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勝博士:從Kubernetes的發展看雲計算的未來

本文轉載自華為雲的技術雜誌《Cloud雲+》第二期,是梁勝博士受華為雲之邀撰寫。自Rancher Labs成立以來,華為雲一直是Rancher 重要的合作伙伴,並在容器化方面有十分深入的合作。

2018年5月初,我參加了今年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辦的KubeCon2018 歐洲區大會,本次KubeCon參會人數超過4000人,參會人數相比去年這個時候的會議劇增為之前的3倍。而參會人員不僅包含來自像微軟、亞馬遜AWS、華為這樣的行業巨頭,也包含來自一些中小企業的技術人員,他們甚至已經把Kubernetes應用在關鍵的業務上。我想說Kubernetes的大規模採用時代已經來臨。

作為通用基礎設施的Kubernetes

幾年前Kubernetes剛出現時,還是以“多容器編排平臺”的定位進入人們的視野中。但在短短2年時間裡,Kubernetes贏得了容器編排工具的戰爭,並因此被稱為容器編排領域的事實標準。但是,Kubernetes的帶來的影響卻遠超容器管理領域本身。

Kubernetes如今已經被全球幾乎所有的主要公有云供應商所採用和支持。這意味著,有史以來第一次,研發人員可以擁有完全相同的計算平臺——無論他們在使用哪一種雲平臺提供的計算資源。更令人鼓舞的是,研發人員能夠將他們原先在自己便攜式電腦上的工作負載保持原樣地遷移到託管的開發/測試實驗環境,進而最後把同樣的工作負載平滑部署到運行在公有云或者私有云上的生產環境,而研發人員非常喜歡和享受這種體驗。越來越多的應用程序在編寫階段就已確定必須要可用於Kubernetes。我們有理由相信,Kubernetes將成為通用的基礎設施。

梁勝博士:從Kubernetes的發展看雲計算的未來

華為在Kubernetes技術領域起步很早,也是該領域的領跑者和頂級創新者。據我所知,華為的很多工程師在Kubernetes技術領域做出了大量的關鍵性貢獻。自然而然地,華為成為全球第一批提供基於Cloud的Kubernetes服務的雲計算供應商,也在我意料之中。作為全球企業雲計算和系統的領導者,華為同時提供公有云及私有云方案給用戶,而Kubernetes無論在公有云還是私有云部分都扮演著很獨特的角色。

作為分佈式應用管理平臺的Kubernetes

長期以來,研發人員都面臨這樣一個選擇:到底是要讓自己的應用針對每一個不同的雲計算供應商,都提供統一的API支持,還是僅提供針對Kubernetes的API從而在任何情況下都實現一致的可用性?我們看到的一個趨勢就是把Kubernetes作為一個分佈式應用平臺,從而使得開發人員不用再擔心如何把他們的應用從一個平臺移植到另一個平臺,因為Kubernetes在各種雲環境都可運行,在各種雲環境都隨時可得。在2018年3月份,Spark 2.3發佈,它原生支持Kubernetes,這意味著用戶再也不需要為了運行一個Spark而額外創建一個YARN或者Mesos集群了。而在今年這場KubeCon 歐洲大會上,一個名為KubeFlow的項目吸引了眾多關注,KubeFlow最大的亮點就是它能夠把TensorFlow、PyTorch以及很多其它AI框架都運行在Kubernetes上。

梁勝博士:從Kubernetes的發展看雲計算的未來

過去,很多用戶都常常感覺自己會有被諸如AWS之類的雲計算供應商 “鎖定”(locked in)的風險,比如說他們使用像RedShift這樣的商業閉源平臺或服務時。未來有了Kubernetes,所有符合行業標準的分佈式應用都能夠得到很好的支持,無論開發人員選擇哪一種雲平臺。

去年,我們Rancher Labs和華為容器團隊合作了一個項目,我們創建了一個應用服務目錄,使得眾多分佈式應用能夠運行在華為雲上。如今,這個項目的成功,讓華為微服務引擎的用戶可以在這個服務目錄裡僅僅點一個按鈕,就可以一鍵部署和發佈他們複雜如MySQL數據庫、ELK集群這樣的應用集群。而這還僅僅是我們整體目標的開始,我們的長期目標是基於Kubernetes在華為雲上實現一個極大極豐富的分佈式應用平臺。

作為基礎架構雲的未來

時至今日,其實也沒有人能夠確定基礎架構雲究竟會如何發展。在Kubernetes問世之前,甚至也沒有人設想過能有一個被所有云平臺供應商同時支持的業界標準的分佈式應用平臺。Kubernetes的出現,大大提高了這一代基礎架構雲計算平臺的工作負載可移植性和應用系統可用性。

但未來應該是什麼樣子呢?在過去十年裡,雲計算平臺的搭建一直以來使用的都是各種工業標準的開源技術,如Xen、KVM、Kubernetes以及OpenStack。我們幾乎可以確認,下一代基礎架構雲計算平臺的變革依舊會構建在開源技術之上。此外成功的雲計算特性,如數據庫、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都是從已經獲得一定程度的普及的技術中構建起來的。那些能夠利用好開源技術或有能力在在開源技術上有所創新的供應商,很可能能夠將這些開源技術能力功能遷移到基礎架構雲平臺。

雲服務的競爭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短跑。華為憑藉其技術創新和擁有大量開發人員資源的優勢,有極大的優勢可以成為基礎架構雲平臺領域的領導者。我無比期待看到下一批由Kubernetes賦能的華為雲服務。

梁勝博士,Rancher Labs聯合創始人及CEO。耶魯大學計算機博士,Java語言J2SE平臺核心組件JNI的作者,JVM的領導設計與開發者。2008年創建cloud.com,被譽為“CloudStack之父”。2011年cloud.com被Citrix收購,梁勝成為Citrix首位華人CTO。2014年梁勝創立了如今全球領先的容器管理公司Rancher Lab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