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鑫「學拳須知」淺解,這9條就是是練好太極拳的祕訣

陈鑫“学拳须知”浅解,这9条就是是练好太极拳的秘诀

按:著名太極拳家陳鑫(1849-1929),字品三,陳家溝陳氏第十六世,清末歲貢生,里程碑式的太極拳理論家。

陳鑫“學拳須知” 此文非常好!不可以初學必讀輕之。學拳者皆應反覆體會,是可以視為座右銘的。參陳鑫《太極拳經論》:“理不明,延明師;路不清,訪良友;理明路清而猶末能,再加終日乾乾之功,進而不止,日久自到。”

陳鑫太極拳成功公式:明師+明理+良友+用功+恆心=成功。如欲成功,道德為基,明理為先,心法為上,勤恆苦練,終獲本然。(加入太極養生堂微信公眾平臺Taichitang)

陳鑫先生晚年總結陳家先輩習拳經驗,著《陳氏太極拳圖說》四卷(以下簡稱《圖說》)。《圖說》以儒學思想闡釋拳理,從中國傳統文化的角度系統整理和完善了家傳太極拳的理論和技術體系,揭示出太極拳深厚的哲理根基。時賢評價:“以易為經,以禮為緯,出入於黃老而一以貫之以敬。內外交養,深有合於儒家身心性命之學。蓋技也,近乎道矣!”

陈鑫“学拳须知”浅解,这9条就是是练好太极拳的秘诀

《圖說》為習拳者指明瞭修練太極拳的目標、方向和方法,並詳盡細膩地講述了技術標準,是太極拳習練者必讀的經典。每一位真正熱愛太極拳的習練者都有必要認真研讀,遵循實踐,並對照檢驗自己的習拳體會與功夫境界。這樣,才不至於誤入歧途甚至南轅北轍。

在《圖說》中,“學拳須知”不僅是習練者學拳之初的必讀文章,也是貫穿於練拳各個階段所必須遵守的基本要求。該文在陳鑫前輩《圖說》中共出現過兩次。第一次以“凡例”名義出現在《卷首》,第二次以“學拳須知”名義出現在《卷一》開篇,可見前輩對其重視程度。

“學拳須知”寥寥數語,言簡意賅,是《圖說》的綱領性、指導性篇目。有志於深造太極拳者,都須謹記於心,認真琢磨領悟。為了方便習練者理解學習,我們這裡淺解如下:

“學拳須知”淺解

一、學太極拳,不可不敬。不敬,則外慢師友、內慢身體,心不斂束,如何能學藝?

從傳統文化角度來講,太極拳是一種武藝,一種修養身心的方法。《論語》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太極拳,就是“藝”的一種,是一種修身之藝、載道之藝。習練太極拳,即是“遊於藝”。

中國傳統文化提倡追求仁人、君子的境界。而要成為仁人、君子,基本的要求就是修身以禮,行禮以敬。《論語》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論語》子路問君子,子曰:“修己以敬。”古人說:“經禮三百,曲禮三千,一言以蔽之,曰‘毋不敬’。”敬,是古人一以貫之的修身之道。

何謂敬?專心致志、聚精會神為敬。敬可以誠意正心,凝神聚氣,涵養道德,是一切美德的根源。《左傳》:“敬,德之聚也。”伊川先生說:“涵養須用敬。”“敬則自然和樂,自然虛靜。”“聰明睿智,皆由是出。”馬一浮先生說:“敬之一字,實為入德之門。敬以攝心,則收斂向內,而攀援馳騖之患可漸祛矣。敬以攝身,則百體從命,而威儀動作之度可以無失矣。敬,則氣之昏者可明,濁者可清。氣既清明,自心能為主宰。”

對太極拳習練者來說,敬同樣是最基本的功夫,練好太極拳的保障。敬不僅是態度的要求,更是行功走架的練拳要訣。習練者只有從心開始,尊師重道、斂神聚氣,心平氣和,循理而動,才可能入太極拳之門,在循序漸進中不知不覺取得進步:“順其性質自然,行其事之當然,合乎人心之同然,而究乎天理之所以然。一開一合絕無勉然,一動一靜恰合天然。”習練者逐漸進入心身合一、形神合一,乃至出神入化的境界。因此,陳鑫前輩在《圖說》中自始至終都在強調敬的重要性。《圖說·太極拳經譜》:“日新不已,自臻神聖。渾然無跡,妙手空空。若有鬼神,助我虛靈。豈知我心,只守一敬。”

可以說,敬是傳統文化修身的密碼和基因,也是練好太極拳的秘訣。

二、學太極拳,不可狂。狂則生事。不但手不可狂,即言亦不可狂。外面形跡必帶儒雅風氣,不然,狂於外必失於中。

《說文解字》:“狂,狾犬也。”本指瘋狗、狗發瘋,引申為人的精神不正常,縱情任性、放蕩驕恣。敬的反面,為慢、為狂、為放肆、為懈怠、為懶惰…..等等,均為精神渙散之病,心散則神氣渙散。程子說“外貌斯須不莊不敬,則慢易之心入之。心中斯須不和不樂,則鄙詐之心入之。未有箕居而心不慢者。”有諸內,必形諸外;形諸外,則必有諸內。手狂、言狂源於心狂,心靜氣斂,心平氣和,心敬則形必安,不會有輕慢、狂躁、放肆、懈怠、懶惰諸病。

孟子說:“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太極拳也是如此,心猿意馬,不能收斂約束者,與太極拳無緣。

三、學太極拳,不可滿。滿則招損。俗語云:“天外還有天。”能謙,則虛心受教,人誰不樂告之以善哉?積眾善以為善,善斯大矣!

《論語》曾子曰:“有若無,實若虛。”朱子注:“惟知義理之無窮,不見物我之有間,故能如此。”《道德經》:“窪則盈。”河上公注:“地窪下,水流之;人謙下,德歸之。”《易·謙》:“天道虧盈而益謙。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

心安而虛,道自來居。虛器才能入水,學拳者只有不自滿,虛心受教才能不斷地進步。

四、學太極拳,著著當細心揣摩。一著不揣摩,則此勢機致情理終於茫昧。即承上起下處,尤當留心。此處不留心,則來脈不真,轉關亦不靈動,一著自為一著,不能自始至終一氣貫通矣。不能一氣貫通,則於太和元氣終難問津。

“著”即招勢、一個個動作。本條強調了動作之間的變化、傳遞和一氣貫通的重要性。

五、學太極拳,先學讀書。書理明白,學拳自然容易。

讀書明理,細心揣摩,處處留心,即是敬的表現。學拳的過程,是“遊於藝”的過程,也是實踐《論語》“學而時習之”、《大學》“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的過程。通過讀書學拳,知理明理,循理而行,合理運動,以氣順理,一氣貫通。

六、學太極拳,學陰陽開合而已。吾身中自有本然之陰陽開合,非教者所能加損也。復其本然,教者即止(教者教以規矩,即大中至正之理)。

《莊子》說:“人之生,氣之聚也。”人體內氣血流行不息、循環往復,是自然而然的生命現象,是天生具備的,即“本然之陰陽開合”。學太極拳,目的就是要減少後天思維運動的不自然,恢復道法自然的合理運動。學拳是“為道日損”的過程,也是訓練“知行合一”的過程。以有為入於無為,去掉後天的人偽,心靜體松,恢復人體本然的氣血運行。誠意正心,以理宰氣,以氣順理,自然而然。

七、太極拳雖無大用處,然當今之世,列國爭雄,若無武藝,何以保存?惟取是書演而習之,於陸軍步伐止齊之法,不無小補。我國苟人人演習,或遇交手仗,敵雖強盛,其奈我何?是亦保存國體之一道也。有心者勿以芻蕘之言棄之。

傳統上,太極拳在民間被視為一種武藝、一種技擊的手段。然而其技擊功能又是以傳統文化指導,在正心修身的基礎上培養出來的。因此,太極拳是一種修身之藝、載道之藝,是健身養生的方法,更是修心養德的藝術。

現代社會,太極拳的技擊功能已經不像冷兵器時代那麼重要。戰爭很大程度是科技之間的較量。和平時期個人技擊能力也少有用武之地。然“拳法用以禦侮制敵,特其粗跡耳”,不能“因其粗之稍絀,遂廢其精者。”

對國家來講,戰爭是人的戰爭,保家衛國需要有身體強健、有膽有識的軍人。對個人來講,身體孱弱、心理疾病叢生也不是正常的狀態。就整個社會而言,缺乏正確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的指引,必然人心浮躁,百病叢生,道德滑坡,這正是需要太極拳發揮其強身健體、修心養德功能的時候。

其實,中國文化自古就有文武並重的傳統,雷海宗先生說:春秋時代,軍隊為俠義精神所支配,人可說沒有文武的分別,士族子弟自幼都受文武兩方面的訓練。我們的理想是恢復戰國以上文武並重的文化。每個國民,尤其是處在社會領導地位的人,必須文武兼備。非如此,不能有光明磊落的人格;非如此,社會不能有光明磊落的風氣 。

學習太極拳的過程,是用心練拳的過程,更是以拳煉心的過程。練形、練意、練心、練神;養生、養氣、養心、養德。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太極拳中蘊含的中國傳統文化基因,修煉身心的方法,正是需要現代人珍視、保存的國體。

八、學太極拳,不可藉以為盜竊搶奪之資,姦情採花之用。如藉以搶奪採花,是天奪之魄,鬼神弗佑,而況人乎!天下孰能容之?

九、學太極拳,不可凌厲欺壓人。一凌厲欺壓,即犯眾怒,罪之魁也。

武以德成,德以武顯。習武者應該認識到,德是武的根本和基礎,武是德的結果和表現。正確的追求應該是以德習武、以武修德,德藝並重乃至德藝合一。學成之後以德服人,見義勇為。習武之始就發心不正,小有所得,即以力欺人,縱慾敗度,結果必自取滅亡。

“學拳須知”語言質樸,言之諄諄,情真意切。從修身正已、習拳方法到涵養國人體魄、保家衛國,傾注了陳鑫前輩一生之感悟和對習拳者的殷切希望。字字句句體現了他對國之瑰寶的鐘愛和對民族、國家的赤誠之心,他是中華武術的優秀代表,是我們敬仰和學習的榜樣。

陈鑫“学拳须知”浅解,这9条就是是练好太极拳的秘诀

各界拳友和太極養生堂粉絲們期待已久的每年一次的武當之行又要開始了!

這次我們選擇了武當山最美的金秋時節……

本期活動(10月17日下午17點--10月26日早8點)人數我們限定在12人以內,5人成團。

每一次的武當山之行,收穫的不僅僅是太極拳,還有道家思想、文化、生活體驗以及這亙古無雙仙境,天下第一仙山的美景。最主要的是讓大道迴歸心靈深處,享受一份寧靜,其實去武當山就是人生的一次修行!

2018金秋“問道武當”太極拳研修遊學活動安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