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武松墓埋的是武松真人嗎?

美翻了翻


是也不是!

之所以給出這麼糾結的判斷,與杭州讀友們熟知的這個武松墓曲折的歷史現狀有關係,這地的確就是武松骸骨的埋葬地,但裡面早已沒有了骸骨,當然,不是說隨著時間的流逝,骨肉都重歸自然了。(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這種自然現象下的風化現象還不足以將一個埋藏在地下的屍體化的無影無蹤,至少得給留幾顆舍利子不是!

武松作為《水滸傳》裡一個重要的人物絕色,以其勇力過人、智慧超群以及路見不平一聲吼的人物性格被讀者喜愛,有關其原型的存在與否,自然受到人們的追捧。

就歷史事實來說,武松這個人的確存在,而且身手怎麼說呢,馬馬虎虎過的去吧,畢竟是在接頭雜耍賣藝掙錢戶口的,沒兩把刷子是不可能讓平常過慣了節儉日子的老百姓掏腰包買單的。

難道是《水滸傳》武藝高強的武松,在真實的歷史場景在就是個賣藝的水平?這玩意要是1真碰到老虎了,翻幾個跟頭吐幾口火能管用嗎,當然不能,真實的武松也不能真慫包。


人家是通過賣藝招徠真正的伯樂呢,可別忘了,他賣藝的地點就是杭州只顧衙門不遠處,這很快引起了知府高權的注意,並最終得到了高權的青睞。

現實的武松也有打抱不平的一面,只是與醉打蔣門神這種豪氣相比,武松在現實生活中就沒那麼幸運了,高權被汙丟官,武松感念其恩情,加之後來的知府欺壓百姓無度,最後竟然被武松打死了。

當然武松不是連夜出逃,而是被人就地擒拿。

被殺的武松就葬在了這杭州西泠橋附近,到了民國,偶然被人挖出,1924年上海灘流氓三大亨黃金榮、杜月笙以及張嘯林三人覺得武松是個人物,乃出錢出物修復了武松墓。

注意了,這時候的武松墓是有骸骨的,那為什麼說也對也不對的話呢?到了1964年這運動那運動的,就牽累到了武松墓,黃金榮已經被清算、杜月笙跑到了香港,而張嘯林在抗日戰爭時期就被戴笠的鋤奸隊搞死了。

自然,武松墓也不能夠倖免於難,而是被挫骨揚灰,平墳,自此武松骸骨蕩然無存,但是鑑於武松崇高的人文價值,後來杭州市政府按照原來的圖樣,又重新修建了武松墓。

當然,這只是一做空墓,供人們緬懷曾經的那段並不存在的歷史罷了!


歷史三日談


我先來回答一下,目前的武松墓裡面是空的,並沒有埋葬屍骨。為什麼?我們一起來看看。


在1894年,杭州的湧金門,有一具棺材被人抬出來,棺材上面寫著‘武松之柩’,字體為宋體。而姜丹書先生也曾提到武松墓遷到西泠橋,並且由上海的三名大亨出錢修建了武松墓。所以從這裡可以看出武松墓確實是有的。 不過在1964年的時候,武松墓被平毀了,當時大家看到了什麼?據說那時報道稱,裡面確實是有白骨的,後來人們把白骨送去了雞籠山安葬。所以說目前北山街西泠橋畔的武松墓裡面是沒有屍骨。

那麼歷史上有沒有武松呢?

據《臨安縣誌》《西湖大觀》《杭州府志》等數據記載,確實有武松這號人物,還成了杭州知府高權的都頭,後來也升官做了提轄。這樣說來,歷史上確實還真是有武松的,和水滸傳中的描述也大致相同。


目前西冷橋旁的武松墓是什麼情況?

2004年,杭州未來發展西湖的歷代傳統文化,並在市民和專家的建議上,在原址恢復了蘇小小和武松墓。目前的武松墓,面對的就是西湖,而武松墓主要有墓圈、墓碑、石牌坊和墓道組成。新的武松墓按照老照片上的修復的,可以說是原汁原味。

所以你來杭州旅遊,如果對武松感興趣的話,不妨來這裡看看,即便這裡是空的墓,但我們崇拜的是武松的一種正義的精神。


小馬說旅行


武松,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並非施耐庵憑空杜撰。且小說中的武松形象與歷史上真實的武松也十分契合,俠肝義膽,除暴安良,有一股正氣,深受百姓愛戴。

據多個史料記載,真實的武松武藝高強,做過都頭,當過提轄,因原知府得罪權貴而罷官,武松亦受牽連而被逐出衙門。新任知府“蔡虎”,為太師蔡京之子,仗父權勢,禍害百姓,魚肉鄉里,大家怨聲載道,卻又無可奈何。武松看不過去,為懲惡除奸豁出性命,以一己之力結果了“蔡虎”性命。惡人雖除,但武松也難逃殘害,最終因受重刑死於獄中。

當地百姓深感其德,將武松葬於杭州西泠橋畔,後人又為其立碑,題名曰“宋義士武松之墓”。墓中主人是武松不假,但冢骨已遷,現在的杭州武松墓為空冢。主要是留下義士之名之舉,給後人留個念想,供大家緬懷。

現杭州西湖邊武松墓石牌坊提有對聯一副——

上聯:失意且伍豪客;

下聯:得時亦一英公。

橫匾:嶔奇瑰偉。


大千極微


本人比較喜歡閱讀人文歷史方面的文獻,因而看過一些有關武松的資料。現簡單梳理一下,回覆如下:

1、武松不僅是小說中人物,史上也實有武松其人,確為身材高大威猛男士。

2、小說中,打虎英雄殺嫂懲奸,醉打將門神,血濺鴛鴦樓,落草二龍山,聚義梁山泊,最後在杭州六合寺出家,壽八十善終。



在杭州府記等地方記類文獻典籍中,有武松為地方小吏的,也有指為流浪藝人的,因為仗義抱不平,最後屈死獄中。當地百姓感其仗義,為其收斂葬於杭州西湖西泠橋畔。這其中很多模糊之處,後世無法證實,姑妄聽之吧。



3、到了清末民國之初,據說在杭州湧金門外,挖出一具棺木,內有刻石一塊,上書大宋義士武松,棺中有骸骨2米左右。因為施耐庵老先生的傑作,武松大名天下聞,當時引發了人們諸多聯想。

後上海聞人杜月笙感其仗義,出面籌資,於1924年將此骸骨安葬於杭州西湖。但此墓在1964年被平毀,墓中骸骨遷葬他處不知所終。



到了2004年,杭州市政府準備恢復舊貌,重修蘇小小武松墓時,那副骸骨已經無處可尋。因此,現在杭州西湖的武松墓中並無骸骨,只是座空墳。


歲月如歌100200761


據杭州地方誌記載,義士武松在史上確有其人,為流浪街頭武術藝人,武功高強,被杭州知府高權起用,任為都頭,後提拔任提轄。

後高權為“北宋六賊”之一的權相蔡京陷害,武松亦去職,蔡京之子蔡鋆繼任知府,為非作歹,橫行霸道,時人稱“蔡虎”。

武松,一出於為民除害,二為報高權知遇之恩,憤而刺殺蔡鋆遭難。時人感其忠義,殮其屍骨,葬於杭州西湖畔,今杭州西湖尚存宋義士武松墓為證。



《水滸傳》作者,利用武松義士名氣,移花接木寫進梁山起義隊伍中,把武松刺殺“蔡虎”故事,改寫成武松醉打吊睛白額猛虎。


現武松墓,因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毀損,已屍骨無存,為一空墓。


z山海


  武松在歷史上的確有其人,但與《水滸傳》中的武松(藝術加工,多個原型融合而成)不同,但應是《水滸傳》中武松原型之一。

  據《臨安縣誌》、《杭州府志》、《浙江通志》等史籍均記載武松生活在北宋時期,原是個浪跡江湖的賣藝人,“貌奇偉,嘗使技於湧金門外”,“非盜也”。

  當時的杭州知府聞知武松武藝高強,人才出眾,便收他當了都頭(和水滸傳經歷差不多)。後又因功被提拔為提轄,後該知府被誣諂而罷官,武松也被趕出衙門。繼任知府是太師蔡京親信,一說是其子,上任後虐政殃民,搞的百姓怨聲載道。武松遂私仇公恨一起了斷,刺死了此人。自己也因寡不敵眾被捕獲,後慘遭重刑死於獄中。於是“百姓深感其德,葬於杭州西泠橋畔”,後人立碑,上題“宋義士武松之墓”。

  可見武松是真實存在人物。清人朱梅叔在《埋憂錄》也記載清初有人在這裡挖到一塊寫著“武松之墓”的墓碑。

  另據記載在1894年杭州湧金門修城牆時挖出一具棺材,棺材頭上題有‘武松之柩’的宋體貼金大字,且“全棺完好,比平常的長大,漆色黑裡泛紅。”

  後來將棺木遷到了西泠橋。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灘大亨黃金榮、張嘯林、杜月笙三人出資還為武松建造了墓碑。

  1964年遷西湖名人墓時曾掘開武松墓。據當時的報道介紹:腐朽的棺柩裡確實有白骨,然後工人們把遺骨盛進骨甕,也由汽車運往雞籠山的亂墳堆中安葬。

  所以現在看到的武松墓只是在原址建立的紀念性墓葬。


趙燕雲


首先還得感謝施耐庵這個老爺子,把那個打虎的英雄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叫武松,而沒有叫六松或是七松, 否則即使咱們找到了武術的墳墓,也沒人把它當成一回事。

這還要感謝上個世紀80年代末,電視連續劇《水滸傳》的出現,和當時剛剛興起的旅遊業。

一部電影《少林寺》 讓少林寺這個古老的和尚廟名聲大振,本來這些個老和尚,連走路都費勁。卻偏偏來了一大群年輕人,跪在地上拜師,非得讓這些老和尚們傳送給他們蓋世的武功。

還好,有聰明的人找來了幾個武術教練,剃光了頭,充了一把和尚,再收上高昂的學費。絡繹不絕的遊客,再加上求真傳武功的人,立時,讓少林寺遊客如雲,財源滾滾,地方政府也收到了大量的稅金,可謂一舉八得。

於是乎,各地紛紛效仿,發掘古老的傳說,古代的重要人物,重大的歷史事件,在經過一番粉飾,變成了創收的旅遊勝地。

其實武松這個人物,和眾多的100單八將一樣,都是施耐庵用毛筆虛構出的人物,可偏偏的確有人在尋找他們的蛛絲馬跡。

在山東陽穀縣不但找出了武松家的那個小院落,而且還是找出了武大郎賣炊餅用的扁擔。不但有人在上海找到了武松的墳墓,遠在千里以外的雲南也找到了武松的墳墓。

就連被人罵了上千年的西門慶和潘金蓮這對狗男女,也紛紛的被各個地方註冊,說是他們那個地方的人。

其實這個武松真就是施耐庵虛構的一個人物,恐怕就連找出武松墳墓的人,他心裡也明白,這是造假造出來的,只不過是用來招到更多的財神爺而已。


趙志軍001


一些地方誌總會記載一些當地的傳奇人物,比如有人就說好漢武松曾在什麼《臨安縣誌》、《清河縣誌》、《西湖大觀》、《杭州府志》等書中記載過,作為水滸愛好者,邏輯文史姨也想了解每個好漢的出處,上面提到的書中我找到了光緒版本的《清河縣誌》,結果並沒有找到武松的影子,更別說什麼指不定有沒有被冤枉的武植了。

所以這就很尷尬了,我分明看到其他答主都說自己在典籍中看到武松了啊,那就麻煩好心的答主賞我一份資料看看吧~在《宣和遺事》中,出家人武松作為起義的三十六個頭領出現過,而在龔開的宋江三十六人贊中也有關於出家人武松的贊詩:

汝優婆塞,五戒在身。酒色財氣,更要殺人。

你要讓我解釋這句詩是什麼意思,著實難為我了,不過我們可以理解為武松是個喝酒吃肉貪財也殺人的出家人,而“五戒”則極有可能是武松的法號。在王思厚的《豆棚夜話》中說武松本不姓武,而姓李,在家鄉不小心失手殺了人就逃到少林寺準備出家當和尚贖罪,當時主持為他尊姓大名,他不願意透露,之後看到在松樹旁練武的武僧他就改名為武松了,法號“五戒”,那麼再往後也沒有什麼關於武松的介紹了。所以考究武松成為了一個難題,說白了宋江這群流寇起義的規模實在太小,並沒有對宋朝造成什麼打擊,所以能留下三十六人的名字也實屬不易了,那麼武松是否和宋江一起接受朝廷招安或者是戰死沙場就不得而知了。

我們可以再大膽的推測一下,在當年宋江等人被張叔夜剿滅後,身為出家人的武松或許逃了出來,繼續雲遊四方,又或者是像《水滸傳》裡所說的那樣在六合寺裡出家80而終,那麼這樣一來出家人死後可是要火化的,自然不可能再留下屍骨,但我們不排除一些作者給偶像“貼金”,或是發現了其他偶像為偶像建造的假墓地,你比如說朱梅叔在《埋憂錄》中有這麼一段記載:

國初時,江浙人掘地得石碣,題曰‘武松之墓’。

倘若這個石碣真的是武都頭,那麼單寫武松之墓四個字未免也過於磕磣,怎麼不得寫個生卒年或者是官職之類的,除非他所說的武松只是個同名的平民罷了。周恆之在《西湖茶餘錄》裡的描述更誇張,還把小說裡武松斷臂的片段搬了進來:

石碣既得,武松當葬其附近,於是四周深掘,獲一巨人骷髏,缺左臂,蓋必武松也。

所以這摻雜了小說的記載更加讓武松的真實性存疑。到了民國時期杜月笙、虞洽卿就情懷大爆發,在抗戰前夕於西湖邊建了一座武松墓,題墓碑為“宋義士武松之墓”,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那一個景點,所以杭州武松墓壓根就是一座空墓,畢竟大佬們有資本去為名人強行塑造人設。如果真的有一天有人願意為孫悟空建墓地,我也是姿瓷的!


或者我們談論的武松有好多個呢~


邏輯文史游


青山有幸埋忠骨

上世紀50年代,偉人在西子湖畔憑欄遠眺,見湖邊墳墓眾多,建議將他們拆遷到郊區,說是“

讓死人也過集體生活”。於是,湖邊的墳頭紛紛被平,從風景名勝區遷往了“經濟適用墳”,過上了“集體生活”,這其中,就有武松。

正史裡的武松,和《水滸傳》中的武松,很不一樣。武大郎、潘金蓮之類的都是瞎編的。歷史上的武松不僅沒有造過反,而且,人家還是體制內的人。他因為武藝高強,人才出眾,被杭州知府高權相中,倚為心腹,做了提轄(和魯智深一個級別)

。但宦海沉浮,雲譎波詭,高權被陷害去職,武松也丟了“鐵飯碗”。

繼任知府是太師蔡京的兒子。他狗仗人勢,在杭州魚肉百姓,虐政殘民,老百姓恨之入骨,罵他“蔡虎”。武松也非常痛恨此賊,決定要為民除害。一日,他手持利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猛然出擊,衛兵們還來不及反應,武松已經刺死了蔡知府。但武松也陷入了重圍,寡不敵眾,被當場擒獲,後來慘死獄中

。杭州百姓深感其德,將武松安葬並立碑:宋義士武松之墓,但後來湮沒無存。

1924年,上海灘三個老大:杜月笙、黃金榮、張嘯林出資,在西泠橋畔重修了武松墓。1964年,武松墓被掘開。當時報道,裡面確有棺柩,還有白骨。工人們用骨甕將屍骨收好,運往雞籠山安葬。但因為是過“集體生活”,也就不知所終了。

2004年,人們不再認為古人的這些墳墓“土偶欺山,妖骸禍水”,反而爭著搶著的拉死人“落戶”,美其名曰“歷史文化”。所以,武松墓在被平毀40年後,又根據老照片,在原址復建了。當然,復建的只是墓和碑,武松本人應該還在過“集體生活”


飲水君


西湖武松墓是假墓。

首先,正史除了記載宋江以外,其他人物均無記載。武松其人見於《大宋宣和遺事》《宋江三十六人贊》中,屬於稗官野史情節。那麼,武松和西湖又是怎麼聯繫上的呢?在《水滸全傳》第一百十九回《魯智深浙江坐化 宋公明衣錦還鄉》中提到魯智深坐化後,武松也在杭州六和寺出家,後至八十歲善終。這當然只是小說家的美好想象。

因為武松深受讀者喜愛,所以後人就根據這個故事捕風捉影,想在西湖一帶尋找武松的墓。清人朱梅叔《埋憂錄》記載,清代初年還真有人在這裡挖到一塊墓碑,上面寫著“武松之墓”。而清人周恆之《西湖茶餘錄》甚至說墓碑被發現後,又有人在附近找到一個巨人骷髏,而且還缺少左臂,大概就是武松了吧。

所以到了抗戰前夕,杜月笙和虞洽卿就根據這些傳說,在西湖秋瑾墓旁邊修建了武松墓,題為“宋義士武松之墓”,也就是今天武松墓的由來了。

但是這些記載實在難以置信。第一,如前所述,武松本身不是正史記載人物,其存在是非常可疑的;第二,就算武松其人真實存在,但武松在六和塔出家則完全來自小說記載;第三,就算武松真的出家了,那去世應該按照僧俗火花,而不會入棺土葬,又何來屍骨呢?第四,如果清代初年真的發現,那在當時也是一件大新聞,又怎麼只記載於後人筆記小說呢?

這讓人想到另一個人物,《三國演義》的周倉,其人在正史《三國志》也並無記載,但在今天當陽居然也有周倉墓。這都應該是後人的紀念,但卻混淆了小說和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