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真正的大师,更是“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化身|陈寅恪逝世49周年纪念

他是官三代,也是富三代,

从小接受的是最好的教育,

就读的都是世界一流的名校,

却很不“争气”,没有拿到过一张文凭。

在没有文凭的情况下,

他竟然成为了世界知名的历史学家,

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

他是盖世奇才,

是全中国最博学的人,

被誉为三百年难得一遇的大师,

他的秘密,今天是时候说了……

他,就是陈寅恪。

他是真正的大师,更是“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化身|陈寅恪逝世49周年纪念

1890年7月3日,陈寅恪生于湖南长沙。

祖父陈宝箴先后任浙江及湖北按察使、

直隶布政使、兵部侍郎、湖南巡抚,

他被曾国藩称为“海内奇士也”。

被光绪帝称为“新政重臣”的改革者,

是清末著名维新派骨干。

他是真正的大师,更是“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化身|陈寅恪逝世49周年纪念

父亲陈三立是诗坛泰斗,

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

中举后,历任吏部行走、主事。

辅佐自己的父亲推行新政,

结交和扶持了康有为、梁启超等著名人物。

他是真正的大师,更是“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化身|陈寅恪逝世49周年纪念

徐悲鸿所画的陈三立

和其他不学无术,

挥霍无度的公子哥相比,

他简直是贵族界的一股清流。

这个官三代,富三代,

不喜欢玩乐,也不喜欢奢侈,

他最大的爱好竟然是读书!!!

别的小孩在玩耍的时候,

他在安静地坐着读书;

别的小孩已经呼呼大睡的时候,

他把头蒙在被子里偷偷看书。

是个名副其实的读书狂!

他是真正的大师,更是“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化身|陈寅恪逝世49周年纪念

右一:陈寅恪。在兄弟姐妹好奇地盯着镜头的时候,陈寅恪却暗中思量,怕长大后辨认不出哪个小孩是自己,就伸手握住身前的一株桃花,以此作为标记。

1898年,百日维新失败,

慈禧太后垂帘听政,

陈宝箴和陈三立被革职,

两人将永不被叙用,政治生命彻底结束。

陈三立从此远离政治,寄情于诗词,

在家专心教子女们四书五经、英文……

正是因为父亲的教育,

小小年纪,他就有了深厚的国学功底。

他是真正的大师,更是“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化身|陈寅恪逝世49周年纪念

左二:陈寅恪

12岁时,他被父亲送到日本留学,

入著名的巢鸭弘文学院。

后考入上海复旦公学。

在这里,他苦学德语和法语。

他是真正的大师,更是“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化身|陈寅恪逝世49周年纪念

中间:陈寅恪

一毕业,他就踏上了欧洲游学之旅。

家境富裕的他,却坚持省吃俭用,

每天吃干面包,穿破衣服,

剩下的钱都用来买书。

求学十六年,已行万里路,

他的足迹遍及日本、德国、美国等国,

先后到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

美国哈佛大学等世界一流名校就读。

但直到游学结束,

他也没拿到一张文凭!

他是真正的大师,更是“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化身|陈寅恪逝世49周年纪念

原来,这不是因为他能力不行,

而是因为他不求学历,只求学问。

很多留学生为了拿学位都是投机取巧,

选择的专业避难就易,

虽是得了学位,却没有真才实学。

他说:

“考博士并不难,但两三年内,

被一个具体专题束缚住,

就没有时间学其他知识了。”

获取知识是他全部的目的,

他走的是跟别人不同的路。

正因为如此,他具备了梵、巴利、

英、法、德等二十余种语言能力,

他还学习物理、数学……

是中国人中阅读德文原版,

马克思经典著作《资本论》的第一人。

在每所名校,他都能以天才而闻名!

他是真正的大师,更是“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化身|陈寅恪逝世49周年纪念他是真正的大师,更是“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化身|陈寅恪逝世49周年纪念

1925年,在梁启超的大力举荐下,

他被聘为清华四大导师之一。

既没有著作,也没有闪光的文凭,

这样的人怎么能有本事当导师呢?

所有人都等着看他的笑话。

到清华大学任教的第一天,

他先是送给学生们一副对联:

“南海圣人再传弟子,

大清皇帝同学少年。”

因为四大导师中的梁启超,

是“南海圣人”康有为的弟子,

王国维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读书顾问。

那清华大学的学生们便是,

南海圣人的再传弟子、溥仪的同学了。

这副对联让学生们听了如沫春风。

他是真正的大师,更是“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化身|陈寅恪逝世49周年纪念

左起:赵元任、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和吴宓

他又说:

“前人讲过的,我不讲;

近人讲过的,我不讲;

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

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

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

四不讲,是他讲课的最高境界!

这也太霸气了?试问天下谁能做到!

果真他一张嘴,学生就彻底服气了!

他的学问纵横古今、贯通中西。

他迅速掀起了一阵“陈寅恪热”。

校内校外的学生都慕名而来,

而且经常这些学生一转头,

发现自己的教授们,

竟也坐在后面的位置上,听得入迷。

吴宓教授风雨无阻,堂堂必到。

哲学专家冯友兰,朱自清等,

高水准的教授都跑来听他讲学。

后来成为国学大师的季羡林也说:

“听他的课,是无法比拟的享受。

在中外学者中,能给我这种享受的,

国外只有吕德斯,国内只有陈师一人。”

因此,学生们尊敬地称呼他为:

“太老师”、“教授的教授”。

因为他出身名门,又富有学识,

学生们还称他为“公子中的公子”。

他是真正的大师,更是“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化身|陈寅恪逝世49周年纪念

梁启超由衷地佩服道:

“陈先生的学问胜过我。”

著名历史教授姚从吾说:

“陈先生为教授,

则我们只能当一名小助教而已。”

胡适在日记中称他是:

“最渊博、最有识见、

最能用材料的人。”

当时的华北学术界分成,

本土派和留洋派,

两派对立,互相鄙视。

但无论哪一派,

对陈寅恪都是恭恭敬敬的。

他的学问深不可测,高不可攀,

清华大学这方天地,

还远远无法让他发挥出自己所有的学识。

他不仅是国内的大师,

还是世界的学术权威。

他是真正的大师,更是“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化身|陈寅恪逝世49周年纪念

有一次,他在英主讲东方学与汉学,

欧洲各国汉学家云集于此,

但能听懂他的课的学者寥寥无几,

因为他广征博引,更引用多门语言,

一般学者在他面前,根本抬不起头。

中国学者蓝文征是陈寅恪的学生,

有一天他在日本一家餐馆吃饭,

遇到了白鸟库吉等许多日本著名历史学家,

其中一位刚从东北拿回一张中国地契,

说是三百年前明末的东西,供大家传阅。

大家看后都赞叹不已,没有异词。

等传到蓝文征手里时,他却说:

“此非明末文件,而是光绪时文件”。

白鸟听到后很惊讶,要他再看看。”

蓝文征坚定地回答说:

“这纸是清末流行东北的双找纸,

又厚又粗,不是明纸;

钱的单位用吊,这是清制。”

白鸟听完后很服气,他问蓝:

“你认不认得陈教授?”

蓝说:“陈寅恪先生,那是我恩师”。

白鸟一听竟马上隔桌尊敬地向他伸过手来,

一改之前高高在上的态度,

这位日本史学界的权威人物,

在日本被捧得跟太阳一样高。

却在听到他是陈寅恪的学生后,

马上变得恭恭敬敬的。

为何他唯独对陈寅恪甘拜下风?

原来有一次他研究中亚史问题,

遇到困难,写信请教德、奥学者,

却无人能解,直到找到陈寅恪,

问题才解决了。

白鸟感慨道:

“如无陈教授的帮助,可能至死不解。”

他是真正的大师,更是“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化身|陈寅恪逝世49周年纪念

他学术了得,

而转眼间,已经三十好几了,

除了他的父亲为他的婚姻大事着急

他的好友赵元任也为他着急。

在赵元任等人的撮合下,

他和清末名人唐景崧的孙女唐筼相识了。

才子遇佳人,相见恨晚。

他是真正的大师,更是“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化身|陈寅恪逝世49周年纪念

爱情虽然迟到了,

却依然可以很美好。

1928年,他们在上海举行了婚礼。

他俩一共生了三个孩子,

有趣的是,三个还全都是女儿。

他是真正的大师,更是“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化身|陈寅恪逝世49周年纪念

他常常教导女儿们:

“我们家里头,你可以不尊重我,

但是不能不尊重你们的母亲。

妈妈是主心骨,

没有她就没有这个家,

没有她就没有我们,

所以我们大家要好好保护妈妈。”

他是真正的大师,更是“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化身|陈寅恪逝世49周年纪念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

北平即将落入敌手。

他的父亲陈三立忧国忧民,

做梦都曾大喊“杀日本人”。

看着一个个城市相继沦陷,

这位老人心生绝望,开始绝食,

五天后,就忧愤而死。

他是真正的大师,更是“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化身|陈寅恪逝世49周年纪念

陈寅恪悲痛欲绝,

国事,家事,让他难以承受,

当时他正患有眼疾,

右眼视力因诸多压力急剧下降。

他被诊断为右眼视网膜剥离,

医生说要及时入院手术治疗,不可延误。

但继续久留,他怕会遭到日本人逼迫,

成为亡国奴。

就算瞎了,他也不愿在沦陷区教书。

带着妻女,离开北平,

决心用惟一的左眼继续工作。

一家人从此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跋涉了11个省,搬过10余次家,

最令他痛心的是,在战乱中,

他视为宝贝的书籍文稿都被毁了,

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

他的命运也如无根之萍,四处漂流。

他是真正的大师,更是“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化身|陈寅恪逝世49周年纪念

1938年,他在西南联大任教,

突然警报响起,日军要轰炸了!

人们惊慌得都急忙逃跑,

陈寅恪眼睛不好,走得十分缓慢。

看不起沈从文,

踹过蒋介石的狂人刘文典,

一向很爱惜自己的生命,

在学生的搀扶下跑得飞快,

他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我跑是为了保存《庄子》”。

但惜命的他在看见陈寅恪,

还远远落在后头的时候,

竟不顾危险甩开搀扶他的学生,

急忙跑到陈寅恪面前,

架起他就往安全的地方跑去,

边跑还边喊:“保存国粹要紧!”

1939年,牛津大学聘请他为汉学教授,

他是该校第一位受聘的中国语汉学教授。

可就在赶往英国的路上

二战爆发了,他被迫暂居香港。

1941年12月8日,

日本人又占领了香港。

有日本学者写信给军部,

要他们不可麻烦陈教授。

当时他家过得十分拮据,

他最大的梦想就是,

到了除夕能让女儿吃上白米饭。

日军司令就派宪兵队给陈家送面粉,

但他坚决不肯吃敌人的东西。

于是人们看到了这样的场景:

宪兵边往屋里搬面粉,

陈寅恪和妻子边往屋外拖面粉。

苦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

非常的遭遇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

他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

是一个铁骨铮铮,

视国家兴亡为至上的爱国志士!

日本人曾出资四十万元,

请他办东方文化学院,他冒死拒绝了。

只要他答应日本人的要求,

全家就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领着高薪,过得舒适而体面,

并随时可以得到日军的保护。

但他却以“拒绝”二字,挡住了“幸福”。

一家人每天过着担惊受怕的生活,

他的女儿们还随时可能受到日本人的侵害。

1942年,有人又奉日方之命,

请他到已经沦陷的上海授课。

他再次冷冷地拒绝了,

之后历经艰辛才偷偷潜出香港,

先后到广西大学、中山大学任职,

不久后移居燕京大学教书。

他是真正的大师,更是“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化身|陈寅恪逝世49周年纪念

高度近视的左眼,

生活贫苦导致的营养不良。

他在这样的情况下,

竟然还能在学校窄小的出租房内,

就着昏暗的灯光,

完成了《隋唐制度渊源论稿》、

《唐代政治史论稿》两部著作。

他是真正的大师,更是“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化身|陈寅恪逝世49周年纪念

他再次去牛津大学任教。

没想到,英国医生给他下了,

双目失明已成定局的诊断书。

希望而去,失望而归,

他辞去了聘约,返回祖国。

等回到清华园,他已双目失明,

但他却依然坚持教课,

为祖国培养人才。

学生朗读课文,连念错一个字,

他都能听得出来,

要求学生停下重读,

那些典籍文章早已长在了他的心里。

他是真正的大师,更是“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化身|陈寅恪逝世49周年纪念

1948年12月,北平被解放军重重包围。

国民政府开始了“抢救学人”的活动,

蒋介石逃到台湾前,

曾派胡适、傅斯年等人力劝他去台湾,

离开大陆后,又多次派专机来接他,

但都被他坚定地拒绝了。

他是真正的大师,更是“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化身|陈寅恪逝世49周年纪念

他只问学问,不问政治,

他也不愿为过优越的生活,

而离开自己的祖国。

可安稳的日子还没过上多久,

那场轰轰烈烈的文化浩劫就开始了。

他成了重点打倒对象,

当时他身患多病,双目失明、膑足,

但是那些造反派没有放过他,

两夫妻的工资被冻结,

屋内被贴满了大字报,

他们还想抬他去礼堂批斗,

唐筼拼死阻拦被打成了重伤。

陈寅恪的学生刘节,

自愿站了出来代他受批斗。

那些人问刘节有什么感想,他高声回答:

“能替恩师受批斗,是我一生的光荣!”

他是真正的大师,更是“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化身|陈寅恪逝世49周年纪念

1962年,他不小心滑倒,

导致右腿骨折,只能长期卧榻。

唐筼始终对他不离不弃,

用自己全部的柔情,

为丈夫带去生的喜悦和心灵的慰藉。

他是真正的大师,更是“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化身|陈寅恪逝世49周年纪念

1969年,中山大学造反派,

强迫他搬到连乞丐都不住的地方

甚至把高音喇叭放到他的床底下。

在这种情况下,双目失明的他,

竟然还能在助手的帮助下,

将《隋唐制度渊源论稿》、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元白诗笺证稿》以外的旧文,

编为《寒柳堂集》、《金明馆丛稿》,

并完成85万字的巨著《柳如是别传》,

撰成《寒柳堂记梦》。

他的助手黄萱曾感慨地说:

“其坚毅之精神,

真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气概。”

他是真正的大师,更是“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化身|陈寅恪逝世49周年纪念

当中印战争结束,

中国密拟以麦克马洪线为准,

谈判边界问题,

但当时却无人知晓该查阅什么资料。

这时候是陈寅恪站了出来,

双目失明的他,仅凭记忆,

历数每段每句当在某书某页,

向政府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

保证了我国在谈判中占据主动地位,

未损一丝一毫的领土,就全身而退。

他是真正的大师,更是“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化身|陈寅恪逝世49周年纪念

即便如此,

那群人始终没有停止,

对他惨无人道的折磨。

在最后的两百天里,

骨瘦如柴的他,

一语不发,只是不停地流泪。

1969年10月7日,

国宝级大师陈寅恪,

在痛苦,无奈中,

惨烈地离开了人世……

他是真正的大师,更是“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化身|陈寅恪逝世49周年纪念

仅仅相隔45天,

唐筼也追随陈寅恪去了。

生也相随,死也相随,

这也许就是世上,

最美好的爱情模样吧!

他是真正的大师,更是“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化身|陈寅恪逝世49周年纪念

才华在寂静中造就,

品格在波涛汹涌中形成。

这位枯坐书斋的冷静学者,

外表虽朴实无华,

内里却光华流转。

当别人为得名声,而争文凭之时,

他却视文凭为废纸,潜心治学,

当别人趋炎附势,追逐荣华富贵之时,

他却恪守自己的心,不愿从政;

他保持了一个真正学者应有气节,

也坚守了自己最珍贵的精神角落。

他是真正的大师,更是“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化身|陈寅恪逝世49周年纪念

“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

是他最坚守的信念,

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今天,10月7日,

陈寅恪逝世49周年祭,

让我们一起缅怀,

这位真正的大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