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流氓——苗沛霖

要說起晚清的亂局之中誰是最遭人恨的,那苗沛霖絕對是名列前茅,不論是滿清還是捻軍、太平天國都恨他不死,他又是如何達成如此成就的呢?

政治流氓——苗沛霖

苗沛霖(1798-1863),字雨三,安徽鳳台武家集人,生於清嘉慶年間。他家境貧寒,世代為農。為改變自己的命運,他像許多做著科舉夢,把闈場看成自己進身功名的主要途徑。但三十歲時苗沛霖才獲得考秀才的資格。個人天賦,加上刻苦與勤奮,苗沛霖當年考中秀才,成了一個生員。但這個身份,並沒有給他的現實生活帶來什麼實質性的改變。苗沛霖依然是貧困潦倒,家徒四壁。

1856年,58歲的苗沛霖迎來了他人生的重大轉折點。那年正月,捻軍的到來讓鳳臺縣武家集的地主們受到了重大的打擊,他們想起了原來在捻軍中做過事的苗沛霖,而苗沛霖也適時的提出了以“御捻”為口號的組建團練的想法。得到地方豪紳資助的苗沛霖很快的便組織起了一支苗家軍。苗沛霖從朱元璋這位同鄉的身上學到了不少的經驗,他將武家集這個原始的村落改建成了一座防禦完備的堡壘,憑藉著這些他很快的便擁有了十數萬的苗家軍,而這也是他未來在不同勢力見搖擺的最大資本。

政治流氓——苗沛霖

擁有了足夠資本的苗沛霖便開始踏足真正的高層。他在滿清權貴、欽差達成勝保的推薦下從一個生員升到了二品大員,可謂是平步青雲,但擁有遠大志向的苗沛霖並沒有感到滿足。

1860年,清廷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南方的太平天國和北方的捻軍是兩個做不完的噩夢,不斷的折磨著孱弱的清政府,英法兩國對北京的攻陷更是向人們證明了這個朝代的末日已近,苗沛霖也看到了這一點。1860年十月苗沛霖在蒙城設壇,大臨三日,為皇帝鎬素,稱“天下已無主,我等當各求自全。”自稱“河北天順王”,建立天順王國。

1861年十月,苗沛霖開始了第一次公開反清行動。他聯繫了捻軍與太平天國,表示願意與他們一起反清,更向太平天國表示願意接受印信正式歸降,太平天國也因此封其為“奏王”。1861年十月,苗沛霖與天捻聯軍一起攻破壽州城,俘虜了翁同書等大員,後又進攻潁州。1862年三月,清軍大集於皖北,苗沛霖眼看攻克潁州無望,於是又和勝保聯絡,意圖反正。到了四月,苗沛霖與清軍配合大破天捻聯軍。苗沛霖為了減少由於自己反叛而在清廷的負面影響,決定對太平天國的英王下手。他將自己的手下派往英王處,對其承諾只要來到壽州,他就集合120萬之眾,配合英王奪取汴京。英王將籌碼放在了苗沛霖的反覆之上,不顧部下反對毅然帶隊北上。一到壽州,以英王為首的一眾太平天國將領便被苗沛霖所捕,不久便被處死,英王就義時年僅26歲。

政治流氓——苗沛霖

1863年,隨著捻軍和太平天國的相繼失敗,苗沛霖深感自己的末日就要來臨。到了五月時,他在鳳台誓師“我輩所為,終難一死,不如先發制人”,隨即不顧自身勢力單薄毅然再次舉起反清大旗。1863年十二月,苗沛霖戰死於蒙城之戰,橫行多年的苗家軍也隨之覆滅,而他的《滿江紅》也是作於此時,最後讓我們來欣賞一下這首詞。

滿江紅

匹馬西風,幾踏遍關山夜月;看今夜霜華掌大,征衣似鐵。逸興頓辭陶令菊,雄心待咽蘇卿雪。嘆江南江北盡沉淪,紅羊劫。

情不惜,妻孥別;心不為,功名熱;只隨身兵法,孫吳幾頁。猛虎山中行就縛,妖星天末看將滅。趁秋波挽袖涴羅袍,沙場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