造錢的機器,他也拉不出金子銀子,歸根結底,錢還不是老百姓來負擔?

所以,打了勝仗好是好一些,打了敗仗,錢還是老百姓出啊。那您說是好事還是壞事?


————————以下話風突變,分割線————————————————


當然,鴉片戰爭也不全是壞事。英國人打鴉片戰爭真是因為鴉片麼?

當然不完全是,鴉片不過是其中的一個藉口和其中的一個部分,他們要的是,是要打開大清的國門,通商!

這不就五口通商了麼。原來是一口通商,就廣州一地,而且還是十三行給壟斷了。現在加了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個地方全成了通商口岸。而且還割了香港。

那麼,五口通商是好事還是壞事?

以筆者之見,通商還是好事的。這不是很明白嗎,現在通商的這幾個地方,尤其香港、上海,都成了國內最發達的地方!



由此可知,西風勁吹,也不盡是壞事,對吧?不但會帶來更多的商品,也會帶來更先進的技術,還有文化、制度、思想等等各方面的新東西。

中西互補,應該說不是壞事吧。

從這個意義上說,通商口岸包括租界,也不全是壞事。甚至,還利大於弊呢。

所以說,評價一個歷史事件(不僅僅是鴉片戰爭),其實有很多角度,不好一棍子打死。

有些思維(不僅是歷史思維),還是可以放開一些、放長遠一些,這樣可能會更加理性、開放、多元。

不要不是東就是西,一會倒向這邊,一會倒向那邊,這不是很好麼?


坑爹史冊


我家祖祖輩輩都居住在深圳,離香港只隔一條小河,我的祖先見證了香港是怎麼割給了英國人,我也見證了香港的迴歸。深圳離虎門很近,經常開車經過虎門大橋,從橋上也可以目睹當年的防衛炮臺。

1840年6月至1842年8月;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由英國人發動的兩場鴉片戰爭,使中國徹底淪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國家,中華民族開始了一百多年的屈辱和苦難。英國人把鴉片輸入到中國,還給它套上了一個很好的名稱“福壽膏”,鴉片瓦解了中國人的意志,多少的家庭因為鴉片而家破人亡。

西方列強在中國的土地上到處圈地,瓜分中國,中國人被欺負到什麼程度呢?什麼“東亞病夫",什麼“中國人和狗不準進入”的禁地等等,我們都可從中感覺到先輩們受盡了多大的恥辱。鴉片戰爭是滿清的無能,是我們民族的恥辱,我不知道從那來的好事?但我們必須知恥而後勇。

我們都憎恨日本人,因為他們曾經在我們的國土上犯下的罪行,令我們無法原諒他。其實我們也憎恨英國人,因為他輸入的鴉片,給我們帶來的禍害也不少。

現在的英國已不是當年橫行海上的霸主,但他們還很懷念當年的光輝,對香港的迴歸還心存不甘,時不時還要搞點事兒,當然還是會有些狗會配合的,就算是在南海也想搞點存在感。總之,中國的強大對當年的西方列強來說,心裡是很不舒服的。




高山餓狼


只要是一個正常的國家,一個有基本理性的國家都不會認為戰爭是會對國家有利的。對近代中國而言更是如此,近代中國積貧積弱,幾乎每一次戰爭都會對中國造成無法估量的損害。按照主流認知,鴉片戰爭把中國從中世紀推進了近代。鴉片戰爭對中國是一件好事還是壞事呢?

從戰爭本身來看,英軍一路北上,中國軍隊一路敗北,英軍沿途佔領了舟山等地,中國軍民的損失是比較大的,其中有包括陳化成、關天培等多名清軍著名將領殉國。因此,戰爭本身毫無疑問對中國來說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情。

但是從戰爭的影響來看,對於中國來說未必不是一件好事。鴉片戰爭爆發後,雖然清政府沒有立即意識到要改變現行體制,但是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比如魏源、包世臣)等已經提出了一系列的振興方案。這些方案的很大一部分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後的同光新政當中得以順利推行。

不僅第一次戰爭如此,第二次鴉片戰爭更是如此,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進入了新的調整時期。


青年史學家


看待任何事情都應該是多方面的,平面的事情大概是不存在的,每個事情都具有其複雜性,不存在絕對的對錯正反大小,事情真正的本質在其微妙處,也就是那種曖昧的狀態。

鴉片戰爭是英國為了打開中國的大門,做到貿易順差,從而獲得最大的利益,就此事件,我們應該從以下幾方面看,單說好事還是壞事,這樣說太絕對。

首先,鴉片說白了其實就是中國所謂說的罌粟,鄉間的話經常稱其為大煙,人吸食的話,會對身體造成巨大傷害,時間一久就會因為上癮,精神萎靡不振,慢慢骨瘦如柴,直至死亡,從這點來說,這可是給中國人民帶來了災難性的毀滅。

其次,因為其巨大的利潤,農民們爭相種植,自然就會破壞掉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會出現商品化,資本市場不斷顯露,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會跟著變化,這點是對以往固有傳統的一種改進與破壞。

再次,鴉片戰爭的開始,讓中國人受到了巨大的挑戰,天朝大國的夢幻在逐漸清晰,不再沉醉其中,沾沾自喜,知道原來還有比我們更厲害的人和國度存在,知道火藥製作的火炮是那樣厲害,這樣就會有所改進。

最後,鴉片戰爭也算是中國近現代歷史前進的一個節點,如果沒有這樣悲慘而又劇痛的改變那也不會有現在的中國,這樣也加速了封建社會的毀滅,加快了社會轉型變化,從而達到真正的完善。不能單說好事壞事,應該是利弊皆有。


書房記


是不可避免的事……

既然被儒家思想禁錮了兩千年,被落後的西方反超是肯定的。加上自身又無力打破儒家思想的禁錮,那麼外力打破也是必然的。

但傷害確是會伴隨很久很久,直到現在……現在的崇洋媚外思想就是那次暴力破壞的後遺症。西方有先進的東西自然可以吸收接納,但崇洋媚外者卻過猶不及了。很多華夏優秀的東西在他們眼中,必須全部捨棄,全盤西化是它們的終極目標!只要有一點點不滿,將不問緣由的把責任推到自身,從而鼓吹西方。

這個傷口是嚴重的,是很難彌補的,因為一直在被西方利用,並不斷撕扯出新的傷口。


浸淫之辭


世界上許多事情都有其兩面性,這是辯證法告訴我們的。鴉片戰爭同樣不例外。它的結果不是侵略昔的初衷,也不是被侵略者的追求。喪權辱國的條約,強制性的通商口岸,美國人獨創的門戶開放條約,所以這一切是西方列強的夢境追求,是中國人的上百年的積累的白銀外流,中國上千年的歷史文物古董成了西方國家侵略者的私藏。大量西方國家生產的商品湧入中國市場,衝擊著剛剛萌芽狀態的商品生產,中國人民的希望被㧪殺在搖籃裡。中國人中有志之士,看到了列強的炮艦之利,火炮之強,一個問號萌發心頭,人可為,我們黃頭髮何不可為之?於是就有了小孩子成群的西派留學,為中國早期的有見識有擔當的早期中國西化的知識分子奠定了基礎。了不起的創舉,這批學成歸來的西派知識分子人數雖少,能量巨大,在政界在軍界在經濟界在學術界都是獨佔頭角,影響深遠。這不是鴉片戰爭侵略的初衷,也可能是,喚醒沉睡的國人從來是西方的所謂責任,但是它們是絕對不容許喚醒中國這頭沉睡的雄獅。美國被獲得的庚子賠款,原封不動的投資到中國的高等教育事業,才有了雄居中國教育界的清華園,而沒有變成了慈喜太后的私房錢。大道朝天,日月星辰,它們變化著,演繹著互為因果又節外生枝的套路。人不可為之,只能順之,世事無常世事妙之就在此。


劉聲90883005


鴉片戰爭對中國有好有壞,總的來說是利大於弊!


壞處

1.給中國人民造成巨大的傷亡和經濟財產損失,中國失去了自己的國家主權,割地賠款淪為了半殖民地,喪失了國家的尊嚴和獨立。

2.國家賠款給列強,這筆錢勢必分攤到百姓頭上,使百姓生活更加困苦。

3.那時中國又有了資本主義趨勢,鴉片戰爭後,新興資產階級被扼殺。帝國主義和封建階級勾結而成的買辦階層更是阻礙社會發展。


好處

1.鴉片戰爭前,清朝自認為天朝上國,封閉落後,鴉片戰爭給他們當頭一棒,讓清政府意識到自己的落後,促使國人開眼看世界,謀求變法革新

2.刺激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開始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國民的思想意識開始覺醒,國家開始走向近代化

3.使通商口岸,沿岸地區經濟發展,封建經濟慢慢瓦解,現代商品經濟發展,從長遠上看,被迫開放通商口岸,對國家財政收入和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是利大於弊的


雖然鴉片戰爭給中國民族帶來了巨大的磨難,但這就像改革的陣痛,雖然國家遭受到破壞,但開始進入近代化,步入文明社會,這或許是必經之路!


小火柴111111


我認為是一件好事。

首先,鴉片戰爭打開了中國的大門,讓中國跟世界接觸,這也使得中國一部分人開始覺醒。

魏源就是代表,魏源被稱為是中國開眼看世界第一人,他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開啟了了解世界,學習西方的新潮流。

他為中國思想從傳統走向近代作出了重要貢獻。

其次,鴉片戰爭雖然使中國不在安寧,但也讓中國的經濟極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從商,資本主義思想也開始在中國傳播。

第三,鴉片戰爭也讓當時的人拋棄了“天朝上國”的思想,讓人們也瞭解到了當時中國與世界的差距。

第四,當時的人也開始反抗,義和團運動和太平天國運動已經動搖了清政府的統治,人們的思想也慢慢開始獨立。

鴉片戰爭是我們的一個恥辱,一個教訓,它告訴了中國人“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也告訴了中國,只有和世界接觸才不會被世界拋棄的道理。

可能有的人會說,鴉片戰爭帶給了當時的中國這麼多災難,怎麼會是好事,可我認為,好大於壞。

如果不是鴉片戰爭,可能中國還要晚幾十年進入近代。


靈域1043


沒有鴉片戰爭,誰也看不清英國和日本這兩個帝國同盟的關係如此深切相同,也由於鴉片戰,英國人看清楚漢族人的弱點,再經不起太平天國起義的失敗,漢族人要反抗滿清,換來的就是全國國庫虛空,對中國人來


自以為舉世知名而寫作


有好處也有壞處。壞事呢,就是在民族情節上覺得很屈辱。好事呢就是把把中國接入世界。

在鴉片戰爭以前,中國對於世界來說,一直處於一種自給自足的狀態。每個王朝都會出現同樣的宿命。就是前期的人員比較少,大家開始努力的建立國家。基本上每個王朝的前期都算是盛世。然後,隨著王朝的發展。人口越來越多,土地的產出就不能夠滿足人口的供應。

清朝在發展到鴉片戰爭的時候。也就快到這個節點了,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後,英國人簽訂了不平等條約。其實也就是要和中國進行大規模的貿易。緊接著太平天國起義就開始爆發。也就是因為中國到那個人口太多的節點。 這要是放在以往的王朝。肯定就是天下內戰,然後在建立新王朝。因為太平天國已經佔領中國經濟最發達地區。朝廷已經沒有財政來源支持軍隊。但是就是因為和外國人的大規模貿易,從而把內貿也發展起來了。曾國藩,左宗棠,這班人的軍費。就是靠內貿產生稅負支撐的。

尤其到了後來,當時海關的稅收成為朝廷的重要收入來源。左宗棠平定新疆叛亂的時候。當時朝廷也沒有軍費,就是左宗棠提議把海關抵押給英國人。然後從英國銀行貸款,最後平定了新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