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遂溪人是南路革命的領袖,犧牲時僅29歲,被周總理高度評價

在湛江市遂溪縣,有一位可歌可泣的革命烈士,他的名字叫黃學增。1960年2月,周總理偕鄧穎超大姐抵達湛江市視察工作,剛走下飛機,他便對前往機場迎接的時任湛江地委書記孟憲德說:“雷州半島有個黃學增同志,在大革命時期與澎湃等是廣東農民運動四大領袖之一,應當好好宣傳、學習。”雖然黃學增烈士為革命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在湛江,知道他的人,並不多,尤其是80後90後一代,也許是因為他犧牲得太早了,時間太久遠了。

這個遂溪人是南路革命的領袖,犧牲時僅29歲,被周總理高度評價

黃學增烈士遺像

在這裡,我向大家介紹一下黃學增烈士的事蹟,同時也介紹一下南路革命的基本概念。黃學增生於1900年,是遂溪縣樂民鎮敦文村人。1920年考入廣東省立第一甲種工業學校,第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從史料上看,他是中共廣東支部早期黨員之一,是南路革命運動的創始人。

在現代史上,有一個名詞叫“南路革命”,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指廣東省農民運動著名領袖黃學增烈士,從上個世紀20年代在雷州半島開始發起,在抗戰時期再次崛起,並發展擴大到附近地區(包括廣東西南部、廣西、雲南、貴州)的革命活動。

那麼,“南路”又是指哪些地區呢?其實就是以雷州半島為中心的兩廣地區。具體是:廣東的遂溪、海康、徐聞、防城、欽縣、靈山、合浦、廉江、化縣、吳川、電白、信宜、茂名、梅菉、北海及法屬廣州灣(後湛江市)等16個縣市;廣西的玉林、博白、陸川、北流、容縣、興業、橫縣、貴縣、賓陽、來賓、武宣、永淳、遷江、上林、上思、明江、寧明、崇善、扶綏、邕寧等23個縣(有的已合併)。

這個遂溪人是南路革命的領袖,犧牲時僅29歲,被周總理高度評價

南路革命地圖

1922年,黃學增回到廣州灣,聯絡陳信材、黃廣淵、朱也赤、黃學新等人舉行南路十五縣農民運動代表大會,傳達省委全面武裝暴動的指示並返回家鄉,在遂溪縣敦文村成立"青年同志社",傳播革命火種。

後來黃學增創辦遂溪新圩農貿市場,策動農民武裝鬥爭;建立敦文尚武堂、武裝樂民聯鄉預備隊,為農民武裝起義作準備。

在這裡要提一個學校,就是東海島的“培智學校”,建於1924年,是廣州灣時期最早的新式學校,廣州灣革命策源地之一,創辦者是東海島的一名鹽商叫黃元常。黃學增、陸春保、陳開濂、黃明德等二十多位湛江地區早期的共產黨員,曾在這所學校裡教書,傳播愛國思想,宣揚革命精神。2014年,廣東海洋大學在東海島東參村成立“南路革命歷史教學與研究基地”。

這個遂溪人是南路革命的領袖,犧牲時僅29歲,被周總理高度評價

東海島東參村作為南路革命基地是黃氏後人的驕傲

1927年初成立中共廣東南路地方委員會,黃學增任書記,併兼任廣東農民自衛軍南路指揮。在他領導下南路八個縣農民運動迅猛發展,農民協會會員達12萬人。自此,黃學增成為與彭湃、阮嘯仙、周其鑑齊名的廣東四大農民領袖之一。

在這裡,有一個非常重要事件,那就是“樂民起義”。1927年4月12日,"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廣東的國民黨反動派也在廣州逮捕和屠殺共產黨人。在這種環境中,以黃學增為首的遂溪共產黨人發動農民群眾進行武裝鬥爭,集中樂民、河關、江洪、紀家一帶的工農武裝500多人,在樂民的米日塘宣佈的武裝起義,打響了南路農民武裝起義的第一槍。樂民起義是在大革命時期廣東南路的最早起義,比南昌、廣州起義還要早。

由於黃學增當時是被緝捕的對象,被迫隨省委轉移到香港。1927年10月,他被選為中共廣東省委候補委員,任西江巡視員,1928年任中共廣寧縣委書記,4月被選為中共廣東省委委員,6月被派到海南,7月擔任中共瓊崖特委書記,11月被增補為中共廣東省委常務委員,領導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瓊崖獨立師兼政委,開始游擊戰爭。

這個遂溪人是南路革命的領袖,犧牲時僅29歲,被周總理高度評價

黃學增紀念亭

黃學增是怎樣犧牲的呢?那是1929年,當時南路、瓊崖已合併為南區特委,黃學增任書記,5月,他潛伏到香港向廣東省委彙報瓊崖情況。不久,省委派他為巡視員重返瓊崖,1929年7月,特委主要領導人黃學增、官天民為了隱蔽工作,稱病住進福音堂醫院。不料,又被叛徒出賣。敵人得到報告後,立即包圍醫院進行搜捕。官天民在越牆逃跑時中彈犧牲。黃學增被捕後,關押在監獄裡,每天遭受敵人刑訊逼供,但他大義凜然,沒有屈服。不久,被敵人殺害。當時,在海口的黨員人數已經發展到680人。

由於篇幅所限,黃學增烈士的事蹟就不展開說了。作為廣東省四大農運領袖之一和南路革命的領袖,黃學增為廣東的革命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作出了重要貢獻。但由於犧牲時間過早,他的事蹟很多人不瞭解。直到1960年,周總理作出指示,黃學增烈士才為世人所周知。1962年,中共湛江地委為紀念黃學增同志,特撥專款在樂民鎮敦文村黃學增故居學,修建了一座黃學增紀念亭,供後人瞻仰烈士的生平事蹟。

2016年4月,遂溪縣第二中學更名為黃學增紀念中學,目的是希望師生們以黃學增烈士的革命精神永勵後人,大力弘揚傳統革命精神、民族精神和創新精神,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這個遂溪人是南路革命的領袖,犧牲時僅29歲,被周總理高度評價

從烈士的事蹟可以看出,黃學增當時已經是省委常委,如果不犧牲,前途不可限量,但黃學增烈士用他的生命踐行了他的革命理想,他的精神將浩氣長存,永遠激勵著我們。

湛江人民自抗擊法國侵略者開始,就有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保家為國,義不容辭。本文中所說的地名,就是我們日常生活的所在地,今天的和平生活,正是烈士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作為湛江遂溪人,我以能擁有一位著名農民領袖老鄉為榮,黃學增烈士是我們全體湛江人的驕傲。傳遞正能量,發掘身邊的紅色故事,黃學增烈士永垂不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