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汽車會不會只是曇花一現?

“共享單車”以龍捲風般速度在互聯網掀起了一股“共享”潮流,隨之就源源不斷的湧出了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共享健身、共享馬紮等各種共享“產品”。這種風潮也蔓延到了汽車行業,“共享汽車”也出現在大眾的視線。

共享汽車會不會只是曇花一現?

但共享汽車的定義與其說是共享,倒不如說是汽車分時租賃。傳統的汽車租賃就是公司提供車輛,用戶使用車輛,通過計時收取租賃費用。而共享汽車無非就是在操作環節上多了一個第三方app平臺連接到消費者手機上,由人工汽車租賃轉向移動互聯網汽車租賃。

在汽車成本已經出現平價化的趨勢,中國大部分家庭已經實現私家車的使用,在中國信用體系嚴重缺失的情況,目前租車行業還是很難走進大眾的視線。除了自駕旅遊,對於汽車租賃的需求還在哪裡?

對於前車之鑑共享單車的成功,追溯到根源其實是喚醒了用戶的剛性需求。短距離的出行在擁堵的1、2線城市一直都是用戶的一大痛點。而共享單車的出現,剛好解救了這一需求。

而汽車租賃就有很大不同。在用戶選擇交通出行的使用場景的需求上,短距離(1-3公里)有單車市場,中短距離(5-30公里)有網約車和出租車市場,而長距離(30-100公里)順風車和傳統汽車租賃市場。對於“共享汽車”的用戶在需求上淪為“雞肋”。當然,還有一種就是用戶對互聯網新鮮感的好奇心驅使下也許會進行嘗試,但沒有留存的用戶基本也失去了實際意義,暫且不提。

共享汽車會不會只是曇花一現?

所以“共享單車”可以通過路邊投放,即用即還的簡單模式,用幫助大家發現需求再滿足需求,但“共享汽車”就另當別論了

首先取車就是一個檻。“共享汽車”目前多采用電動汽車,車輛數量少,一線城市停車位成本高居不下,再加上充電設備尚未完全覆蓋,目前一些汽車共享公司採用的是定點租還,用戶常常無法達到最終目的地,還需要藉助地鐵、共享單車等“接力出行”,如果放在地下車庫還需要考GPS找到一輛共享汽車,取一次車簡直堪比大海撈一次針。

還車是更大一個檻。分別有三種還車方式:必須把車還到合作的停車場(比如純電動車需放在指定車位進行充電)、可以隨意放在合法停車場但要根據合作點的距離收取一定費用、在制定區域內放在合法的停車位置。在用戶有限的時間還需要花大把時間找停車位,與其說是帶來便捷,還不說是製造麻煩呢。

共享汽車會不會只是曇花一現?

還有類似於“共享單車”無人監管下頻出的安全事故,無證駕駛、利用他人身份租車、汽車本身質量等都是“共享汽車”可能會出現的隱患,此前發生在成都的一次共享汽車交通事故,就造成了一死一傷的慘劇。

在享受著風口之樂同時,“共享汽車”的隱患也源源不斷的到來,交通事故結果又由誰來負責、意外又如何避免、無證駕駛又如何處理、利用他人身份租車又如何防止、汽車本身質量安全又如何維護...在這些難以避免並可能造成嚴重後果的現實束縛下,“共享汽車”如果無法即時解決,共享汽車之路很可能會變成“曇花一現”的局面。

共享汽車會不會只是曇花一現?

更多精彩文章:微信公眾號(春曉早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