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想了解北宋女性的故事,一定要看《三俠五義》?

為什麼想了解北宋女性的故事,一定要看《三俠五義》?


俞飛鴻女士的採訪又上了熱搜,關於“男女平權”的發言尤為精彩。國內講平權的時候,男女被放在對立的陣營中,好像女性的權利都是從男性那裡搶奪過來的,除了加劇矛盾挑起性別之戰外,對於“平權運動”並沒有什麼用。

平權運動是1960年代伴隨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婦女解放運動、性革命等一連串民權運動興起的一項社會運動,主張在大學招生、政府招標等情況下照顧如少數民族、女性等弱勢群體,是一個特定時期“種族優先”的法律,保障他們不會在教育及工作方面受到歧視及不公平對待。

換句話說,平權運動是把原本沒有享受到的權利歸還給女性和少數族裔,這根本不存在從男性手裡爭奪權利的邏輯。如果一些男性認為這樣還是爭奪了他手中的權利,侵犯了他已有利益,那說明他之所獲得的利益,本身就不是在公平競爭的環境下取得的,那這種不公平的情況不應該被糾正嗎?

平權運動在國外欣欣向榮,國內只是在網絡上欣欣向榮,那國內的平權運動到底是怎麼樣的呢?我們今天從一部文學作品裡看起——中國第一部俠義公案小說《三俠五義》。

為什麼想了解北宋女性的故事,一定要看《三俠五義》?

《三俠五義》這部書呢,看性質“俠義公案”,再看內容“包拯展昭公孫策”,是一部以男性為主角的刑偵冒險小說,裡面為數不多的幾個女性角色——丁月華、朱絳貞等,都有自己的人生、喜好,不像《西遊記》中的女性角色,不是位高權重痴情的女王,就是妖媚狠毒吃肉的妖精;不像《三國演義》中的女性角色,不是朝三暮四的出軌女,就是心狠手辣的殺人姐;也不像《紅樓夢》中的女性角色,除了正在談戀愛就是四大皆空。

《三俠五義》裡的女性,總結成一句話:比較像正常人,像我們身邊的母親、姐姐、妹妹和鄰居。

丁月華是《三俠五義》中比較欣賞的一個女性,從小失去了親人,在姨母的撫養下,不僅懂事知理還練就了一身好功夫。在充滿善意的環境中,丁月華也成長為了自信、自強、自愛的姑娘,在二哥丁兆蕙說有人質疑她的功夫的時候,丁月華一下子就急了,提出“比武”——要用實力為自己說話。

展昭一開始接到丁月華的“比武挑戰”的時候,不甚煩憂,一方面是展昭不信一個閨閣弱女子真的武藝高強,另一方面是要顧及新認識的朋友丁兆蘭和丁兆蕙的面子,和小姑娘切磋一下,但又不能太動真格。展昭在比賽前,對於這場“友誼賽”是抗拒的。

展昭真的和丁月華動起手來的時候,發現丁月華真的有兩下子,不知不覺改變了態度,也全力以赴起來,結果還是被丁月華削掉了頭巾,展昭雖然先一步削掉了丁月華的耳環,但是從心底裡喜歡欣賞這個有真才實學的小姑娘,搶先一步認輸了。

能在展昭手裡過兩招,還削掉了展昭的頭巾的人,武功弱嗎?是展昭有意謙讓還是丁月華武功高強?筆者更偏向於第二種。

展昭是何許人也?在耀武樓親自給宋仁宗展示武藝,被封為四品御前帶刀護衛,御賜稱號“御貓”的人,展昭的武藝有三絕:第一,劍法精奧;第二,袖箭百發百中;第三,他的縱躍法,真有飛簷走壁之能。憑這三絕,錦毛鼠白玉堂和展昭對上的時候,也暗暗喝彩展昭的武藝不差,不能踩著展昭揚名立萬,只能另闢蹊徑:從宋仁宗的皇宮入手。

為什麼想了解北宋女性的故事,一定要看《三俠五義》?

那這樣就能說明丁月華的武藝高強,不是展昭有意想讓嗎?在《三俠五義》第三十一回《展熊飛比劍定良姻 鑽天鼠奪魚甘陪罪》裡,對於展昭和丁月華比武的心態變化有記載:

只見他二人比並多時,不分勝負。展爺先前不過搪塞虛架。後見小姐頗有門路,不由暗暗誇獎,反到高起興來。凡有不到之處,俱各點到,點到卻又抽回,來來往往。忽見展爺用了個垂花式,斜刺裡將劍遞進,即便抽回,就隨著劍尖滴溜溜落下一物。又見小姐用了個風吹敗葉式,展爺忙把頭一低將劍躲過。

展昭從一開始的搪塞敷衍到後面的欣賞認真,比武也一直是不分勝負,所以“丁月華只是靠展昭讓才取得了比武的勝利”這一點實在是站不住腳。

那丁月華這種女性學武的案例在《三俠五義》中還有兩例,臥虎溝沙龍的女兒鳳仙和義女秋葵也是武林高手,除了這些手上有功夫的女性,朱絳貞也不是弱質女流,在險境中知道用智謀為自己贏得安身立命的機會,當遇到能搭救她和父親的太守倪繼祖的時候,先施人以恩,再換得自己和父親完全脫離霸王莊的機會。

宋朝的女性都是這樣要麼武功不弱,要麼智勇雙全的嗎?這個宋朝的整體大環境有關:

法國著名漢學家謝和耐曾說:“在社會生活、藝術、娛樂、制度、工藝技術諸領域,中國(宋朝)無疑是當時最先進的國家,它具有一切理由把世界上的其他地方僅僅看作蠻夷之邦。”日本宋史學家宮崎市定認定:“宋代是中國歷史上最具魅力的時代。中國文明在開始時期比西亞落後得多,但是以後這種局面逐漸被扭轉。到了宋代便超越西亞而居於世界最前列。然而由於宋代文明的刺激,歐洲文明向前發展了。”宋朝的文明深深的影響了世界。

英國著名經濟史學家麥迪森寫道:“早在公元10世紀時,中國人均收入上就已經是世界經濟中的領先國家,而且這個地位一直持續到15世紀。 根據他的測算,按1990年美元為基準,在公元960年後(趙匡胤建立宋朝),中國人均GDP為450美元,至宋末達600美元。而處於中世紀黑暗中的歐洲,僅為422美元。

這種經濟環境下的中國,給予了女性更多的權利和自由,就服飾來說吧:

在宋代,當時婦女穿著坦露肩背的服裝,也未見有人大驚小怪一樣。宋代女服最為突出的特色之一,在於它的上裝形式。宋女服上裝主要由兩件組成:首先是一件長巾形抹胸,女性將它圍裹在齊腋以下的前胸與後背之間,抹胸上緣僅至腋下。然後,再穿上一件稱為“背子”、“背兒”的長衫。這種長衫直領、對襟、長袖、兩腋下開長衩,衣長常至膝部上下。背子的兩襟並不緊加掩束,僅僅在腹部用一對紐帶系束一次,形成長長的“V”形領口;或者索性不加系束,任由兩襟松敞,當時稱為“不掣衿”式。如此,女性用以圍掩胸部的抹胸,裸露在抹胸上方的前胸,都會部分地自“V”形領口或松敞的兩襟間顯露出來。換言之,李清照等兩宋女性絕不似後來的明清女性,用高高的豎領、緊掩的衣襟令女性的肌膚、身體一皆消失在服飾下。她們不僅敢於坦露脖頸及前胸,更將古來一直僅用為女內衣的抹胸,轉用在外衣上。抹胸自古有之,不過一直是作為女用內衣,由女性貼身穿著,其外有襦、襖等衣加以遮掩,不另他人輕易窺視。在李清照生活的時代,女性們卻將外衣依照貼身抹胸的形式裁剪,並且將之作為外裝的一部分穿著,任其顯露於眾目睽睽之下。這一“背子+抹胸”的“兩件套”上裝衣式,其實不能算是宋代女性的發明。至遲在晚唐時代,這一衣式已經成為衣服的通行式樣。

“瑟瑟羅群金線縷,輕透=鵝黃香畫袴”,《花間集》中西蜀詩人的一首《應天長》,將主要流行在兩宋時代的這一種獨特衣式描繪得很是清楚,一條以金錢作花繡的碧羅裙,罩穿在鵝黃色有紋彩的長褲外,因為羅裙很薄,鵝黃彩褲便從碧羅淺色中隱現出來。在兩宋傳世繪畫、墓室壁畫、畫像磚等各種形式的藝術中,處處可見穿著這一衣式的女性形象。例如北宋元符二年(1099)的河南禹縣白沙宋墓中的壁畫上,只有上了年歲的主婦穿著細褶長裙。其餘的女性,無論小姐、丫鬟還是僕婦,都是身著喇叭型的長裙褲,褲管肥闊,褲腳長拖在地面。在裙褲外,自後向前系一條長片裙,裙片的兩襟交合在身前,穿裙人在走動、坐臥當中,交攏在身前的裙片忽開忽合,褲裙便在裙片的開閤中半掩半映,或隱或現。

為什麼想了解北宋女性的故事,一定要看《三俠五義》?

經濟發達的宋朝能給予女子更多的自由度和權利,那為什麼國人要對於“男女平權”這樣的問題避之如猛虎呢?國家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關係到每一位男性、女性的共同利益,絕對不只是粗暴的“男性壓到女性或者女性壓倒男性”的邏輯。

為什麼想了解北宋女性的故事,一定要看《三俠五義》?

想要了解更多有關北宋女性的故事或者公案俠義小說《三俠五義》,請點擊下方瞭解更多,或者下載喜馬拉雅搜索《張大春說三俠五義》,一起穿越回北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