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掃墓,一年一次的尋根之旅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一年一度的清明時節又要到了,清明祭祖,多少年傳承不變的風俗,清明的雨是思念的雨,清明的風也是憂愁的風,人們在這一段時間自動將思緒調整到憑弔祖宗,追思先賢的模式。


清明掃墓,一年一次的尋根之旅

我的故鄉在甘肅天水一個偏僻的小山村,村裡人世世代代是農民,把清明祭祖叫的沒有那麼有文化氣息,文化人叫掃墓,老家人叫上墳,講究人掃墓的時候會給祖先獻花,有的還有美味的食品,茶酒祭奠,老家人只管在墳上背土,這些不同,與老家處在西北地區的粗狂風格有關係,更和祖先的貧困緊緊相連,在那個物資匱乏,活人都吃不飽飯的年代,誰還會奢侈到端著精美的飯菜到墳地裡,祖先能否享用不得而知,風吹日曬浪費是必然的,其實不管形式如何,隆重與否,清明的本質就是一次追思先祖,弘揚傳統的尋根之旅。
清明掃墓,一年一次的尋根之旅

說到清明上墳,感覺故鄉人關於兒孫的兩種期盼比較有意思,一種人生了孫子,當爺爺的就會笑呵呵地說,長大了可有人給我端喝茶水了,這種我認為是講究現實依靠的,他期盼從孫子端喝茶水的行動告訴自己,我們家算是後繼有人了。另一種爺爺看到新生的孫子會說,等我百年之後,可有人給我的墳上背土了,這種期盼更多是靈魂需要,讓後世人知道家族自己後繼有人。
清明掃墓,一年一次的尋根之旅
其實無論怎麼虔誠,我們再也見不到他們了,只是依稀還記得他們蒼老、佝僂的身影和慈祥的面容,他們也不會知道自己的墳前是不是每年都有人來祭奠。我們和他們之間,只有那墳前的草,還陪伴著他們。春來了,就綠;秋來了,枯黃。


清明掃墓,一年一次的尋根之旅

由此我理解了故鄉人清明上墳給墳上背土的原因了,就是怕經過常年累月的風吹雨淋,祖墳被沖刷成平地,讓別讓說自己家族後繼無人,甚至等有一天你想追思先祖,尋根查脈的時候也會找不到地方。
清明掃墓,一年一次的尋根之旅

如果說春節回家是隆重而盛大的典禮,那麼清明祭祖就是一種平靜而深沉的儀式。
清明掃墓,一年一次的尋根之旅
樹高千尺必有根,在我看來,清明的意義在於表達對先輩與歷史的尊重,保持對傳統的敬畏之心、感恩之情,從而找到我們的心靈根底。
清明掃墓,一年一次的尋根之旅

清明上墳,實質是一次尋根之旅,他讓我們知道了我們的根在哪裡,我從哪裡來?多少年來我們一直在問這個問題,在更大的緯度上這或許永遠是個謎,但當我們把時空的緯度適當收縮後,這個問題就不在那麼難解,我們的生命來自祖父祖母,父親母親一代一代的傳承,這就是我們的根。
清明掃墓,一年一次的尋根之旅​無論來自何方、將向何去,在一代代人的傳承中,我們每個人身上都蘊藏著血濃於水的故園之情,芳草萋萋的清明時節,就是我們追溯自己精神源頭的尋根之旅。


清明掃墓,一年一次的尋根之旅

這次上墳我決定帶著不到四歲的兒子一起去,有人說那麼小你就讓他在荒草地去磕頭,背土上墳,有點可憐。我要說的是,上墳有的去處就不可憐,沒有地方去上墳,就像無根的浮萍,才真正可憐呢,通過上墳我給他的是一份自信,一份責任,一種傳承,因為我認為一個人不管從事什麼職業,取得多大成就,從文化自信中擁有一份厚重,從傳承的儀式感中獲得敬畏,他的人生不會離譜太多,也希望他即使有一天長成參天大樹也不會忘記自己紮根在泥土裡面的根,再高再大也不會神慌意亂,搖擺不定。


清明掃墓,一年一次的尋根之旅

我要告訴他,在那片生滿了荒草,隨著春風慢慢變綠的土地上,埋葬了我的祖母和父親,在另外一塊祖墳裡埋葬著我的曾祖父,曾祖母。
清明掃墓,一年一次的尋根之旅

每年清明的時候,我們都要到墳前祭拜,給祖先上墳,祖先能否感應到我們的這份虔誠,是否收到我們化成灰燼的紙錢,這些我們都無從知曉,也已不在重要,當然我們也沒有那麼渴望因為得到祖先的庇護兒而榮華富貴,對我們來說重要的是,他讓我們知道我們是有根的人,因為他我們不會像水中浮萍一樣心慌神亂,搖擺不定。
清明掃墓,一年一次的尋根之旅

站在祖先的墳前,生和死,陰和陽是那麼的近又是那麼的遠,誰也保證不了明天,今天的親人故友,也許明天就是陰陽兩隔了,正因為如此,我們更應該珍惜當下,讓我們從祖先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生命過得充實而有意義,該開花開花,該結果結果,不負大好時光,在歷史的傳承中承擔一代一代人的責任,完成一代一代人的使命。


清明掃墓,一年一次的尋根之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