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守护秦岭,一老人放弃高薪,行程十万公里,骑坏三辆摩托车

在秦岭北麓拆除违建的行动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我们也不能忘记那些默默无闻地为守护秦岭的生态,美化秦岭环境的保洁人员。正是他们的存在,我们才得以享受着秦岭的青山绿水。他们是坚定不移的第一线的秦岭的守护者,是秦岭的美容师。王天明就是这个群体杰出的代表之一。

为守护秦岭,一老人放弃高薪,行程十万公里,骑坏三辆摩托车

王天明是西安长安人,今年63岁。2010年,王天明主动放弃了基建领工的优厚待遇,应聘当了一名秦岭保洁员,主要负责大峪、白道峪、太平峪三个峪口总长24.5公里的环境卫生管理,以及11条100公里的驴友穿越路线的垃圾捡拾工作,管理着25名保洁员。

为守护秦岭,一老人放弃高薪,行程十万公里,骑坏三辆摩托车

作为秦岭的保洁员,王天明兢兢业业,用双脚和车轮来回丈量着秦岭的山山水水,秦岭的沟沟坎坎都留下了他辛勤的足迹。到今天为止,王天明在秦岭里行程超过10万公里,骑坏了三辆摩托车。2016年初,他又自费花两千余元买了第四辆新摩托车,继续着自己守护秦岭的征程。

为守护秦岭,一老人放弃高薪,行程十万公里,骑坏三辆摩托车

秦岭峪口环境卫生管理是一项平凡而又琐碎的工作,一天两天管好容易,但天天要管好,要保持辖区内干净整洁难度就特别大。王天明作为第一批被聘用的秦岭保洁员,每天早上八点前就上路,摩托车上始终挂着一个垃圾袋,遇见垃圾亲自捡拾,发现游客乱扔垃圾就会当面指出纠正。在管理保洁员时,他严格管理,发现卫生死角当面指出,对迟到早退者进行批评教育或处罚,从不讲情面。但在生活上,他对保洁员始终怀着一种深厚的感情,像亲人一样给予关怀。每年盛夏季节,他自费为保洁员买西瓜饮料。凡保洁员生病,家里有大事难事时,他都亲自上门看望帮助解决,用一腔真诚把大家紧密团结在一起。通过这些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每一个保洁员感受到了这个家庭群体的温暖,自觉地维护集体荣誉,不断增强了这支保洁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为守护秦岭,一老人放弃高薪,行程十万公里,骑坏三辆摩托车

秦岭北麓作为西安的城市后花园,从城中心进山只需40分钟左右车程。每年3月到11月的节假日,从长安各峪口进山的游客和车辆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尤其是国庆节假日高峰时每个峪口的游客多达两三万人,保洁强度十分巨大,经常交通堵塞,发生交通事故的危险不断加大。每逢法定节假日,王天明都提前上班,车上插着小红旗,头戴保洁帽,身着保洁服,胳膊上带着红袖章捡拾垃圾。除了保洁工作以外,王天明还主动维持道路、交通安全,一方面叮咛保洁员和游客注意安全,一方面疏导交通,指挥车辆,保证了游客车辆顺利通行。有一天下午五点多,王天明在路上巡查时发现一辆车摇摇晃晃下山,立即上前挡住车,经盘查发现司机喝多了,他就让司机把车放在停车场,避免了一场交通事故发生。

为守护秦岭,一老人放弃高薪,行程十万公里,骑坏三辆摩托车

秦岭各峪口每周一游客较少,在这一天里王天明带领保洁员对辖区内11条100公里的驴友穿越路线白色垃圾进行捡拾,午饭自带干粮,常常是一整天,累得腰疼腿酸,但他从不叫苦叫累。2014年国庆节期间,他在一次检查工作时不小心摔倒,本以为没事,最后到医院检查才发现手骨骨折,虽然打上石膏,第二天还照常在路上徒步检查工作,捡拾路上的白色垃圾,领导和保洁员们都劝他休息,他却说:“呆在家里我心里不踏实。”

为守护秦岭,一老人放弃高薪,行程十万公里,骑坏三辆摩托车

王天明严格要求自己,经常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加班工作,带动和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位同事。他这种高度敬业精神、认真负责的态度获得到大家的认可和赞扬。曾经有雁塔区市容园林局领导听说他的事迹以后,想高薪聘请他在城里工作,都被他婉言谢绝。王天明说:“我生于山区,长于山区,对家乡这片山水有着无限的眷恋。我要用自己的双手,为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做点贡献,让秦岭北麓成为美丽西安的示范基地。”

为守护秦岭,一老人放弃高薪,行程十万公里,骑坏三辆摩托车

王天明坚持把保护秦岭作为一种人生责任,赢得了四里八乡群众的一致点赞。作为秦岭的守护者,他默默奉献,护卫秦岭山川河流和蓝天碧水,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期生态环卫人的形象,连续6年被评为峪口优秀管理员,2015年被评为西安市劳动模范。如今,王天明作为西安市群众宣讲团的一员,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向大家宣传、倡导爱护大秦岭,保卫蓝天绿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