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倒計時,「Food+超級平台」重新定義美團

IPO倒計時,“Food+超級平臺”重新定義美團


9月6日,美團點評在香港進行IPO掛牌前的最後一場發佈會。馬上進入高光時刻的王興藉此機會,正式向香港和全球投資人重新定義了這家成立8年的中國獨角獸公司。

“我們的使命是幫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一方面我們做的是最古老的業務,滿足大家最基本需求,另外最新科技,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幫助大家吃得更好。”從團購,到外賣,再到酒店旅遊、網約車、共享單車,一度讓外界無法準確定義美團,這也是王興經常被人問起的問題。現在,他用最平實的語言將這家即將成為公眾公司的品牌推向全球。

但在我們看來,整場發佈會是美團對“Food+超級平臺”戰略的一次明確,是一種基於行業格局維度的對標性定義,又是一種不忘初心展望未來的自我定義。前者,在國內電商、社交、搜索、出行、內容、智能硬件、互聯網金融等領域各自出現巨頭的互聯網格局中,美團在餐飲(Food)領域一騎絕塵,在不同賽道與其它領航者並駕齊驅;後者,基於Food這個核心業務,融合創新技術,延伸出一個覆蓋吃喝玩樂的生活服務全品類的超級平臺,由此,以Food為核心的吃喝玩樂服務與技術形成美團這家超級平臺的一體兩面,一面滿足基本需求,另一面更好的滿足需求。

相比此前外界對美團的印象,此次發佈會上,包括王興在內的高管一些闡述釋放出一種新的信號,比如聚焦“Food+超級平臺”戰略,對於非主營業務則會更加看中投入產出比,而把資源向與“Food”相關的產業傾斜。

上市,對於美團而言,是一個新的開始。

夯實“吃”的基礎

從發佈會的情況來看,美團和王興依然保持著清醒。2010年,從“Food”開始,期間經歷了多種業態的佈局,一度被外界質疑多線作戰;現在,在掛牌前夕,美團從Food這個原點重新定義美團,一切看起來順理成章。

我們可以看看國內的其它生態型互聯網平臺,阿里無論打造多少概念,其基礎依然是電商業務,騰訊幾乎所有成功的創新業務也是建立在社交(流量)的基礎上,百度儘管轉型人工智能,但依然無法脫離搜索。基礎業務是自然生態形成的“地基”,而美團的地基就是“Food”這個比其它領域更加高頻、剛需的品類。

民以食為天,一週可以不上網,可以不買衣服,但是絕不可能不吃飯。美團成立之初就選擇了一個高頻的大規模行業,去年一年,僅餐廳市場就有4萬億,整個關於吃的消費更是高達8.7萬億,由此美團建立起一個國內最大的關於吃的互聯網平臺。

如果歸納一下,美團點評圍繞“Food”始終在解決兩個問題——吃什麼和怎麼吃。因此,我們看到早期的團購到店,以及大眾點評的評價,目前已經累計46億用戶的評價。線下BD可提供優惠的餐廳,線上提供決策參考,解決消費者吃什麼的問題。並且為解決好這一問題,深入餐飲供應鏈,為商家提供高品質的食材,在源頭上保食客吃到安全放心的“Food,由此也形成一塊相對獨立的業務模塊。

解決吃什麼的同時,還要考慮不同場景下,消費者怎麼吃的問題。因此,在到店之後,美團外賣登場,足不出戶也可以吃;再往後,發掘部分用戶還可能有自己買菜做飯吃的需求,也就有了美團線下零售店——小象生鮮,並且同樣可以實現到店消費和送貨上門。

而為了能夠實現多樣的吃法,美團建立起龐大的運輸網絡,比如外賣,去年四季度日均活躍騎手達到53.1萬,而推出網約車和收購共享單車,解決到店的出現需求。因此,此前看似眼花繚亂的業務,本質上依然是為“吃”服務。

其實梳理美團的發展路徑,不難發現,其一直在解決和完善這兩大問題,效果如何,數據不會撒謊。2017年,美團平臺上活躍商家數達440萬家,覆蓋了內地超過2800個市縣,從小吃到大餐,應有盡有;超過3億用戶通過到店、外賣、生鮮等方式在美團進行了“吃”。由此實現全年超過 58 億筆交易,交易金額達人民幣 3570 億元,其中“吃”便是主力。

這一的業績也助推美團在“吃”的領域力壓對手,2018年Q1,美團外賣市場份額擴大至54%,超餓了麼與百度外賣之和,整個上半年份額再次提升至59%,以絕對優勢佔據市場主導地位;同時,外賣商家資源之爭已出勝負,美團外賣商家資源優勢遙遙領先。而2018年春節過後,騎手規模再回增長通道,美團外賣騎手資源增速遠超餓了麼,差距再次拉大。

內生性生態構建

發佈會上,王興提到了一個數據,美團酒店的用戶80%由吃的用戶轉化而來。而這個數據背後,正凸顯了夯實與吃相關的業務基礎後,美團有一種內生性的延伸生長能力,也就是圍繞吃拓展其它相關服務邊界。

因此,我們看到幾年前,美團大力推動包括酒店旅遊業務在內的整個休閒娛樂,當時還有很多質疑,現在來看恰恰是忽略了背後的需求內生性邏輯。生活場景下,吃飯的場景可能在家,也可能在酒店及周圍,吃飯前後,同樣存在休閒娛樂的需求,比如KTV。美團正是抓住了這些看似細微而又高度關聯的需求,開始走向一個生態型平臺。

以酒店預訂為例,2018年二季度,美團酒店在線酒店預訂訂單量近七千萬,排名第一;在線酒店總間夜量超攜程系之和;今年5月,美團酒店與攜程11,5%的重合用戶中,6月42.4%的用戶只用美團酒店。這一組數據證明美團的生態發展路徑也踏準了節奏。

大眾——剛需——高頻——關聯,四個關鍵詞的層層深入,促使美團形成一個以吃為核心的全品類生活服務平臺。並且各業務之間也並非相互割裂,反而在獲客成本方面取得巨大優勢。

在用戶端,滿足其關聯的多元需求,而在平臺端,多物種的生態運營也實現了交叉營銷,相互拉動。比如在酒店業務中,可以根據場景需求提供餐飲推薦服務,在旅行中提供出行服務。以此方式,大大提升了用戶在美團平臺上的停留時間,提高粘性,另一方面,在流量高企的當下,這種多觸點、強流動的的模式大幅降低成本。

來看一組數據:美團銷售及營銷開支的絕對數值自2015 年的人民幣 71 億元增至2016 年的人民幣 83 億元並於 2017 年進一步增至人民幣109 億元,但其佔我們總收入的百分比自 2015 年的 177.7% 降至 2016 年的64.2% 並於 2017 年進一步降至 32.2%。

生態型平臺的特徵已經非常明顯,在滿足用戶不同需求的基礎上,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規模效益明顯。

超級平臺關鍵一步:技術平臺

要想成為一個超級平臺,不僅是解決用戶吃喝玩樂什麼和如何吃喝玩樂的問題,還要將吃喝玩樂的體驗做到極致,而最好的方式莫過於技術。

在發佈會上,王興也明確了這一戰略:建立一個技術平臺,來支撐吃喝玩樂多個品類,即一個平臺多個品類,各品類之間可以互相拉動,互相交叉營銷。這是“”Food+超級平臺“”的核心要義。

如此多元的業務,如此龐大的用戶商家數量,如此綿長的服務鏈條,縱橫交錯,如何調度資源,保證這張網中的每個參與者享受到良好的體驗,是美團當下和未來的方向。同時,在商業模式上,支撐業務的技術也將自我進化,形成一個新的商業模式——技術平臺,可以看看亞馬遜從電商到雲計算的發展之路。

毫無疑問,美團的技術積累和平臺的形成依然起源於其核心業務“Food”。以外賣為例,基於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美團實現精準調度,將平均配送時間控制在30分鐘以內,而背後甚至要求對騎手的騎行路線都要做出精準規劃,要知道,這套系統每天要為超過50多萬的騎手計算時間和路線。也正因此,一方面讓用戶獲得更加的用餐體驗,另一方面提升整個運營效率。在最重要的食品安全領域,美團開發出天眼系統,為商家建立電子檔案,實時跟蹤。

而這類技術的創新研發,也並非孤立,而是具備極強的可複製下,比如在外賣領域的技術同樣適用於小象生鮮的送貨上門服務,在 30-60 分鐘內將生鮮食品送達周邊 3-5 公里範圍內的消費者手中。

當然,所謂平臺,技術就不僅僅用於自身,美團已經推動整個技術向產業鏈上下游輸出。比如面向商家,為其提供一系列解決方案,包括精準在線營銷工具、高效的即時配送基礎設施、基於雲計算的企業資源規劃 (ERP) 系統、一體化支付系統、以及供應鏈和金融解決方案。以此提升商家效率,降低成本,將更多資源和精力轉向為消費者服務。

因此,在“吃”這個核心業務方面,美團通過業務佈局和技術創新,已經滲透進整個鏈條的每個環節,不僅做大而且做深。同理,作為開放平臺,這些技術也正在向整個吃喝玩樂全品類業務延伸,日行30裡,最終構建起一個“Food+超級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