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旨是個什麼玩意,看懂後古裝劇都看不下去

我們經常在古裝劇中最常看到就是太監宣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欽此!”不管是給誰升官降職,還是命人去幹什麼事,都是這套說辭,其實這是完全不妥的。什麼時候用什麼是有講究的。

聖旨是個什麼玩意,看懂後古裝劇都看不下去

聖旨的說辭主要有三種:

第一種是“詔曰”意思是詔告天下。凡重大政事或國事須佈告天下臣民的。

第二種是“制曰”是皇帝表達皇恩、宣示百官時使用的。制曰”只為宣示百官之用,並不下達於普通百姓。

第三種是“敕曰”意思是告誡的意思。皇帝在給官員加官進爵的時,告誡官員要戒驕戒躁,再接再厲,不要驕傲自滿,恃寵而驕。

當然還有諭令,這種就是一些沒那麼正式或一些秘密的差事的命令。

聖旨是個什麼玩意,看懂後古裝劇都看不下去

所以,不是什麼事情都來一句“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詔曰是面對天下每個人,只有宣佈國家大事才來一句,例如推行新政令,對某國開戰,封皇后等等。

而且“奉天承運”這個詞,也不是能隨便用的,因為這個詞是明朝的時候才有,如果是隋朝,唐朝,宋朝來一句這個那就啼笑皆非了。明朝以前皇帝有聖旨就直接說“皇帝詔曰……”、“皇帝敕曰……”或者“皇帝制曰……”在唐代如果是皇帝即位就會來一句特別的,例如唐德宗即位冊文有“昊天有命,皇王受之。” 唐肅宗即位赦稱:“朕聞聖人畏天命,帝者奉天時……” 唐順宗即位赦稱:“朕纂承天序……”而元朝的漢文詔書則使用“上天眷命皇帝聖旨”起頭,蒙文詔書則使用“長生天的氣力裡,大福廕的祐助裡皇帝聖旨”。

而且關於帶奉天承運的聖旨,寫法也有講究,從右往左,先寫“奉”字,然後換行,“天承”兩字抬高兩個,然後再換行,“皇帝”兩字又要抬高兩格,才接著寫下去。另外帶有皇考,皇祖啊等等代表祖宗的詞也是需要換行抬高兩格的。有一些更講究的會把皇帝的“皇”字低“天”字一格,這麼做是為了表示“皇權

授命於天,敬天法祖”的意思。

聖旨是個什麼玩意,看懂後古裝劇都看不下去

在用料上聖旨也是有講究的,聖旨均為卷軸形式,軸柄質地按官員品級不同而有嚴格區別:一品為玉軸,二品為黑犀牛角軸,三品為貼金軸,四、五品為黑牛角軸。據介紹,聖旨的寬度一般在33釐米左右,它的長度歷代並沒有硬性規定,長的可達5米,短的也有約兩米。

聖旨的材料看上去十分考究,均為上好蠶絲製成的綾錦織品,圖案多為祥雲瑞鶴,十分富麗堂皇。聖旨兩端則有翻飛的銀色巨龍作為防偽標誌。聖旨的顏色也很有講究:顏色越豐富說明接受封贈的官員的官銜越高。根據明清的定製,給五品以上官員的聖旨顏色相對比較豐富,有三色、五色和七色的,五品以下的顏色一般為單一的純白綾。

聖旨是個什麼玩意,看懂後古裝劇都看不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