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三國時期沒有出現五胡亂華的情況?

小白8692310514873



學習冇止境1


三國時期沒有出現五胡亂華,首先必須提一個人—曹操

我們都知道,曹操滅掉袁術,袁紹,呂布,馬超,韓遂等軍閥後統一了北方,而中原歷代王朝最大的邊患也在北方,所以曹操就獨自承擔了為中原大地守護邊疆的責任。那麼我們就來看看當年的曹操是如何處理那些少數民族問題的。


首先是匈奴。匈奴分裂後,在東漢和南匈奴的以及烏桓,鮮卑等族的共同打擊下被迫遠遁,所以以後在歷史主舞臺上表演的匈奴便是南匈奴,東漢末年,南匈奴發生內亂,後南匈奴首領歸附曹操,曹操則拘留呼廚泉單于,而派右賢王去卑監國,並將南匈奴分成五部,分別安置在陝西、山西、河北一帶,各部都有獨立的首領,稱“都尉”,匈奴人開始融入漢人生活,而匈奴單于王朝終結。雖然曹操把匈奴人遷入內地生活,可以更好的監視他們,但前提是自身必須強大!一旦自身軍事實力衰弱,他們就會暗生異心,像西晉“八王之亂”後,西晉內部消耗嚴重,原是成都王司馬穎手下將領的匈奴人劉淵就起兵反晉,加入五胡亂華的大軍中了。而西晉最後也是滅於劉淵的兒子劉聰手中!


其次烏桓。要說曹魏時期,北方最大的邊患當屬烏桓了,當時的烏桓在眾多少數民族中實力最強,俗話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老話說的好“槍打出頭鳥”,曹操要在這些少數民族中立威,就必須打服烏桓,而此時袁紹戰敗,其兒子袁尚,袁熙投奔了烏桓,所以曹操就更有了出兵烏桓的藉口!於是曹操和張遼率領曹軍北征烏桓!先是張遼指揮先鋒部隊擊破了烏桓軍隊並斬殺烏桓單于蹋頓,接著曹操率領主力打敗烏桓主力和袁氏殘餘,取得了白狼山之戰的勝利!此戰過後,曹操基本統一了中國北方,烏桓的領地則被摧毀,之後烏桓的勢力被逐漸削弱,該部落的人口融入漢人或鮮卑部落,最終淡出歷史舞臺。

而五胡亂華中的羯族和羌族。前者在三國時期就是匈奴人的奴隸,匈奴人都投了曹魏,那麼羯人更不入流了,只不過後來匈奴人在西晉時期起兵,羯人才趁機發展起來。羌族在三國時期也是大量內遷,後來又被氐人統治,直到苻堅兵敗淝水才開始崛起。

而關於氐人,由於他們生活在西北部,算是夾在曹魏和蜀漢之間,那麼氐人就成為了曹魏和蜀漢相互爭奪的對象,所以在整個三國時期,氐人要麼被曹魏強制遷徙到關中,要麼被蜀漢招撫,總之這時期的氐人實力也是很弱。



其實不僅是曹操,像之前的董卓,馬超,公孫瓚等人都是積極打擊外族的,而且戰果輝煌,所以雖然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中國處在四分五裂的狀態,但此時的中國大地上人才輩出,任何一個軍閥不管是軍隊戰鬥力還是謀略方面打擊外族那是綽綽有餘!那麼說到“謀略”,就又不得不提一下當時少數民族的狀態了。

之所以三國時期少數民族打不過漢人,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的生產力水平落後,說白了就是比較“野蠻”,打仗更談不上謀略了。

而西晉時期發生五胡亂華,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這些少數民族經過與漢人的雜居,學到了很多!像當年劉淵起兵已漢朝公主之後自居,對外宣稱要恢復大漢王朝,所以他建立的政權稱為“漢”!

基於以上幾點原因可以看出來,五胡亂華是絕對不會發生在“三國時期”的。


鹹魚閒聊


這個問題我並沒有深入研究過,就憑著自己的印象簡單說兩點吧。

東漢末年到三國期間,雖然大亂,但整體亂的是中央,各路諸侯其實還是能控住場的。

下面是東漢末年三國早期的形勢圖:

十常侍之亂,到董卓進京,然後廢少帝立獻帝,十八路諸侯討董卓,大家可以注意一下,看起來亂七八糟,但其實亂的也就是關中到洛陽,即漢的兩都地界,而地方應該是大體穩定的。

為啥這麼說?一說討董卓,十八路諸侯一下子就拉起來各自的隊伍,各個兵強馬壯,如果地方亂了,是做不到這一點的。

地方沒亂,中原局面就沒有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但隨後的諸侯混戰,中原局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曹操《藁裡行》中對之有形象的描寫: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生民百遺一,真真正正慘到了極點。但此時為什麼還沒有五胡亂華之類的事情發生?原因是出現了三大英雄,自然是曹操、劉備、孫權了。一邊亂一邊統一,烏桓、南蠻孟獲之類的蠢蠢欲動,很快就讓這些牛人撲滅,並沒有造成什麼了不得的後果。

而且此時,後世所謂的五胡還沒有在中原形成氣候,大都聚集於邊陲,羌氐於汾湟谷地,羯聚居於代地(山陝內蒙邊界),鮮卑還沒形成氣候,而匈奴正在內亂,最後一次大規模南遷正是到了曹操主政才形成的,即五部匈奴,主要被曹操安置於幷州(主要在今天的山西)。

後來西晉之所以大亂,是因為它不僅中樞亂了,還造成全國大亂。

看看這個圖,八王之亂八王之亂,司馬家這八個王爺,覆蓋了整個華夏,全國都捲了進來,這還能有好。

而且由東漢至三國,全國本來就已經人口大減,曹魏好不容易恢復了一些,這下又殺得不可開交。

此時的五胡則由於聚居的特點而力量相對突出,而華夏漢族則元氣大傷,此消彼長之下,發生五胡亂華也就不奇怪了。

其實問題的根本還在於西晉亂來。


江上一峰青


說來話長了。在曹魏時期,有歸義王在,草原上政治局面穩定,沒怎麼有戰爭,誰沒事湊合著去打架啊。

晉朝天下基本太平,後來有不少五胡的人就開始跟漢人雜居,開始種地,(現在也是啊,內蒙好多牧民也種地啊,誰都願意安定的生活,逐水草而居只是看上去很美)。八王之亂後,沒地種了,草原你也回不去了,咋整?參軍,造反。本身遊牧民族就比你農民打架厲害,自然就容易在戰爭年代表現突出,既然表現突出那就慢慢成軍閥了。

我不是瞎說,五胡亂華不是說五個民族分五個幫派,專門殺漢人,當時而是建立的十六國的領袖是這五個民族的。各個國家互相傷害,實際上各個國家的民族成分很複雜,遠遠多於這五個民族。冉閔不就是在羯族人的石虎的幹孫子麼!

五胡亂華不是胡人報復漢人,或者針對漢人,而是個人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製造的亂世。之所以當時歷史很另類,是因為當權者是少數民族,所以習慣都是遊牧民族的習慣,跟禮法不符,這不是民族矛盾,中國自古也沒有過民族矛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