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旨是个什么玩意,看懂后古装剧都看不下去

我们经常在古装剧中最常看到就是太监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钦此!”不管是给谁升官降职,还是命人去干什么事,都是这套说辞,其实这是完全不妥的。什么时候用什么是有讲究的。

圣旨是个什么玩意,看懂后古装剧都看不下去

圣旨的说辞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是“诏曰”意思是诏告天下。凡重大政事或国事须布告天下臣民的。

第二种是“制曰”是皇帝表达皇恩、宣示百官时使用的。制曰”只为宣示百官之用,并不下达于普通百姓。

第三种是“敕曰”意思是告诫的意思。皇帝在给官员加官进爵的时,告诫官员要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不要骄傲自满,恃宠而骄。

当然还有谕令,这种就是一些没那么正式或一些秘密的差事的命令。

圣旨是个什么玩意,看懂后古装剧都看不下去

所以,不是什么事情都来一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诏曰是面对天下每个人,只有宣布国家大事才来一句,例如推行新政令,对某国开战,封皇后等等。

而且“奉天承运”这个词,也不是能随便用的,因为这个词是明朝的时候才有,如果是隋朝,唐朝,宋朝来一句这个那就啼笑皆非了。明朝以前皇帝有圣旨就直接说“皇帝诏曰……”、“皇帝敕曰……”或者“皇帝制曰……”在唐代如果是皇帝即位就会来一句特别的,例如唐德宗即位册文有“昊天有命,皇王受之。” 唐肃宗即位赦称:“朕闻圣人畏天命,帝者奉天时……” 唐顺宗即位赦称:“朕纂承天序……”而元朝的汉文诏书则使用“上天眷命皇帝圣旨”起头,蒙文诏书则使用“长生天的气力里,大福荫的祐助里皇帝圣旨”。

而且关于带奉天承运的圣旨,写法也有讲究,从右往左,先写“奉”字,然后换行,“天承”两字抬高两个,然后再换行,“皇帝”两字又要抬高两格,才接着写下去。另外带有皇考,皇祖啊等等代表祖宗的词也是需要换行抬高两格的。有一些更讲究的会把皇帝的“皇”字低“天”字一格,这么做是为了表示“皇权

授命于天,敬天法祖”的意思。

圣旨是个什么玩意,看懂后古装剧都看不下去

在用料上圣旨也是有讲究的,圣旨均为卷轴形式,轴柄质地按官员品级不同而有严格区别:一品为玉轴,二品为黑犀牛角轴,三品为贴金轴,四、五品为黑牛角轴。据介绍,圣旨的宽度一般在33厘米左右,它的长度历代并没有硬性规定,长的可达5米,短的也有约两米。

圣旨的材料看上去十分考究,均为上好蚕丝制成的绫锦织品,图案多为祥云瑞鹤,十分富丽堂皇。圣旨两端则有翻飞的银色巨龙作为防伪标志。圣旨的颜色也很有讲究:颜色越丰富说明接受封赠的官员的官衔越高。根据明清的定制,给五品以上官员的圣旨颜色相对比较丰富,有三色、五色和七色的,五品以下的颜色一般为单一的纯白绫。

圣旨是个什么玩意,看懂后古装剧都看不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