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開陽縣禾豐鄉穿洞村文化「活水」澆開鄉村振興之花

「基层」开阳县禾丰乡穿洞村文化“活水”浇开乡村振兴之花

點擊藍字 ,輕鬆關注

「基层」开阳县禾丰乡穿洞村文化“活水”浇开乡村振兴之花

青山疊翠,草木蔥蘢;溪水潺潺,天藍水碧;紅牆黛瓦,村居整齊……走進開陽縣禾豐鄉穿洞村,如同進入一幅和諧美好的富美鄉村圖。然而,讓人想不到的是,這個風景如畫的富美鄉村,2010年前還是省級二類貧困村,“破舊”“落後”一度是穿洞村的代名詞。

談到從省級二類貧困村變成遠近聞名富美村的原因,穿洞村村委會主任李志軍認為,轉變村民的思想觀念、學習先進經驗和思想理念、搭舞臺唱好“文化戲”等措施,為穿洞村實現鄉村振興注入文化動能是關鍵,“文化是鄉村的根,根深才能葉茂。”

“以前,村裡有幾戶村民種烤煙,賣了錢就去賭博。”李志軍說,2010年,村裡修建機耕道等基礎設施,因為佔用土地,一些村民堵路不讓修,在村支兩委做了大量工作後,村民才撤掉堵路的石頭、樹木等障礙。這種思想上的墮落之風,是造成部分人貧困的原因之一。

為從思想上解決阻礙穿洞村發展的難題,2011年,穿洞村成立村規民約辦公室,結合村情實際制定村規民約,經過不斷修改完善,目前村規民約共有十四章六十六條,內容涵蓋組織建設、社會治安管理、民風民俗等方面,以此來提升村民的精氣神,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

從2012年起,被譽為“天下第一村”的江蘇華西村和穿洞村結成對子。“結對之初,華西村黨委表示給我們500萬元,我們當時就拒絕了。”李志軍說。

“其他村都要錢,你們居然不要。”穿洞村村支兩委的做法讓華西村幹部很詫異。

“我們要的是學習人家發展的經驗和先進理念。”李志軍說,這種“不要錢、要思想”的想法令華西村刮目相看。自此,兩個村的村幹部和村民多次互訪,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穿洞村每年都會派四、五十人去華西村學習,華西村也會派人前來交流和指導,每年來的也有三、四十人。

有了華西村這個“富親戚”,穿洞人開闊了視野,學到了很多先進的發展理念。在交流過程中,華西村指導穿洞村發展集體經濟,因地制宜幫助穿洞村選擇瓦廠等發展項目。

與華西村的合作交流,助推了穿洞村的產業發展。目前,服裝廠是穿洞村最大的產業項目,已於去年8月21日投產,現階段主要生產校服和工裝,產品遠銷美國、韓國、新加坡等國家。今年,僅服裝廠就有望實現產值2000多萬元,利潤達300萬元。

這幾年,穿洞村每年還為華西村定製生產大米,價格高達12元/斤,一年要生產30多噸。

隨著產業的發展,穿洞村的人均收入達到15000元以上,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村民富了,文化養分也深深紮根鄉土。2015年,穿洞村結合本地民族文化特色修建了穿洞民族文化廣場,搭建民樂坊,給大家提供圓夢的文化舞臺。每到節假日,村民就會到廣場上載歌載舞。每逢“三月三”“六月六”等節日,對山歌、竹竿舞等文藝活動都會吸引周邊村民趕來觀看。

如今,行走在村裡,隨處可以感受到穿洞村的文化氣息——127米長的鄉風文明宣傳畫,民族元素彰顯;主題文化長廊上,“多元包容”“仁德有序”“以和為貴”等標語令人注目;上百年的古廟,訴說著悠悠歷史。“我愛這裡的文化,喜歡這裡的生活。”62歲的盧天福在縣城有房,但一退休就回到穿洞村來住了。

“寫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文化是靈魂,需要我們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對穿洞村而言,堅守鄉村民俗、民族風情和鄉土文化,傳承好鄉村文脈,留住鄉村記憶是關鍵。”李志軍說。

「基层」开阳县禾丰乡穿洞村文化“活水”浇开乡村振兴之花「基层」开阳县禾丰乡穿洞村文化“活水”浇开乡村振兴之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