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延禧》和《如懿》,大清的後宮,爲何是八旗女子的天下?

大家經常看清宮戲的,帝王選秀想必也不陌生了,最近的《延禧攻略》《如懿傳》等輪番上演,裡面的妃嬪、宮女各個爭豔,讓大家過足了眼癮。那麼清代的妃嬪和宮女都是怎麼來的,小編今天帶大家一起看看清代的後宮。按照大清律法,帝王的後宮,從皇后到宮女,都必須從旗人女子中挑選。不論是冠軍魏瓔珞和如懿還是黑化人物慎嬪阿箬和嫻妃輝發那拉氏她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她們都是旗人,旗人是清朝獨有。

看了《延禧》和《如懿》,大清的後宮,為何是八旗女子的天下?

旗人的選秀獨具一格,1644年清軍滅了大明入關,大量旗人湧入中原地帶,標誌著清順治帝統治的開始。旗人又有八旗和內務府包衣三旗的區別,八旗子弟是清政府統治的主要支柱,而包衣則是皇室家族的奴隸,包衣的政治地位自然要屬下等。

大清的宮女除跟隨妃嬪進宮的母家宮女外(如懿的阿箬),基本都是從社會上徵集而來,放到現代來講,其實就是“選美”,首選就要過政治審查這一關,還必須是非醫、非巫、非商賈和百工的家室女子才能參加選美。既然是選美那些長相平平,身有殘疾的女子自然就無法成為宮女了。大家在清宮戲中看到的嬤嬤、姑姑其實是女官,是管理者,其餘的就是普通的奴役了。宮女們直到清王朝覆滅,才從宮牆內走出來,從始平常人的生活。

據史料記載:"宮廷歲選秀女,凡選中者,入宮試以繡錦、執帚一切技藝,並觀其儀行當否,有不合格者命出,以次遞補,然後擇其優者,教以掖庭規程,日各以一小時寫字及讀書。寫讀畢,次日命宮人考校,一年後授以六法。"

然旗人的選秀也是要經過層層選拔的,想要進入宮牆,成為皇室一員困難度不亞於嫁給當代的超級富豪。清代的秀女都是八旗官員的女兒,選秀前要嚴格審查旗屬與年齡,其次就是那些有病、殘疾、相貌醜陋的剔除,宮鬥中的一些其實都是政治的犧牲品。初選一般由老太監或老嬤嬤進行,通過初選的秀女由皇帝或者太后進行殿選。如有被相中,就留牌子;沒有選中的,就撂牌子。

看了《延禧》和《如懿》,大清的後宮,為何是八旗女子的天下?

順治朝規定:凡滿、蒙、漢軍八旗官員、另戶軍士、閒散壯丁家中年滿十四歲至十六歲的女子,都必須參加三年一度的備選秀女,十七歲以上的女子不再參加。

秀女也並非都留給皇帝一人使用了,她們有些會被選為妃嬪,而大部分會指配給宗室王公大臣的子弟。

最為重要的一點是,宮女就是宮女,秀女就是秀女,如若不是旗人,想參加選秀堪比登天,反觀宮女想要成為妃嬪更是幾無可能了。

大清的天下是八旗子弟的,大清的後宮亦是八旗女子的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