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林六字詮釋動能轉換,濟南贏得氣象萬千

王忠林六字诠释动能转换,济南赢得气象万千

大眾網濟南10月13日訊(記者 張帆)10月13日上午,國研智庫·新舊動能轉換泉城論壇2018在濟南舉行。在致辭中,山東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王忠林用“苦與甜”“新與舊”“舍與得”新解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贏得氣象萬千。

本次論壇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指導,中國發展出版社、濟南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主題是“改革開放四十週年與新舊動能轉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副主任隆國強、黨組成員餘斌,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王忠林,副省長於國安,市委副書記、市長孫述濤,市委常委、秘書長蔣曉光,市委常委、副市長盧江,市政府秘書長尹清忠出席活動。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也是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建設的“元年”。回首過去,濟南40年發生的歷史變遷、取得的巨大成就,無一不是改革開放的結果。實踐充分證明,是改革開放發展了濟南,改變了濟南,成就了濟南。進入新時代,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必須高舉改革開放的旗幟,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將改革進行到底。

王忠林說,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深情似海、厚望如山。今年6月,總書記親臨山東視察,再次明確了山東“兩個走在前列,一個開創新局”的目標定位,並要求山東“堅持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的思路,努力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全面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上起到領頭雁作用”。今年年初,國務院正式批覆了《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把濟南定位為新舊動能轉換的先行區,要求我們先行先試、先行先改,打造新舊動能轉換主引擎。

王忠林表示,“憶苦”“思甜”,方知甜之可貴。作為傳統的工業城市,我們嚐到過“鳥去籠空”的苦,濟南輕騎、濟南紡織、小鴨洗衣機、康巴絲鐘錶等曾經響徹全國、行業領先的品牌,在時代發展的大潮中,由於種種原因,漸漸走向平庸,甚至銷聲匿跡;我們體會著“頭雁領飛”的甜,浪潮集團服務器市場佔有率穩居全球前三、齊魯製藥在中國生物藥研發50強企業中排在榜首,量子科技在濟南異軍突起、神威E級原型機在濟南誕生、全球首臺純電動無人駕駛集裝箱重卡從濟南走向世界……層出不窮的濟南創造、濟南智造,讓我們在新舊動能轉換的浩蕩東風中,振翅高飛、先行領航。

“喜新”“煉舊”,更感新之“魅力”。作為新舊動能轉換的先行區,我們全力“求新”,新技術廣泛應用,新產業層出不窮,新業態方興未艾,新模式蓬勃發展,醫療康養、生物製藥、量子科技等十大千億級產業勢頭迅猛,韓都衣舍、積成電子、中創軟件等創新型企業迅速成長,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濟南經驗”廣受讚譽,共享單車“濟南模式”全國領先;我們始終“煉舊”,這個“煉”,不是“迷戀”“留戀”,而是“熔鍊”“淬鍊”,在千錘百煉、浴火重生中實現鳳凰涅槃,現代農業蓬勃發展,東部老工業區騰籠換業,產業轉型升級的步伐愈發堅定鏗鏘。

“舍”“得”之間,贏得氣象萬千。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更要有新作為。作為山東的經濟龍頭,我們堅信,欲得必先舍,扶持政策堅決給,基礎設施堅決投,落後產能堅決棄。設立規模超過2500億元的新舊動能轉換基金,出臺“人才新政30條”“高校20條”;完善“三環十二射”高速公路網,加快攜河北跨“三橋一隧”建設,總投資500多億元的軌道交通一期建設全面展開;去年,取締“散亂汙”企業5367家,運行59年的濟鋼鋼鐵生產線全面停產,一次性化解鋼產能650萬噸,全市汙染物排放量減少15%;今年關停粗老笨重、“兩高一低”企業407家。有舍必有得,真金白銀的投入,換來的是產業體系更加完備、人才優勢更加凸顯、城市環境更加優美。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製造和高端裝備兩大優勢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雙雙突破3000億元,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佔據全省半壁江山;全市人才總量達150萬人,有院士、高層次專家72人;空氣質量明顯改善,“藍天白雲、繁星閃爍”漸成常態;治堵攻堅取得顯著成效,交通擁堵指數比去年同期下降8.9%。

王忠林說,“苦與甜”“新與舊”“舍與得”,讓我們對總書記“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的“兩隻鳥論”,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

“堅持產業領先,爭做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王忠林說,實現高質量發展,基礎在於高素質產業;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核心在於培育新興產業。我們以“十大千億級產業”為主攻方向,著力構建具有省會特色的現代產業集群。推動新興產業快成長、上規模,聚焦新技術、緊隨新消費、催生新模式,搶佔新興產業發展的制高點和主動權;推動傳統產業提層次、增實力,積極運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現有產業,實現價值鏈向高水平躍升,全市上雲企業已突破6200家,明年將突破1萬家;推動產業金融強支撐、促發展,積極打造區域性產業金融中心,聚焦產業需求,引導金融資源投向實體經濟,扶持培育一批行業“隱形冠軍”“小巨人”和“專精特新”企業,保障、促進、引領新舊動能接續轉換。

“堅持改革當先,打好優化發展環境的攻堅戰。”王忠林說,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我們堅持問題導向,充分用好先行先試的改革權、試驗權、先行權,加大制度創新力度,做到凡是制約新舊動能轉換的就堅決改,凡是有利於新舊動能轉換的就大膽試。制度環境再完善,科學編制全市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建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10+4”推進體系(注:10即十大千億級產業,4即四大支撐,重點區域支撐、高層次人才支撐、放管服改革支撐、城市建設支撐),健全國際產能合作 “3+1”促進機制(注:3指政府、銀行、信用保險機構,1指企業),加快信用體系建設應用;營商環境再優化,全力深化“一次辦成”改革,努力為企業發展提供全生命週期的最優質“店小二”服務,進一步營造讓企業領跑城市、讓市場活躍城市、讓政府溫暖城市、讓人民穩定城市的濃厚氛圍;生態環境再提升,牢記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教誨,堅定不移地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低碳發展的路子,以“含綠量”提高“含金量”,讓“聽得到泉水叮咚、看得見一城山色”成為泉城的靚麗名片。

“堅持創新爭先,建設創新驅動發展的示範區。”王忠林說,新舊動能轉換關鍵在“轉換”,根本靠創新。我們全力強載體,加快構建“一廊兩城八平臺”的創新載體發展格局,力爭在國家實驗室、省部共建實驗室創建上實現重大突破;全力聚人才,樹立開放的大人才觀,用好新動能國際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青年企業家創新發展國際峰會、儒商大會等資源,大力引進培養高端領軍人才;全力促轉化,建立扶持“四不像”新型研發機構發展的政策措施,打造一批以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為代表的“四不像”新型研發機構,促進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落地。

“堅持開放搶先,打造對外開放合作的新高地。”王忠林說,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必須統籌利用好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我們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對外開放的新模式,提高全球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鍊的吸引力和參與度,建設成為 “一帶一路”重要節點,打造國家對外開放重要門戶城市。開闢國際大通道,打造國家內陸港,加快推進鐵路、公路、航空、水運綜合運輸體系提級擴容;搭建合作大平臺,發揮國家僑夢苑、國際醫學科學中心、中德中小企業合作區等平臺作用,努力打造國際高端科技研發、轉化的新高地;拓展全球大市場,堅持走出去與引進來並重,推動企業境外經貿合作園區建設,形成“總部在濟南、基地在海外、營銷在全球”的發展模式。

“堅持實幹為先,勇做新舊動能轉換的先行者。”王忠林說,真抓才能攻堅克難,實幹才能夢想成真。新舊動能轉換,全國看山東,山東看濟南。我們大力打造 “一先三區兩高地”(注:一先: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三區:東部高端產業集聚區、省級開發區轉換提升區及泉城優化升級區;兩高地:濟南中央商務區及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核心支撐,加快形成特色鮮明、錯位發展、相互支撐的新舊動能轉換空間佈局。我們按照田園城市、精明增長、產城融合、典型示範的要求,由瑞典斯維寇、美國麥肯錫和SOM公司做了核心區的產業規劃、城市規劃和黃河國家溼地森林公園規劃,舉全市之力,沿黃河兩岸,打造1030平方公里的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核心區。投資1500億元的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園、山東科學城等八大引領型、支撐型項目已開工建設;擁河發展、兩岸輝映、共同繁榮的嶄新格局正在形成,一個理念先進的引領之區、體制靈活的活力之區、產業高端的前衛之區加速崛起,濟南正闊步由“大明湖時代”邁向“黃河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