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領域的第四次技術革命—雲計算

“雲計算”一詞在從07年開始在國內興起,被譽為科技領域的第四次技術革命,那麼“雲計算”到底是什麼?

如果想讓計算能力變強,怎麼辦?加CPU,加內存,加硬盤。老闆,我身上的孔已經被插滿了啊?簡單,換更高級的CPU,換更大的內存,換最新的SSD硬盤。老闆,硬件更新沒有這麼快啊,有沒有更快更好的特效藥?那就多買幾臺服務器吧。

BUT,服務器一多,成本上漲怎麼辦?人員一多,出工不出力怎麼辦?XX生病了,進度受損,項目延期交付怎麼辦?項目結束,資源閒置怎麼辦?

想要管理這麼多服務器,做這麼多事情,還真的具有十八般武藝,要具有管協調分工能力(並行計算),要能合理分配工作量(負載均衡),還需要容許生病、辭職(熱備冗餘),還需要解決出工不出力的問題(效用計算)。

也有人說:雲計算水龍頭觀點論,當需要的時候,扭開水龍頭,水就來了,我只需要操心交水費就是了,不需要建個水廠。

“雲計算”都有哪服務形態呢?

基礎設施及服務(IaaS)

電子郵件、在線辦公軟件、即時通訊等。

平臺即服務(PaaS)

提供軟件運行的平臺環境或者以API、SDK的形式被客戶應用調用。包括:移動+遊戲。

軟件即服務(SaaS)

管理類應用(內容管理、OA)、業務類應用(門戶、即時通信)、行業類應用(醫療、電子政務等)。

“雲計算”的變更和發展基本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理論完善階段

SaaS/IaaS雲服務出現,並被市場接受。

1959年6月,Christopher Strachey發表虛擬化論文,虛擬化是今天“雲計算”基礎架構的基石。1984年,Sun公司的聯合創始人John Gage說出了“網絡就是計算機”的名言,用於描述分佈式計算技術帶來的新世界,今天的”雲計算”正在將這一理念變成現實。

1997年,南加州大學教授Ramnath K.Chellappa提出”雲計算”的第一個學術定義“,認為計算的邊界可以不是技術侷限,而是經濟合理性。1999年,MarcAndreessen創建Loud Cloud,是第一個商業化的IaaS平臺。1999年3月Salesforce成立,成為最早初現的雲服務,即SaaS服務 2005年,Amazon宣佈AmazonWeb Services “雲計算”平臺。

第二階段:發展準備階段

雲服務的三種形式全部出現,IT企業、電信運營商、互聯網企業等紛紛推出雲服務,雲服務形成。

2007年,Salesforce發佈Force.com即PaaS服務。2007年11月,IBM 首次發佈”雲計算”商業解決方案,推出”藍雲“(Blue Cloud)計劃。 2008年4月,Google App Engine 發佈。2008年中,Gartner發佈報告,認為”雲計算”代表了計算的方向。

2008年8月3日,美國專利商標局(以下簡稱”SPTO“)網站信息顯示,戴爾正在申請”“雲計算”“(Cloud Computing)商標。2008年10月,微軟發佈其公共”雲計算”平臺——Windows Azure Platform,由此拉開了微軟的”雲計算”大幕。2008年12月,Gartner披露十大數據中心突破性技術,虛擬化和”雲計算”上榜。

第三階段:穩步成長階段

雲服務功能日趨完善,種類日趨多樣;傳統企業開始通過自身能力擴展、收購等模式、紛紛投入雲服務之中。

2009年中國”雲計算”進入實質性發展階段 2009年4月,VMware推出業界首款雲操作系統VMwarev Sphere 4。2009年7月,中國首個企業”雲計算”平臺誕生(中化企業”雲計算”平臺)。

2009年9月,VMware啟動vCloud計劃構建全新雲服務。2009年11月,中國移動”雲計算”平臺”大雲“計劃啟動。2010年1月,IBM與松下達成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雲計算”交易。2010年1月,Microsoft正式發佈Microsoft Azure雲平臺服務。2013年,甲骨文公司全面展示了甲骨文最新”雲計算”產品。

第四階段:高速發展階段

通過深度競爭,逐漸形成主流平臺產品和標準;產品功能比較健全、市場格局相對穩定;雲服務進入成熟階段,增速放緩。

2014年,阿里雲啟動雲合計劃。2015年,華為在北京正式對外宣佈“企業雲”戰略。2016年,騰訊雲戰略升級,並宣佈雲出海計劃等。

“雲計算”又是怎麼來的呢?

自2005年Amazon推出其彈性雲計算,並在IaaS領域大獲成功之後,Google、微軟、VMware、IBM等IT巨頭們大舉跟進,紛紛涉足雲計算領域,雲計算的熱潮洶湧而至。

從最早的Eucalyptus、OpenNebula、CloudStack等等到我們熟知的OpenStack,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一時雲計算領域熱鬧非凡,當然,隨著眾多大型廠商的支持、社區的壯大以及生態的不斷完善,OpenStack如今大放異彩,開始逐漸佔據主導地位。不是說OpenStack現在完美無缺,只是在當下的開源IaaS領域,OpenStack已經毫無爭議的成為最受關注的雲計算技術,逐漸成為開源IaaS領域的代名詞。

在PaaS層,基於標準的開源PaaS:Cloudify(GigaSpaces),廠商驅動的開源PaaS:Cloud Foundry(原先由VMware開發)、OpenShift(紅帽)、Stackato(ActiveState)等技術,都已成為國內雲計算PaaS層開源的主流。

除此之外,在雲計算的關鍵技術領域,開源的力量也無處不在,Kvm虛擬化技術、Ceph存儲技術、Container技術在開源社區獨樹一幟,社區空前活躍、影響力也不容小覷,生態體系建設儼然成形。

從此不難看出,雲開源對於雲計算發展的貢獻功不可沒。並且開源技術和產品都已經得到市場的廣泛認可,未來發展將會無可限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