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賞笏板(朝板),價值非常之高

我們在看古代宮廷戲時,經常可以看到大臣們在朝堂上拜見皇帝時手中捧有一塊狹長、中間略呈彎曲的板子,這塊板子叫笏板,也叫朝板。到了清朝,由於滿漢習俗及禮節有別,笏板被廢棄不用,淡出歷史舞臺了。如今,它以收藏品的身份重現進入人們的視野中,是收藏市場上的一大亮點。

鑑賞笏板(朝板),價值非常之高

笏板

張先生的漢白玉笏板,長24.5釐米,寬7.9釐米,重359.2克,以漢白玉製成,呈扁平狹長狀,圓角邊,上邊窄,下邊寬,上端有圓孔,正反面均有不規則紋理和文字,其質地不錯,周身散發著古樸的歷史氣息,為清代仿漢代製作而成的笏板,值得收藏。笏板正面上方有“皇帝”二字,中間自上而下書“武陵王上圭”五字,下方則寫著“大秦始皇制”字樣;背面上方有一圓圈,內有“福壽”二字,中間有一車馬圖案,下方有四行共二十八字銘文,銘文為“野竟清柳銅宙唱,率棧泰常患流蛇,情堂逸標晨河睍,旋彪望城鄲昆笛”,書體甚美。

鑑賞笏板(朝板),價值非常之高

笏板

整件藏色調淡雅、紋理清晰、圖案美觀,漢白玉天然的紋理更是使這塊笏板錦上添花,給人一塵不染和莊嚴肅穆的美感,有著相當不錯的藝術價值。通過笏身上的文字詞句可反映出當時的社會氛圍、經濟狀況及政治文化發展狀況。笏板雖小,卻可見社會一斑,有著深厚的歷史意義。藏品頗具歷史感,品相仍能保持良好,非常難得,有著很高的收藏價值。

笏,又稱手板、玉板、朝笏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時的工具。古時候文武大臣朝見君王時,雙手執笏以記錄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將要對君王上奏的話記在笏板上,以防止遺忘。如《釋名》中記載:“笏,忽也,備忽忘也。”除此之外,笏板還有另外的作用,就是擋住自己的臉,用以彰顯龍威,上朝面見天子眼睛要望著笏板,表示對天子的敬意。如《禮記·玉藻》中記載:“凡有指畫於君前,用笏;造受命於君前,則書於笏。”

鑑賞笏板(朝板),價值非常之高

笏板

古代歷史發展非常悠久,幾千年的歷史中,各種文化從出現到繁榮催生了數之不盡的珍貴器物。有些器物隨著朝代湮滅而消失得無影蹤,有些器物則隨著時間的步伐走到了今天,這些稀罕東西如今已成為很多人的心頭好,在收藏市場上非常受寵。近幾年,隨著廣大藏家對古代笏板的關注越來越多,對笏板的認知不斷提高,直接促成笏板藝術品市場的成熟。隨之而來的是其收藏條件和眼光也會越來越苛刻和嚴格,這就會促進精品笏板價格的節節升高,一旦出現精美的、具有不可替代性的笏板藝術品,必將受到熱捧,行情見漲。

喜歡或者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私信或者留言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