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宮略,甄嬛傳,如懿傳都是清宮戲,爲什麼沒有明朝的宮廷戲?

看過延禧宮略,甄嬛傳之後,為什麼電視劇裡面都是清宮戲,明朝的戲卻很少?

不論是甄嬛傳,還是延禧宮略,如懿傳等熱門電視劇,大家就會發現,都是清廷的宮鬥劇,二明朝的宮廷戲卻很少,這是為什麼呢?

原因之一,明朝宮內爭鬥的主力是太監,東廠西廠。並不好拍宮鬥劇

因為現在守著電視機,追劇的大部分是女人。

他們對歷史沒興趣,宮鬥戲無非就是幾個女人互相傷害。

然而,大明的宮鬥劇很難拍。

延禧宮略,甄嬛傳,如懿傳都是清宮戲,為什麼沒有明朝的宮廷戲?

朱元璋吸取元蒙後宮干政的經驗,進行改革,這就是有名的《皇明祖訓》:后妃的責任是生兒育女、侍候皇帝,嚴禁參預朝政。

凡天子、親王的后妃宮嬪,均通過選秀,從家境清白的低級官員,甚至平民百姓家選,禁止大臣進獻美女。

這樣一來,後宮便很難干政的。因為這些女人出身普通人家,很小就進宮了,孃家人根本幫不了她們什麼,更不可能幹政。

這些女孩出身不太好,進宮後往往對錦衣玉食的生活比較滿足,也不會有太多權利的想法。

其次,明朝對於妃子的數量還是有嚴格的控制。

朱元璋的妃子最多,但也不過38個。

由於後宮規模小,人數不多,鬥爭自然也小。

明代宮廷劇沒有什麼看頭,因為後宮沒權,不能幹政,大家還鬥啥,沒事養養花不是挺好的。

延禧宮略,甄嬛傳,如懿傳都是清宮戲,為什麼沒有明朝的宮廷戲?

其次涉及民族問題。

在明朝時期,洋人的勢力還相對較弱,所以明朝和鬼子們關係還過得去,主要的威脅是蒙古和滿洲人。

如果現在拍電視電影,就難免會碰到這些敏感地帶。在民族團結的今天,分寸很難拿捏。

如果審核不通過,投資的錢,就收不回來了。

大明在中國歷史上,算是相當輝煌的一個時代,不論軍事、文化、經濟。

甚至在滅亡前夕,還幫朝鮮打敗倭人。直到最後一個皇帝上吊自殺的時候,明軍仍然死守山海關。

延禧宮略,甄嬛傳,如懿傳都是清宮戲,為什麼沒有明朝的宮廷戲?

相比對列強屈膝70年,簽訂了數百個喪權辱國的賣國條約,大明算是一個有骨氣的王朝。

只可惜由於多方面問題,明朝一直被雪藏,不適宜宣傳。

最後一個原因,北京的滿族人其實很多,辛亥革命爆發時,北京110萬人,其中有90萬是旗人。裡面的滿人有60多萬。

時至今日,北京的很多名人都是滿人後裔。

在一個滿族氛圍的地方,對滿清的文化支持也是必然。

如英達的父親英若誠就是滿族人,他擔任了7年文化部副部長。

延禧宮略,甄嬛傳,如懿傳都是清宮戲,為什麼沒有明朝的宮廷戲?

還有一句題外話,

民國初期,統計的滿族人僅40多萬人。

有意思的是,到了現在,卻有了高達1000多萬。

這是什麼原因呢?

說到底還是為了一些民族優惠政策,比如高考加分等。

其實,大家都是中國的公民,誰該優待誰?誰也不是後媽養的。

向心力也不是靠優待就能夠捧出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