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印记:成长的滋味,不过一个刚出炉的潍坊肉火烧

如果非要我说一句祝福的话,

我只愿你能在长大后,

仍有品味美食的纯粹和幸福。

城市印记:成长的滋味,不过一个刚出炉的潍坊肉火烧

第一次吃潍坊肉火烧,是初一的时候。

带着刚上初中的兴奋,午饭不必回家去吃,终于有了零花钱可以自己支配。中午一放学,在校门口涌出的人流里,两边的街道早已被各种小吃摊占领。

有一对年轻的夫妇,丈夫个子不高,有点瘦,站在泥炉边上,围裙上是满满的油垢。妻子在旁边,快速的将绵软的面团里包上馅,扔到泥炉上面的鏊子上,丈夫将包上馅的面团用铲子压扁成火烧,在鏊子上烙一会儿后,就会把那些烙的发白的火烧一个个放到泥炉下面的烤架上,推进炉腔里烘烤。

城市印记:成长的滋味,不过一个刚出炉的潍坊肉火烧

几次翻烤,浓郁的香气就已经从泥炉飘出。

他们的泥炉架在三轮车的翻斗里,买火烧的人就在下面层层围了好几圈。等到火烧烤熟,从泥炉出来之后,火烧皮早已变成酥黄香脆圆鼓鼓的样子了。迫不及待的我们争着喊着让老板先给。

终于到手里,泥炉在火烧上残留的余温依旧烫手,左右手手指交替捏着火烧,唏嘘着轻轻咬一口,烫嘴的热气从鼓起的火烧里涌出来,用嘴吹着鼓鼓的火烧,温度稍一降低,便又开始吃起来。

城市印记:成长的滋味,不过一个刚出炉的潍坊肉火烧

每次吃完,等到学生走的差不多,我总会留下来跟这对夫妇聊一会。他们就是镇上附近村子的农民,裤腿上有时还会有田间的泥土。

时间一晃而过,初中三年的午饭钱,几乎都贡献给了卖肉火烧的这对夫妇。升入高中后开始吃食堂,与街边摊再也无缘。以至于那几年埋头读书时,竟然忘了曾迷恋一个火烧的味道好些年。

来到青岛之后,才知道那曾吃了好几年的肉火烧,竟也是出名的小吃。

大二时候的一个周末,我们一群人在这个小城的街道里溜达。来到这个城市,那是第一次没有目的,没有时间,安安静静的走进这座城市,打量那些喧嚣背后的曲折街道。

远远看到一家店,招牌上写着"潍坊肉火烧",同行的一人突然喊:"哎,你们老家的小吃,好吃吗?咱们去尝尝吧!"

"走吧!我们老家的火烧,当然好吃!"

城市印记:成长的滋味,不过一个刚出炉的潍坊肉火烧

店里人不多,倒还干净。泥炉烘烤的时候,浓浓的香气早已勾起了我们的食欲。终于等到火烧端上来,看着他们吹着热气吃的香甜和赞不绝口,我却知道这味道并不正宗。只是第一口,就没有当年的味道和清香。

自那以后,就再没这座城市吃过一次肉火烧。心里想着,潍坊肉火烧的味道,还是得回去才能找得到。潍坊老家的味道,没有老家,那还能有那萦绕的味道呢?

多年后,经历了曲折困顿,才更觉对亲情的依赖。

城市印记:成长的滋味,不过一个刚出炉的潍坊肉火烧

城市印记:成长的滋味,不过一个刚出炉的潍坊肉火烧

前年的时候,跟着表哥和二姨去了表哥在潍坊的家,早上早早起来,跟二姨和表哥一家一起下去吃早饭。再次吃到潍坊肉火烧,心里涌出的情愫竟无以言表。

简单的门头,摆在门口的矮桌和马扎,店主热情快乐的招呼,刚出炉的火烧氤氲的香气,几碗豆腐脑。面前的表哥一家人,有妻儿和慈母一起在路边吃一顿简单的早饭,如此简单的幸福,却是我余生的奢望。

城市印记:成长的滋味,不过一个刚出炉的潍坊肉火烧

烫手的温度,入口的香脆和唏嘘的热气,熟悉的味道,熟悉的温度。

虽然,早已时过境迁。

城市印记:成长的滋味,不过一个刚出炉的潍坊肉火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