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計算,個人電腦或許會在不久的將來成為古董

雲計算(cloud computing)是基於互聯網的相關服務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過互聯網來提供動態易擴展且經常是虛擬化的資源。

雲計算,個人電腦或許會在不久的將來成為古董

雲是網絡、互聯網的一種比喻說法。過去在圖中往往用雲來表示電信網,後來也用來表示互聯網和底層基礎設施的抽象。

因此,雲計算甚至可以讓你體驗每秒10萬億次的運算能力,擁有這麼強大的計算能力可以模擬核爆炸、預測氣候變化和市場發展趨勢。

用戶通過電腦、筆記本、手機等方式接入數據中心,按自己的需求進行運算。

雲計算,個人電腦或許會在不久的將來成為古董

對雲計算的定義有多種說法。

對於到底什麼是雲計算,至少可以找到100種解釋。

現階段廣為接受的是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定義:

雲計算是一種按使用量付費的模式,這種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網絡訪問, 進入可配置的計算資源共享池(資源包括網絡,服務器,存儲,應用軟件,服務),這些資源能夠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與服務供應商進行很少的交互。

個人電腦或許會在不久的將來成為古董,提醒人們曾有過一個奇特的時代:所有人都被迫擔任業餘的電腦技術人員。

雲計算,個人電腦或許會在不久的將來成為古董

在 19 世紀末期,如果你告訴那些自備發電設備的廠家以後可以不用自己發電,大型集中供電的公用電廠通過無所不在的電網就可以充分滿足各種廠家的用電需求,人們一定會以為你在痴人說夢。然後到 20 世紀初,絕大多數公司就改用由公共電網發出的電來驅動自家的機器設備,與此同時,電力還開始走進那些置辦不起發電設備或買不起小型中央電廠昂貴電力的百姓家,從而無意中為家用電器的勃興提供了舞臺。

那些沒有預計到公用電網出現的公司紛紛陷入了困境,這既包括那些靠生產小型發電設備發了大財的設備生產廠家,也包括一度靠小型中央電廠、區域電網和照明設備壟斷市場的電力巨頭愛迪生。

大約從十年前開始,在電力領域發生過的故事又開始在 IT 領域上演。

由單個公司生產和運營的私人計算機系統,被中央數據處理工廠通過互聯網提供的雲計算服務所代替,計算機應用正在變成一項公共事業。

雲計算,個人電腦或許會在不久的將來成為古董

如此一來,越來越多的公司不再花大錢購買電腦和軟件,而選擇通過網絡來進行信息處理和數據存儲,一如當年廠家們放棄購買和維護自由發電設備。

那些像 Google 和亞馬遜等那樣能夠提供雲計算服務的公司就像當年的公用電力公司一樣,必然能佔得先機,在一段時間內打敗微軟和甲骨文等那些沉迷於向私有計算機系統提供軟硬件設備的供應商和服務商,直至後者能迎頭趕上雲計算革命。

不僅僅是公司對於自身信息部門的觀念發生了改變。

近年來,人們長期以來持有的對電腦的觀念也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轉變,雖然大部分人在家裡或上班時仍然依賴個人電腦(畢竟智能手機更多仍被視為休閒娛樂設備),但人們利用個人電腦的方式已與以往非常不同,我們不再依賴電腦硬盤中的數據和軟件,而是更多利用公共互聯網傳來的數據和軟件。

人們的電腦正在變成這樣一種終端,其力量和作用不是主要來自電腦裡的內容,而是主要來自電腦連上的互聯網——尤其是連入互聯網的其他電腦。

更極端一點的說法是,整個互聯網和所有聯網的電腦組成了一個巨大的電腦。

雲計算是通過使計算分佈在大量的分佈式計算機上,而非本地計算機或遠程服務器中,企業數據中心的運行將與互聯網更相似。

這使得企業能夠將資源切換到需要的應用上,根據需求訪問計算機和存儲系統。

好比是從古老的單臺發電機模式轉向了電廠集中供電的模式。

它意味著計算能力也可以作為一種商品進行流通,就像煤氣、水電一樣,取用方便,費用低廉。

最大的不同在於,它是通過互聯網進行傳輸的。

雲計算服務除了提供計算服務外,還必然提供了存儲服務。

但是雲計算服務當前壟斷在私人機構(企業)手中,而他們僅僅能夠提供商業信用。

一旦商業用戶大規模使用私人機構提供的雲計算服務,無論其技術優勢有多強,都不可避免地讓這些私人機構以“數據(信息)”的重要性挾制整個社會。

對於信息社會而言,“信息”是至關重要的。另一方面,雲計算中的數據對於數據所有者以外的其他用戶雲計算用戶是保密的,但是對於提供雲計算的商業機構而言確實毫無秘密可言。

所有這些潛在的危險,是商業機構和政府機構選擇雲計算服務、特別是國外機構提供的雲計算服務時,不得不考慮的一個重要的前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