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光華翁翕:矩陣式管理何時更具優勢?|學術光華

儘管現代企業制度已誕生逾百年,矩陣式管理卻是最近40年才出現的新制度。以既設立職能部門又實行項目制管理為特徵的矩陣式管理,其優勢、不足與適用性都尚未得到學界和業界的深入研究。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翁翕教授與西南財經大學李四光教授合作發表了針對矩陣式管理的理論研究成果。他們發現:

● 在多個項目並行的企業組織中,當需要同時兼顧項目自身的獨特需求與項目間協調的需求時,採用矩陣式管理的企業,其績效優於職能部門的垂直管理制度和項目經理的橫向管理制度。

● 此外,矩陣式管理相較傳統管理方式的優勢還能在項目間協調需求很小的環境中凸顯出來。當項目經理的利益與企業整體的利益達到一定程度的一致,隨著項目間協調需求的變化,企業對項目經理們的最優授權程度不是單調上升或下降的,而是先降後升的U型曲線。

萬能藥?這兒有一些失敗案例!

新出現的模式不一定優於傳統模式,起碼在某些環境條件下如此。

通用電氣公司在其航空業務上使用矩陣管理模式並取得了成功,然而複製到家電業務卻失敗了,最終矩陣管理模式被家電業務棄用。複印機巨頭企業施樂自1980年代開始衰落,企業內部不同層級的員工都將衰退的罪魁禍首歸因於矩陣式的組織結構。有學者調研了美國的1375家醫院,發現其中的28%,即346家,都在1961年至1978年間採用矩陣式管理,而同期這些醫院中有96家最終棄用了這一新興的管理模式。

北大光華翁翕:矩陣式管理何時更具優勢?|學術光華

▲ 美國施樂(Xerox)公司已於2018年1月被富士膠片收購,後者同時宣佈對兩家合資公司富士施樂裁員1萬人。(圖片來自網絡)

北大光華翁翕:矩陣式管理何時更具優勢?|學術光華

▲ 矩陣型組織結構圖,矩陣型組織的典型特點是工作團隊的成員構成橫跨了多個職能部門,每個項目都有項目經理和職能部門經理的雙重權威和雙重彙報線。(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當然,我們在現實世界中看到了更多矩陣型組織高效運轉的例子,這些企業分佈在航天、汽車、銀行、化工、通訊、計算機、國防、電子、金融、能源等多項領域。上面提到的醫院調研中,採用矩陣式管理的大多是面臨複雜任務挑戰的醫院。

正是由於矩陣式管理模式在現實中成敗兼有的複雜性,翁翕和李四光教授認為,需要一個全面的模型框架來研究矩陣組織中權力的不確定性如何影響組織的整體績效,並探尋在何種情形下,權力邊界模糊比清晰的授權更能激發企業的活力。

權力分配的不確定性:是精心設計,還是不得已而為之?

企業如何在其成員中分配權力,是關係組織正常運轉的核心問題。傳統的直線式管理強調自上而下的指揮鏈,權力只能在其中單向流動。隨著企業運轉中的項目越來越多,權力的模糊或隨機性開始產生。學者Goodman於1967年調查了研發型組織中的項目管理實踐,指出:“在整個研發行業裡,權力結構明顯是有隨機性的。”

北大光華翁翕:矩陣式管理何時更具優勢?|學術光華

▲ 2017年12月華為的組織結構圖,華為是中國企業中採用矩陣結構的代表。(圖片來自網絡)

學界對於矩陣式管理的研究比起其在企業中的應用,顯得有些姍姍來遲。2002年,Harris和Raviv作為矩陣式管理研究領域的先驅,發表了其研究成果,指出矩陣式管理在何種情況下才是最優的管理制度。不過在他們的研究中,矩陣式管理優於職能體系的垂直管理和項目部門的橫向管理的根本原因在於,奉行矩陣式管理的企業擁有最多數量的中層經理,因而協作機會最大。這一發現對於我們認識矩陣式管理的本質很重要,但略顯單薄。翁翕和李四光教授試圖發掘矩陣式管理在其他方面的特性,例如權力分配的不確定性、中層管理者之間溝通的驅動力等。這促使他們構建一個能解釋上述特性對企業績效的影響的新模型。

權力分配的不確定性既可能來自於管理者的有意為之,也可能是為了應對未來的突發情況。過往研究主要強調後者導致的不確定性:當企業面對內外部環境的巨大變化、預期外的事件或重大問題時,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分配權力,也即規定當特定的情況發生時,不同角色的管理者如何被授權。在本項研究中,翁翕和李四光教授將矩陣式管理的核心限定在管理者精心設計的隨機授權上,其目的是通過促進中層管理者之間的溝通以更好地平衡項目本地化和項目間協調。平衡項目本地化和項目間協調這一思想來自於學者Alonso等人在2008年發表的一篇論文。該文僅僅比較了“集權管理”(相當於職能部門掌握權力)和“分權管理”(相當於項目部門掌握權力)的優劣。與其相比,翁翕和李四光教授的研究納入了更完整的權力分配機制。

研究模型:簡化版矩陣組織

本項研究中,假設一個企業裡有兩個並行的項目,每個項目分別有一位項目經理,企業還有一位職能經理。職能經理的目標是最大化企業整體利益,每個項目經理則傾向於最大化自己負責項目的利益(可能和企業整體利益不一致)。決策者必須做出平衡項目自身獨特需求和項目間協調的決策,這要求兩位項目經理和職能經理之間充分的信息交流。

權力的分配有如下五種可能:

● 授權給職能經理:兩個項目的決策都由職能經理做出。

● 授權給項目經理:兩個項目的決策分別由兩位項目經理做出。

● 混合授權1:職能經理負責第一個項目的決策,第二個項目的決策由項目經理自己做出。

● 混合授權2:職能經理負責第二個項目的決策,第一個項目的決策由項目經理自己做出。

● 隨機授權:企業從上述(1)-(4)的授權方式中隨機安排。

決策制定的流程如下:

● 得知授權方式並瞭解自己項目的情況後,每個項目經理通過開會、寫報告等方式,向潛在的決策者傳達有利於自己項目的信息,試圖影響後者的觀點。職能經理和其他項目經理都能觀察到項目經理表述的信息。

● 最後,根據企業的授權方式,選出決策人,決策人根據自己聽到的信息做出決策。為簡化起見,假設信息交流只發生一輪。

在這個簡化的矩陣模型中,決定隨機授權是否優於確定性授權有兩項關鍵因素:一是滿足項目自身需求與項目間良好協調孰輕孰重;二是隨機授權是否提高了溝通質量。

經過一系列公式推導運算,研究者發現了以隨機授權為核心的矩陣式管理凸顯優勢的外在環境條件。

兩類場景中,矩陣式管理更具優勢

在兩類場景中,隨機授權比確定授權更能激發企業成員溝通的動力,提升溝通質量,最終提升企業績效。

第一類場景是必須兼顧每個項目的獨特需求與不同項目之間協調的需求。兼顧意味著權衡兩種需求。此時,項目的利益與企業整體利益存在一定程度的衝突,隨機授權就會比授權項目經理或授權職能經理更具優勢。換句話說,企業既要給項目經理充分話語權,又需要職能經理從大局上發揮協調作用。比如,在航天領域,“兩個老闆”的管理體系素來行之有效:

一個老闆有技術專長,負責企業的技術改良,另一位則負責商務談判與簽訂合同。這是一個項目自身需求非常苛刻與獨特的行業;同時,該行業的技術研發成本是很高的,如果不同項目之間可以共享盡量多的技術,就意味著降低了企業總成本。

第二類場景是項目協調的需求足夠小,項目經理的話語權大於職能經理的話語權。在這種情況下,比起完全授權於項目經理,如果企業能增加一些權力的不確定性——提升職能經理被授權的可能,企業就能發現溝通質量有顯著改善(項目經理不再埋頭於自己的項目,而是和職能經理溝通項目信息),整個組織的業績都將提升。反過來說,當項目協調的需求足夠大,職能經理的話語權大於項目經理的話語權,如果企業採用隨機授權的方式管理,即:項目經理也有可能作為決策者,那麼溝通的質量將大大下降,即便項目經理比職能經理更瞭解項目狀況,更能做出有利於自己負責項目的決定,但仍彌補不了因溝通質量下降導致的企業整體利益的損失。

北大光華翁翕:矩陣式管理何時更具優勢?|學術光華

▲ Adobe公司聯合創始人Chuck Geschke。他在施樂公司工作期間與同事發明了一項專利,使字體在放大縮小和打印時都能保持同樣的清晰度。他主張將該技術做成開放的標準,卻因為不符合施樂公司的商業利益遭到反對。最終兩位發明人離開施樂創建了Adobe。

權力的集中和分散不是二元對立,而是處於一個連續平滑的區間。在上述兩類場景的基礎上,研究者進一步探究權力的最佳分散程度。他們發現,當項目自身的利益和企業整體利益足夠接近,就會出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對項目經理們的最佳授權程度隨著項目協調需求的提升,呈現先降後升的趨勢。當項目協調需求為0,兩位項目經理各自獲得自己項目的全權授權是最優的。當項目協調需求逐漸增大,權力向職能經理集中。而當協調需求增大到臨界值,權力又再次分散到項目經理手中,直到項目協調需求非常大,此時不管授權給項目經理還是職能經理,他們都會頻繁溝通,溝通質量沒有什麼差別。在這種情況下,項目的決策權完全回到項目經理手中是最優的安排。

矩陣組織管理混亂?學會擁抱不確定性

翁翕教授和李四光教授的這項研究有什麼應用價值呢?

首先,兩位學者的研究為矩陣式管理當中權力邊界的模糊性“正名”。學界曾經普遍認為矩陣型組織的一個明顯劣勢就是權力分配的隨機和不確定性。本項研究的結論則恰恰相反:隨機授權在特定場景中更有利於組織整體績效。這提醒管理者和企業員工都要學會擁抱組織的不確定性。

其次,本項研究指明瞭矩陣式管理適用於哪些企業——項目具備特殊需求、對項目經理的專業技能要求高的企業,通常項目間互相協調的可能性和重要性都會降低,這就符合研究所列出的第二個場景(項目協調需求足夠小),矩陣式管理能比確定地授權給項目經理表現更佳。

儘管這項研究聚焦於企業管理,但其核心概念和模型框架都適用於更寬泛的組織。矩陣本質上不是什麼新事物。家庭往往就是一個擁有兩位老闆(夫妻雙方)的矩陣。過去100多年間,政府部門一直實行平行的權力管理制度。將本項研究的成果拓展到這些領域,也將產生激動人心的發現。

本期“學術光華”介紹了以下研究

由翁翕教授等合著的論文Random Authority,在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發表。《國際經濟學評論》(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簡稱IER)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和日本大坂大學共同創辦於1960年,致力於促進現代量化經濟學研究,截至目前已刊登了諸多經濟學領域的高引用率前沿論文,其中包括計量經濟學、理論經濟學等領域。

翁翕,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應用經濟系副教授。他於2011年加入光華,此前他在北京大學先後獲得經濟學學士、碩士學位,並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他目前主要研究領域為博弈論,應用微觀經濟理論和產業經濟學。他的研究成果發表於或即將發表於國外頂級學術期刊,如Management Science,AEJ: Micro,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瞭解“學術光華”更多:

經濟預期向好,股票會帶來超額回報嗎

路網越發達越能緩解大城市人口壓力?

團隊越大協作越難的問題如何破解?

陷入財務困境的公司,可以指望關係銀行嗎

自我身份認知越“廣”,越愛買“高級”貨?

自戀型領導者必讀,尤其當你感到不公平時…

北大光華翁翕:矩陣式管理何時更具優勢?|學術光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