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赫鲁晓夫“自己把自己逼下了台”

赫鲁晓夫上台后,极力改变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现状,他的儿子谢盖儿在《赫鲁晓夫下台后及晚生活》说道“权利的问题重要的部分是继承的程序”,父亲绞尽脑汁怎样使权利成为自然而然的,没有痛苦的过程“一个人选不行,换第二个、第三个,老定不下来,他想找一个称职的人”又一定要年轻一些,经历充沛一些。

为什么说:赫鲁晓夫“自己把自己逼下了台”

赫鲁晓夫最初选的是弗洛尔·罗曼诺维奇·科兹洛夫,科兹洛夫曾任列宁格勒州书记,俄罗斯联邦会议主席,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更为重要的,科兹洛夫与苏联军事工业集团的实力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一个强硬的外交内政路线代表者。赫鲁晓夫清理“马、卡、莫反党集团”后,科兹洛夫出人苏共中央第二书记,成为苏联的二把手。

然而1963年,科兹洛夫突然中风,赫鲁晓夫赶到医院,看望瘫痪在床的科兹洛夫,说了一句至今还让人不解的话,:“科兹洛夫在装病,该打起精神工作了”。

科兹洛夫的病情一度有所好转,但最终还是没有站起来,到克鲁晓夫垮台之后,中央委员重新改组前,他仍保留着书记处书记等重要职务,但事实上已是个“职务人”了(植物人)。

此后,赫鲁晓夫吧目光投向谢列平。谢列平几个天剑还都符共青团委出身,担任过多年的共青团的第一书记,有作为一把手的领导经验,他是现在担任主席团中最年轻的一位;在中央工作一段时间后对各个部门的领导也都熟悉。于是,赫鲁晓夫提议,让谢列平去列宁格勒州担任书记,哪里有全苏联最大的党组织,有现代化的工业,经过这样大地方的锻炼,他就可以回到中央担任要职了,出乎克鲁晓夫意料的是,谢列平拒绝了这项任命,这是在降职,认为是赫鲁晓夫找借口排挤他,这是赫鲁晓夫猛地意识到,原来,谢列平并没有把自己当成赫鲁晓夫的人。

为什么说:赫鲁晓夫“自己把自己逼下了台”

后来,赫鲁晓夫还想过尼吉拉·维克托罗维奇·波的戈尔内,波的戈尔内精明能干,经验丰富,有懂经济,也能与人共事,但是赫鲁晓夫有觉得他的眼界不够开阔,他被调到中央后,分管的工作始终处理的都不理想。

再后来,克鲁晓夫考虑过勃列日涅夫,论经验,论资历,勃列日涅夫无疑都是最佳的人选。但是赫鲁晓夫不能认为:勃列日涅夫“不能坚持自己的方针,太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和自己情绪的左右”,战前勃列日涅夫被任命为某州书记时,当地人送他绰号—“芭蕾舞女演员”他总能向陀螺一样,转个不停,像契科夫笔下那个“跳来跳去的女人”。把他放到一把手的位置当然不妥。

作为一种“考察”‘’赫鲁晓夫把勃列日涅夫和波多格尔同时放在书记处,把权利分给两个第二书记。

当年克里姆林宫内流传这样一句话:“赫鲁晓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她看上你”用“接班人”的标准审视,任何缺点都被置于放大镜之下,正是这样,他把原来的盟友,一个个推到反对派的阵营里,亲手制造了1964年那场“宫廷政变”的基础。

为什么说:赫鲁晓夫“自己把自己逼下了台”

回顾赫鲁晓夫选择接班人的过程,给人留下的是意味深长的历史性思索,这也大概是“民主选举”和“御赐钦定”的天壤之别吧。

为什么说:赫鲁晓夫“自己把自己逼下了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