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8 當年北洋水師真正敗給日本艦隊的原因

一個字“爭!”,帝黨與後黨之爭、洋務派與清流之爭、滿清皇權與漢人實權派之爭、李鴻章與赫德的水師控制權之爭北洋水師開局一波“666”,湊出八大遠,組建亞洲地區首屈一指的海上力量。


當年北洋水師真正敗給日本艦隊的原因

但之後就開始馬放南山,自1888年成軍之後,軍費投入就越來越少,原定核准每年海軍經費200萬兩,實際最多到手不過100萬兩,甚至李鴻章鑑外交形勢惡化,提出30萬兩白銀的增購炮彈都未批准。日本聯合艦隊雖然組建較晚,但都是新艦,而十九世紀下半葉到二十世紀初,是世界海軍史上發展最快的時期,短短六十年左右,海軍艦船就經歷了從風帆戰艦到木肋鐵甲艦,再到鐵甲艦、鋼製前無畏艦、無畏艦和超無畏艦時代,整個海軍各領域都在飛速發展,落後十年就已經是代差,這個道理李鴻章可能有點明白,但是故宮裡面的老佛爺以及以忠信為甲冑的迂腐清流們是不懂的。

幾年前剛投入大把銀子組建的水師,現在就說已經落後,需要再撥大把的錢買新船,你李鴻章分明是想圖謀不軌啊!?更嚴重的是黨爭,主掌財政的翁同龢處處卡李鴻章,雙方一是私仇,太平天國時期,翁同龢的哥哥翁同書在擔任安徽巡撫時,與地方悍將苗沛霖發展爭執,最終引發苗沛霖造反。
當年北洋水師真正敗給日本艦隊的原因

是曾國藩參他削職查辦,最終發配伊犁,而那奏章就是時為曾國藩幕僚的李鴻章寫的。最重要的是翁同龢即是清流,又身為光緒帝師,是帝黨核心,其希望的是光緒儘快主政,擴大自己權力。與洋務派北方領袖,以及拍慈禧馬屁的後黨實權人物李鴻章是天然的死對頭。

實際上,在太平帝國之後,曾格林沁死後,滿清已經沒有可以壓制漢人地方軍閥的軍事力量,其都是依靠分化、拉攏漢人實權人物來維護統治,只要他們鬥而不破,可以說是何樂而不為?滿清統治者始終是先後滿清,後有中國,至於戰爭充分動員,那是想也別想,所以多次選擇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當年北洋水師真正敗給日本艦隊的原因

李鴻章的北洋系、淮軍系破敗,某些人恐怕還在拍手言快。所以在日本拼命增加軍費,發行國債,購置新艦的時候,北洋水師經費乃至整個清朝的國防經費在逐年減少。實際上1895年對於日本來說並不是個很好地位開戰時間點,其向英國訂購的兩艘“富士”級戰列艦還沒有到貨,這兩艘可是以英國君權級戰列艦為藍本,建造的排水量12500噸的前無畏艦,對於鎮定兩艦完全是代差優勢。

另一個爭鬥的關鍵人物,就是北洋水師組建時的副提督、總查,英國皇家海軍中校琅威利(Lang William M)。他是海關稅務司英國人赫德舉薦,保留其皇家海軍軍銜和資歷挖過來的。琅威利在北洋水師成軍過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完全按照現代海軍的要求死命的操練。當時記載訓練強度大到,水兵在上廁所時還比劃旗語操作,睡覺時嘴巴還嘟嘟操作條令。

但是對於李鴻章來說,其始終是赫德安插進來的一個釘子,影響其完全掌控北洋水師的釘子。所以可以說是默許下,通過劉步瞻引發的“撤旗事件”,翻臉不承認其副提督職務,琅威理感覺受到嚴重侮辱,憤而離職。但是琅威理一走,整個北洋水師軍紀和戰鬥力就開始急劇下滑。各管帶除少數如鄧世昌外,紛紛搬到陸上居住,還私養妓妾。


當年北洋水師真正敗給日本艦隊的原因

連提督丁汝昌自己也在倒賣優質用煤謀取私利,而對於這些行為,李鴻章一句,將士愛財,乃古之例有帶過,可以說北洋水師也開始從現代軍隊向封建軍隊極速墮落。以上因素相結合,悲劇也就無法避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