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守護秦嶺,一老人放棄高薪,行程十萬公里,騎壞三輛摩托車

在秦嶺北麓拆除違建的行動進行得如火如荼之際,我們也不能忘記那些默默無聞地為守護秦嶺的生態,美化秦嶺環境的保潔人員。正是他們的存在,我們才得以享受著秦嶺的青山綠水。他們是堅定不移的第一線的秦嶺的守護者,是秦嶺的美容師。王天明就是這個群體傑出的代表之一。

為守護秦嶺,一老人放棄高薪,行程十萬公里,騎壞三輛摩托車

王天明是西安長安人,今年63歲。2010年,王天明主動放棄了基建領工的優厚待遇,應聘當了一名秦嶺保潔員,主要負責大峪、白道峪、太平峪三個峪口總長24.5公里的環境衛生管理,以及11條100公里的驢友穿越路線的垃圾撿拾工作,管理著25名保潔員。

為守護秦嶺,一老人放棄高薪,行程十萬公里,騎壞三輛摩托車

作為秦嶺的保潔員,王天明兢兢業業,用雙腳和車輪來回丈量著秦嶺的山山水水,秦嶺的溝溝坎坎都留下了他辛勤的足跡。到今天為止,王天明在秦嶺裡行程超過10萬公里,騎壞了三輛摩托車。2016年初,他又自費花兩千餘元買了第四輛新摩托車,繼續著自己守護秦嶺的征程。

為守護秦嶺,一老人放棄高薪,行程十萬公里,騎壞三輛摩托車

秦嶺峪口環境衛生管理是一項平凡而又瑣碎的工作,一天兩天管好容易,但天天要管好,要保持轄區內乾淨整潔難度就特別大。王天明作為第一批被聘用的秦嶺保潔員,每天早上八點前就上路,摩托車上始終掛著一個垃圾袋,遇見垃圾親自撿拾,發現遊客亂扔垃圾就會當面指出糾正。在管理保潔員時,他嚴格管理,發現衛生死角當面指出,對遲到早退者進行批評教育或處罰,從不講情面。但在生活上,他對保潔員始終懷著一種深厚的感情,像親人一樣給予關懷。每年盛夏季節,他自費為保潔員買西瓜飲料。凡保潔員生病,家裡有大事難事時,他都親自上門看望幫助解決,用一腔真誠把大家緊密團結在一起。通過這些無微不至的關懷,讓每一個保潔員感受到了這個家庭群體的溫暖,自覺地維護集體榮譽,不斷增強了這支保潔隊伍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為守護秦嶺,一老人放棄高薪,行程十萬公里,騎壞三輛摩托車

秦嶺北麓作為西安的城市後花園,從城中心進山只需40分鐘左右車程。每年3月到11月的節假日,從長安各峪口進山的遊客和車輛車水馬龍,川流不息,尤其是國慶節假日高峰時每個峪口的遊客多達兩三萬人,保潔強度十分巨大,經常交通堵塞,發生交通事故的危險不斷加大。每逢法定節假日,王天明都提前上班,車上插著小紅旗,頭戴保潔帽,身著保潔服,胳膊上帶著紅袖章撿拾垃圾。除了保潔工作以外,王天明還主動維持道路、交通安全,一方面叮嚀保潔員和遊客注意安全,一方面疏導交通,指揮車輛,保證了遊客車輛順利通行。有一天下午五點多,王天明在路上巡查時發現一輛車搖搖晃晃下山,立即上前擋住車,經盤查發現司機喝多了,他就讓司機把車放在停車場,避免了一場交通事故發生。

為守護秦嶺,一老人放棄高薪,行程十萬公里,騎壞三輛摩托車

秦嶺各峪口每週一遊客較少,在這一天裡王天明帶領保潔員對轄區內11條100公里的驢友穿越路線白色垃圾進行撿拾,午飯自帶乾糧,常常是一整天,累得腰疼腿痠,但他從不叫苦叫累。2014年國慶節期間,他在一次檢查工作時不小心摔倒,本以為沒事,最後到醫院檢查才發現手骨骨折,雖然打上石膏,第二天還照常在路上徒步檢查工作,撿拾路上的白色垃圾,領導和保潔員們都勸他休息,他卻說:“呆在家裡我心裡不踏實。”

為守護秦嶺,一老人放棄高薪,行程十萬公里,騎壞三輛摩托車

王天明嚴格要求自己,經常放棄節假日休息時間加班工作,帶動和影響著身邊的每一位同事。他這種高度敬業精神、認真負責的態度獲得到大家的認可和讚揚。曾經有雁塔區市容園林局領導聽說他的事蹟以後,想高薪聘請他在城裡工作,都被他婉言謝絕。王天明說:“我生於山區,長於山區,對家鄉這片山水有著無限的眷戀。我要用自己的雙手,為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做點貢獻,讓秦嶺北麓成為美麗西安的示範基地。”

為守護秦嶺,一老人放棄高薪,行程十萬公里,騎壞三輛摩托車

王天明堅持把保護秦嶺作為一種人生責任,贏得了四里八鄉群眾的一致點贊。作為秦嶺的守護者,他默默奉獻,護衛秦嶺山川河流和藍天碧水,以實際行動詮釋著新時期生態環衛人的形象,連續6年被評為峪口優秀管理員,2015年被評為西安市勞動模範。如今,王天明作為西安市群眾宣講團的一員,用自己的親身體會向大家宣傳、倡導愛護大秦嶺,保衛藍天綠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