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出师表》骗了一下刘禅:今南方已定!学者:真定了吗?

《出师表》大家都会背,其中有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那我们翻看回《三国志》,不禁会思考:南方真的已定了吗?其实这个还值得继续探讨!

本文并非否定诸葛亮平定南方的成果,只是要叙述从诸葛亮平定南方一直到诸葛亮去世前,“南方”的小动作。

不得不说,陈寿的《三国志》对诸葛亮南征记载的少之又少,我们现在去学习研究更多需要靠裴注的很多资料去参考。

马谡的语重心长

诸葛亮为了北伐可谓煞费苦心,在真正大规模北伐前,诸葛亮做了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那就是南征。

诸葛亮在《出师表》骗了一下刘禅:今南方已定!学者:真定了吗?

出师表

南征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我们不用再做过多的阐述,只记得丞相出成都时,马谡送丞相数十里。路上马谡一直在发表自己的看法。

马谡:“南中人凭借着地理优势,不服于我们很多年了。我们击败他们,他们马上就叛变。现如今我们北方局势紧张,就怕南方人趁我们空虚捅刀子。但是,我们此战不能斩尽杀绝!”

马谡加快了脚步贴近了诸葛亮的耳朵:“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最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心服口服!”

诸葛亮接受了马谡的建议,于是战后赦免了孟获。南方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在诸葛亮去世前并没有大规模叛乱。

诸葛亮的“不侵犯”

诸葛亮在战胜南方抵抗势力之后,很多人都建议在曾经“沦陷区”安插人手,最少安插我们朝廷的官员。

诸葛亮拒绝了,他提出三个理由

1:南夷人经过战争导致父兄死丧,我们派遣光杆司令必成祸患!

2:南夷人常常看谁都不份儿,如果留下外人,他们肯定对我们还持有怀疑态度!

3:拒绝留兵,通过建立纲纪让南夷和汉能够慢慢融入追求文化契合下的稳定!

诸葛亮南征后,不取一针一线,不留下嫌疑人员,回成都了。

孟获并非劲敌

朱褒,雍闿,高定这老三位在刘备去世后扛起了“反汉”的大旗,其中手段不乏亲近吴国。在李恢,马忠,吕凯等人的努力下,诸葛亮率领大军理论上到昆明的路上是基本不用动干戈的。

诸葛亮在《出师表》骗了一下刘禅:今南方已定!学者:真定了吗?

诸葛亮

诸葛亮到了南方,有一股敌对势力开始较劲,那就是我们所说的孟获。诸葛亮不费力的战胜了孟获,留下了七纵七擒的佳话。

这场战斗到底怎么打的?你翻吧!

1:《后主传》:南征四郡,四郡皆平。

2:“《亮传》”:率众南征,其秋悉平。

吕思勉大师甚至曾经分析道:“亮军实无多战事也...且以亮训练节制之师,临南夷未经大敌之众,胜算殆可预操。”

不管如何,诸葛亮胜利了。平定南方的军事战略意义也是有目共睹的。

打脸诸葛亮

你说平了就平了吧,但南方从未让诸葛亮安生,不对,从未让蜀汉南部的官员们轻松,简直就是累死人。

诸葛亮在《出师表》骗了一下刘禅:今南方已定!学者:真定了吗?

诸葛亮

1:诸葛亮刚走,南夷又叛乱了(《李恢传》),这时候李恢果断出击,及时制止了二次伤害。这回李恢干了一件大事儿,那就是将敌人大面积击杀,将敌首迁徙到成都,没收绝大部分私有财产,耕牛战马金银犀革全都缴获包圆充实到了军用物资的账头下。

大家看过《诸葛亮》传后应该记得讲述了南征后如何富饶,除了贸易往来之外,还多亏了诸葛亮走了之后南方叛乱,当然李恢的决定也是功不可没的!

2:建兴九年,南夷的刘胄不甘寂寞,打张翼一个措手不及。一直闹了两年,到了建兴十一年,马忠代替张翼迅速讨伐,再次平定了南土。

3:建安十一年到十二年之间,建宁郡又开始通吴,多亏马忠和张嶷快刀斩乱麻,平定了再一次叛乱。

4:《张嶷传》又记载,在诸葛亮南征之后,叟人也多次叛乱。这次闹得比较大,越巂太守被杀,就连当地的治所都被迫转移到了安定县,离越巂居然有八百里远。名存实亡,奇耻大辱!

还好张嶷能力超群,最终收复土地,威震西南。

5:霍峻的儿子霍弋也在永昌地区发光发热,在张嶷讨伐叟人叛乱的时间段,他忙于和永昌地区的夷人做斗争,也曾斩杀了很多豪强。

真是累死李恢,吕凯,张嶷,马忠,霍弋了!

说了这么多,小编用一段话作为本文结尾:

“要之亮之素志,自在北方;其于南土,不过求其不为后患而止。军国攸资,已非夙望,粗安粗定,自系本怀。一出未能敉平,原不足为亮病,必欲崇以虚辞,转贻致讥失实也矣。”——吕思勉

参考资料:吕思勉.《三国史话》[A]北京:中华书局,2014.7:189-194

原创声明:本文作者由全网统一账号:“正聊三国”原创。对汉末三国西晋正史感兴趣的朋友请多多关注。欢迎大家多多留言探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