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利財報數據這麼好,三個月後會被拋售嘛?

快消那麼亂,達利最好看

不知不覺間達利上市已經快三年了。

如果沒有意外,2018年11月23日後,達利創始團隊就可以交易達利原始股了。從達利這三年的數據來看,達利的銷售數字一如既往的好看。實在找不出創始團隊交易拋售股票的理由。

達利財報數據這麼好,三個月後會被拋售嘛?

這不,剛剛發佈的半年財報,達利2018年上半年收入110.1億元人民幣,淨利潤19.7億元人民幣,同比上漲12.3%。相對應的是,財報顯示康師傅淨利潤13.06億,統一淨利潤7.14億。一個達利,相當於康師傅和統一兩大集團的利潤之和。達利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呢?

數據背後

財經記者一般會通過看數據推導企業做了些什麼動作,才能得出這樣的財報。但出身快消從業者的老納,更多是根據一線的營銷動作來推算這樣的數據是否站的住腳。比如,最近鬧的歡的加多寶與中弘股份的合作,就中弘股份披露的加多寶的數據而言,老納就感覺邏輯上比較不靠譜。

中弘股份公告披露的數據顯示,加多寶2015年淨利潤虧損1.89億,2016年淨利潤14.88億,2017年淨利潤虧損5.82億。做為加多寶人都知道2015年後,中秋節和春節期間的銷售對加多寶年銷量的貢獻有多大。

達利財報數據這麼好,三個月後會被拋售嘛?

2015年春節,加多寶推出了20罐禮品裝,銷量暴漲,並停止與《中國好聲音》的合作。2016年大面積黑加多寶的文洶湧而至,什麼高管離職,工廠停工等一系列事件被曝光,並且經過2015-2016年與王老吉的價格戰,新的禮品裝價格更低,2016年怎麼可能贏利?然而,媒體人在狂歡加多寶“內褲”被扒的同時,卻沒有人去思量這個數據背後的邏輯。

同理,我們看到康師傅和統一這兩大集團,2018年上半年淨利潤都在上升,一個上升86.59%,一個上漲25.4%。這是康統兄弟通過2017年的變革,才實現了今天的數據。

達利財報數據這麼好,三個月後會被拋售嘛?

先說康師傅,2015年康師傅的銷售額和淨利潤都是雙位數下滑(指10個百分比以上的下滑)。從那個時候大家認為康師傅的下滑是因為外賣代替了方便麵,康師傅的飲料更是被各種DISS“不健康”。一時間,消費升級的呼聲,遍佈每個人的朋友圈。被DISS的康師傅一邊與法院(臺灣)撕逼,一邊承受著大V們各種狗帶的節奏。不過是退出臺灣省,就被人說康師傅要涼涼了、混不下去了、只能禍害大陸人了。

康師傅近兩年面臨的語言暴力,如果心理不夠強大,早就被安葬在路邊了。所以,2017年上半年前,康師傅數據一路下滑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康師傅這兩年的改變也是有目共睹的。

新品,康師傅藤椒面、黑白胡椒創造紀錄,老品又重包裝。把日本股份清乾淨,省得被別人狗帶的節奏、或是“愛國殺”傷到。為了節約成本,把工廠轉賣給第三方合作公司,大閩食品。康師傅為此節省人員工資以及設備折損費用。並在2018年徹底告別1元水時代。康師傅也是山寨的好手,新品穩,老品煥發新光彩,為了業績也是拼盡了力氣。

結果是,2018年上半年康師傅淨利潤達到13.06億,我們可以理解。

再看看統一2015年以來的努力。統一這兩年一直是天之驕子,雖然距離康師傅的體量還差很多,但10億級新品並沒有推向100億高峰。好在,統一的產品是“各領風騷一兩年”。從阿薩姆到海之言到小茗同學到愛誇,這些飲料單品也是引領潮流一小段。在方便麵業務板塊,統一還有破局的老壇酸菜以及大神級的湯達人。可以說,統一的新品能力是行業典範。

除此之外,羅智先和劉新華上任後,又非常務實。對不盈利的廠,該關就關,對於經銷商的任務,主要是以清庫存為主,不增加銷售任務,不增加庫存,“水面合一”等一系列動作,只為了打造統一中控的良好發展基礎。在新零售方面,統一的無人售貨櫃、一物一碼活動也開展的有聲有色。

所以,統一2018年上半年淨利潤7.14億,我們也可以接受。

達利財報數據這麼好,三個月後會被拋售嘛?

達利數據

兩大巨頭,無論是企業的創新能力還是推新能力、企業管理者的能力以及團隊的執行力,都是快消行業數得上的。但即使這麼努力的兩大企業,淨利潤之和也僅超達利1個億。不僅如此,2018年之前,達利的淨利潤一直是統一和康師傅之和。

有人分析,達利淨利潤如此高是因為山寨的好,確實,達利沒什麼原創能力。打天下就憑模仿、明星代言、電視廣告三板斧。康師傅不僅老臉一紅,說模仿你會比我還牛,比我還會控制成本嘛?

達利的優勢是,相對於康師傅,員工少了很多,但那基本意味著你的命運是掌控在經銷商手裡的。達利依然沿用著“增量經濟”的策略,而康師傅早就進入了“存量經濟”的時代。

達利的營銷模式是,產品賣給各分公司就算業績了。這樣做的結果是,當豆本豆投了20億的廣告,換來的是10億的銷售額,而經銷商反饋大量的豆奶堆在倉庫裡,達利集團則一直沒有給出解決策略。

達利財報數據這麼好,三個月後會被拋售嘛?

豆本豆在2018年調整了戰略。既然出貨就算業績,何必再為新品投賠本的廣告呢?為此,豆本豆今年的廣告量大幅度減少。但奇怪的是,豆本豆今年的銷量上升了73%。這是說沒有廣告的轟炸,原來庫存高的豆本豆經銷商突然找到了銷售思路?還是說沒有了職業經理人後,達利老員工的積極性被調動了?抑或是達利的推廣隊伍不再是“廣開渠道,推動出庫”的“銷售小能手”,還有了教育消費者的作用,終於把消費者拉到豆本豆麵前,使得銷售一空?

達利財報數據這麼好,三個月後會被拋售嘛?

達利的樂虎上半年增長21.2%,銷售額達18.9億。近兩年,紅牛商標之爭的確給了功能飲料很多機會。可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們看到,東鵬憑藉強大的營銷能力,大量一物一碼的投入以及跟紅牛的正面PK,坐上了功能飲料當仁不讓的第二把交椅。河南中沃的體質能量,憑藉量大價優,功能效果不錯的特點,迅速成為保安、工人、快遞小哥的最愛,尤其是網購的興起,快遞小哥成為中沃的主力消費人群。相對於這兩個產品,樂虎有什麼樣的優勢嘛?

四五線城市的城鄉結合部,帶來的“重金屬”消費者,能撐起樂虎18.9億的銷售額嘛?

達利財報數據這麼好,三個月後會被拋售嘛?

今年6月,有人爆料達利樂虎人員因為銷量不好,城市經理每人扣1000元,省區經理扣2000元。當然,對於達利的員工來說,這樣的扣罰大家也習慣了,畢竟這是要看管理者心情的。但這個爆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樂虎並沒那麼好賣。

讓人驚喜的是涼茶飲料和其正15.64億的銷售額,增長2.1%,充分說明加多寶和王老吉打架並沒有把和其正打死。這個數字是遠高於加王的瓶裝飲料之和的。在整個涼茶市場一團混亂、王老吉盒裝從27億跌到3億不到的情況下,和其正能保持15.64億,真的不容易。就這一點,加多寶、王老吉要跟和其正學一學。畢竟他倆的市場份額是打著滾的往下跌。

達利的其它飲料主要是青梅綠茶類飲料,銷量下滑18.7%,銷售額4.67億。

帶有一定原創性產品的豆本豆奶銷售額在13.75億元,遠低於和其正和樂虎的銷量。這樣的數據也會打擊達利集團原創產品的積極性。

最後

為了應對上半年的財報,達利一改曾經用費用抵打款的政策,要求經銷商人員必須打款才能帶回費用,而不是以前經銷商只要在公司還有費用就可以當打款金額來發貨。這也是為何經銷商比較配合達利廠家的原因,他們用較低的價格進貨,可以以較高的價格出貨,還能報銷一部分費用,與別的企業費用只能是費用不同的是,達利是認可費用也可以算打款的。

相較於其它企業,達利的費用核銷也算是較快的。只是,為了刺激經銷商打款才把費用抵貨款的政策暫時取消。

相較於康師傅、統一這三年的努力,達利還是一如既往的沉穩。如果這樣的沉穩能換來高利潤的話,康師傅和統一是不是需要反省下自己的政策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