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放学路上,是这些美食拖着我7点才回到家


难忘的放学路上,是这些美食拖着我7点才回到家



时光荏苒,“放学路”一词已经很少听到了。还记得当年舍不得早回家,在那条路上不断流连的欢乐时光。沿路的美食,则是消磨时间的最佳选择。

这次秘密军团4人各自回忆了印象最深的那条放学路,还有那些同校人都懂的美食与风景。

难忘的放学路上,是这些美食拖着我7点才回到家

每天坐车到华侨博物馆,沿著“巡司顶巷”上山上学,再走著“不见天”下山放学。当时就认为,华侨大概是厦门岛内唯一一所在山上的学校吧。

难忘的放学路上,是这些美食拖着我7点才回到家

难忘的放学路上,是这些美食拖着我7点才回到家

大多人上下学必走的那条长长的不见天上坡,早餐必带著2个烧麦进教室,还有那一碗面线糊和花生汤,好味亭更是陪伴了数届的侨中学子。

难忘的放学路上,是这些美食拖着我7点才回到家

难忘的放学路上,是这些美食拖着我7点才回到家

难忘的放学路上,是这些美食拖着我7点才回到家

放学偶尔想著到终点站去坐空位,会穿著各种小巷子,走到南华路,经过当时还没拆除的厦大学生一条街走到南普陀;不想早点回家的时候,还能进厦大去逛逛。

现在这些路再回去走走的时候,全都已经变了。新建起了公园,熟悉的小卖部换了门面,原些安静的小路,现在也成了人们打卡的“网红景点”,厦大学生街早已不在。

难忘的放学路上,是这些美食拖着我7点才回到家


这么多条路,最爱的还是南华路,那是一种单纯的喜欢,被这条路的气质所吸引。这里有很多别墅,藏著各种各样的小店,现在想来,这些或许就是当时“网红店”吧。

难忘的放学路上,是这些美食拖着我7点才回到家

每到春天,炮仗花沿著红色围墙开满了,好看极了。漫画王的招牌,一直停留在记忆里,顶澳仔(现猫街)对面的那个入口,曾经真的文艺至极,如今剩下郎地咖啡,还能偶尔回去回温一下。

难忘的放学路上,是这些美食拖着我7点才回到家

其实出校门左拐沿着厦禾路回家更近,但每天放学后总是更喜欢向右拐走文塔市场到塔厝路一条路回家,因为这条路真的太热闹、太可爱了。

难忘的放学路上,是这些美食拖着我7点才回到家


文塔市场靠厦禾路的路口以前总有一个阿姨支着油锅煎海蛎饼,最开始五毛一个,等到毕业后就涨到了两块钱,再后来不知什么时候就不见了。

难忘的放学路上,是这些美食拖着我7点才回到家


穿过一地菜叶子的文塔市场,拐进弯曲的塔厝路。沿路有两家食杂店是我们的最爱。

难忘的放学路上,是这些美食拖着我7点才回到家


难忘的放学路上,是这些美食拖着我7点才回到家


偷偷攒下的零花钱就是为了在这时候买两挂辣片和辣条,或者一些膨化食品和稀奇古怪的小零食。彩虹橡皮糖还有汉堡橡皮糖也都是在这里爱上的。

难忘的放学路上,是这些美食拖着我7点才回到家


塔厝路这一段种了一排的洋紫荆,

到了花期开得很艳,和小伙伴喜欢捡上两片椭圆的叶子假装是小蝴蝶,再捡两朵尚完好的紫荆花,就快乐得好像自己真成了仙女似的。只是毕业后少走,已经很多年没见过一整条路的紫荆花开了。

难忘的放学路上,是这些美食拖着我7点才回到家


高中时曾在集中旧校区读了一年半,当时学校和宿舍是分离的,这样半封闭的环境让时间变得非常自由。

难忘的放学路上,是这些美食拖着我7点才回到家


每天放学都要下坡再上坡,走个15分钟才能到。即使有这么长的一段路,还是抵不住“食堂冲锋队”的疯狂速度,走得慢点好吃的饭菜早被一扫而空。

很多人会选择在外面吃饭,不管是回宿舍的路上还是往小路走进大社,沿路都有很多美食。

难忘的放学路上,是这些美食拖着我7点才回到家

每次早操间休,这间店铺都会挤满了人。之前是家小卖部,阿姨卖的炸肉排是大家的人气首选。

难忘的放学路上,是这些美食拖着我7点才回到家

走下这条长坡,右拐就是回宿舍的路。这次回去发现尚南路早已大变样,路边的手抓饼店、沙茶面店、沙县小吃和小炒店通通换了别的店家,不过来吧小站,换了个面貌和名字依旧开着,老板那张熟悉又有些陌生的脸,让人回忆起了不少美好时光。

难忘的放学路上,是这些美食拖着我7点才回到家

本就不宽的小路有半个车道都被车辆占停,来来往往的摩的依然疯狂按喇叭穿行。自从集中搬校区后,旧校区已经没有在使用。路边店面多数是关着的,从前有许多同学在外租住的民宅,也少了学生们热闹地进出。

难忘的放学路上,是这些美食拖着我7点才回到家

难忘的放学路上,是这些美食拖着我7点才回到家


这栋没有空调的“地狱”宿舍,现已改做其它学校。不能用电在废弃保安亭偷偷吹头发、晚上讲恐怖故事怕得跟同学挤在一张床上、每周五费尽心思想着请假回家……难以忘怀的回忆让这栋建筑烙着深深的印记,无法轻易抹灭。

难忘的放学路上,是这些美食拖着我7点才回到家


拐进大社却是一番热闹的景象,就如从前一样。阿嬷们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唠家常,红砖红瓦,各有忙碌。

难忘的放学路上,是这些美食拖着我7点才回到家


尤记得那时大社还是条没名气的小路,但里头的吃的却一点也不含糊。读书时最爱的戏台沙茶面和联生餐厅当时还没有店名,如今甚至有人专门驱车前来。

难忘的放学路上,是这些美食拖着我7点才回到家

难忘的放学路上,是这些美食拖着我7点才回到家


难忘的放学路上,是这些美食拖着我7点才回到家

难忘的放学路上,是这些美食拖着我7点才回到家


有时想换换口味,便会和同学结伴到石鼓路逛逛,吃个麦当劳买杯台湾一品茶带去晚自习喝,还有帮别人买的比哥鸡排,拿着香了一路。

难忘的放学路上,是这些美食拖着我7点才回到家

我念书的那会儿,还叫

火炬小学,据说后来与一中初中部合作才更名的,作为一所私立学校,我们的校服、作业本都跟其他学校不一样,至今全市统一校服,火炬依然还是那身“红红火火恍恍惚惚”的校服。

难忘的放学路上,是这些美食拖着我7点才回到家

兴隆路是上学必经之路,马路的左右两侧有八成的是大唐世家的房产,从一期到八期,包围着两所学校。大概是靠近高新园区的缘故,这里除了大唐世家,其他很多小区的名字都“很有文化”,比如伯克利花园、科技村,还有靠近康乐那头的博士山庄……


难忘的放学路上,是这些美食拖着我7点才回到家


大唐世家一期的店铺前的过道高低不平,小时候没少在这里摔过跤,以前喜欢拐到小区的内部通道里,唐风的建筑,佛系的石像,清幽的环境,走在这里有种穿越到日本的错觉。

难忘的放学路上,是这些美食拖着我7点才回到家

难忘的放学路上,是这些美食拖着我7点才回到家


火炬学校斜对面的莱莱文具店,大概也开了近二十年了,店里的阿姨常常喊着“来来”二字。小时候觉得文具店是很神奇的地方,不在于产品很多,而是明明下午语文老师才通知要买某本古诗集,放学出来就看到文具店门口的板子上写着“某诗集已到货”。

难忘的放学路上,是这些美食拖着我7点才回到家

放学路上最有记忆点的就是那家西北拉面,厨房最初设在门口的位置,每次路过都能看见师傅在拉面,面团一揉,油一抹,双手一拉,再甩在不锈钢的桌上,纤细的拉面就成型了。

难忘的放学路上,是这些美食拖着我7点才回到家

爸妈出差时,可以连续几天午餐都在西北拉面解决,那时候的小盘拌面只要5元(现在11元),有嚼劲的拉面似乎永远都不会吃腻。

难忘的放学路上,是这些美食拖着我7点才回到家

(从家里天台就能看到学校操场)

槟榔中学其实我家与学校只有一墙之隔,可明明只要翻个墙就可以回家的功夫,却需要绕着小区和学校走个五六百米才行。

难忘的放学路上,是这些美食拖着我7点才回到家

一出校门就可以看到那家少年游小卖部,大家都叫老板“国哥”,学校很多老师都跟老板特别熟,甚至小卖部门口的茶几上还有几位老师专用的杯子。我的零花钱很大一部分都供给了“国哥”,店里的水笔芯是买五送一的,后来去别处读高中还会来这家店买笔芯。

难忘的放学路上,是这些美食拖着我7点才回到家

难忘的放学路上,是这些美食拖着我7点才回到家

当然我不是那种乖乖回家的学生,放学后常常跟同学在校外吃东西,凉爽杯里的一元一支的大香肠、曼德琳里的汉堡、街心花园里的炸料摊和关东煮、公交车站后侧的铁板烧……都是我放学路的美味风景。

难忘的放学路上,是这些美食拖着我7点才回到家

对了,我有段时间喜欢绕远点走安平路,一年四季这条小路两侧的树都是枝繁叶茂的状态,总觉得这条路特别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