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是这位权臣害死了诸葛亮亲生儿子,历史就是这般残酷!

诸葛亮老来得子,他大约47岁时才有了一个亲生儿子诸葛瞻,这一年是公元227年,距离诸葛亮逝世的234年仅有七八年时间。不过,诸葛亮这个宝贝儿子最后的下场很悲催。

竟然是这位权臣害死了诸葛亮亲生儿子,历史就是这般残酷!

诸葛瞻父子

公元263年,魏国名将邓艾绕过阴平道进入蜀汉腹地,诸葛瞻抵抗魏军攻击,在绵竹战死,孙子诸葛尚同时遇难。这是诸葛家族最大的不幸,没想到诸葛亮一生英明,后人却以悲剧的方式结束了家族的辉煌。

人言诸葛瞻之所以失败,一是自身才学不足,二是对手邓艾是个身经百战的名将。

其实这都是表面现象,杀害他的罪魁祸首正是他的父亲,正是孔明为他创造了悲剧结局的必然性。

这似乎是个很牵强夸张的论断,但事实不正是如此吗?

竟然是这位权臣害死了诸葛亮亲生儿子,历史就是这般残酷!

诸葛孔明虽是政治强人,却依然没有逃脱世间一个基本规律。他系一国之权贵,而他的儿子是个标准的官二代。亮虽是明理之人,对儿子管教也甚严,但无论他怎样做,有些客观因素永远无法改变。那就是孔明在蜀汉强大的政治影响力,身为官二代的诸葛瞻拥有别人难以企及的社会地位,极易会迷失自我。

诸葛瞻自幼就生活在众人尊敬的氛围里,那种与生俱来的优势不是一般人所能达到的。正所谓人家努力的天花板不过是他的起点而已。

其实在儿子的童年时代,孔明并未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那就是陪伴,他没有时间。在公元227年到234年这段北伐的时光里,孔明在前线统兵作战,为了恢复中原而努力奋斗着。

竟然是这位权臣害死了诸葛亮亲生儿子,历史就是这般残酷!

孔明父子

在这八年里,孔明与孩子一定是聚少离多,每一次相见,都是久别后的重逢。可以想见,儿子的每一次变化在孔明的眼中一定格外的明显。

所以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出兵武功时,曾写信给兄长诸葛谨,称:“诸葛瞻如今已经八岁,十分聪明可爱,只是怕他过早成熟,将来成不了大器。”

看来一生阅人无数的孔明对儿子洞若观火,他已对儿子的性格能力作出了科学的判断。

至于在临终前作《诫子书》与诸葛瞻,分明是孔明不得已而为之,只能是个美好的愿望罢了。

竟然是这位权臣害死了诸葛亮亲生儿子,历史就是这般残酷!

孔明死后,诸葛瞻袭爵位,继承了父亲的全部政治遗产,诸葛家族分明是蜀汉政权一等一的权贵家族,以父亲的影响力,从皇帝刘阿斗到文武百官对他们家都是礼敬有加。

当诸葛瞻十七岁时,他就娶了蜀汉的公主为妻,这份殊荣无人可及,年纪轻轻即被授为骑都尉。这分明就是一位含着金钥匙长大的的公子爷。

公元244年,诸葛瞻十八岁时又担任羽林中郎将一职,此后如坐飞机一般先后担任射声校尉、侍中、尚书仆射,加军师将军。家族背景太厚了!

这些职务别人可能穷其一生都不可得,对他来说都是轻而易举。当然官职升得这么快,一上来就做高官,缺少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平时期倒也罢了,战争时期,真是要害死人了。

竟然是这位权臣害死了诸葛亮亲生儿子,历史就是这般残酷!

我们都知道,很多父亲年龄大时生的孩子往往很聪明,诸葛瞻就是活生生的典型,记忆力极强,加之经济条件不错,精通书法绘画,艺术水准一流。所以在蜀汉士民的心中,才华横溢的诸葛瞻几乎就成了诸葛亮的化身。

人们怀念诸葛亮,可是孔明不在了,于是将他的儿子推上了神坛。

竟然是这位权臣害死了诸葛亮亲生儿子,历史就是这般残酷!

孔明夫妇

只要朝廷颁布一项好的政令,即便不是诸葛瞻本人所提出,但已受孔明统治多年的百姓们都会互相转告说:“这一定是诸葛武乡侯所提倡的。”因而诸葛瞻的美名受到过分宣传,与他个人实际水平已严重不匹配。

以至于诸葛瞻执掌重权,自身都是飘飘然,还当真以为自己是孔明第二了!

所以当魏军大举进攻时,没有见过多大阵仗的诸葛瞻怎能应付得了?可是家族受朝廷大恩,父亲的身份又怎能允许他苟且偷生,只有继之以死了!

竟然是这位权臣害死了诸葛亮亲生儿子,历史就是这般残酷!

这难道是诸葛瞻的悲剧吗,分明是孔明的政治光环给儿子布的死局呀。诸葛一生唯谨慎,怎料累及爱子终被杀!盛名之下,其实真的很难副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