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凉面” 始于1948年

“姐妹凉面”

在云阳有种神秘色彩,

在00后或者大多数90后的印象中,

它以一种路边摊的形式

在新县城存在近20年,顾客不断……

“姐妹凉面” 始于1948年

“姐妹凉面”中的姐妹指的何人?

近日,大渝君来到中环路万步梯旁的“姐妹凉面”,恰好见到了这对姐妹,现年59岁的姐姐张柱芳、55岁的妹妹张柱清,“姐妹凉面”的第三代美食传人。

“姐妹凉面” 始于1948年

“姐妹凉面”居然从1948年就有了……

时间追溯到1948年。那一年,云阳老城有一家蔬饮公司面临体制改革。张氏姐妹的爷爷恰好是该公司的一员,离开公司后,学过餐饮的他便想到了卖凉面。

那时交通不便,也没有现在这种推车,他们就每天背着一个背篓在老城沿街叫卖,最常去的地方便是学校周边。学生们会趁着下课的间隙来买上一份凉面,吃完上课倍儿有精神了~

2000年,“姐妹凉面”把地点转移到新县城。正值城市规划,街道未完善,采用很长时间的沿街叫卖的方式后,最后才有固定的摊点位置。“还是要多亏政府和有关部门,照顾我们这些下岗职工,看到我们到处摆摊也不说啥子……”

“姐妹凉面” 始于1948年

“姐妹凉面”竟然是顾客随口喊出来的……

当时摊点凉面是没有名字的,周边人都是叫喊“凉面、凉面”之类的,城里的凉面又不少,老食客们就觉得她家的凉面还是得取个名字,做区分,也好让这碗好吃的凉面推广出去。

说起“姐妹凉面”这个名字,张柱芳介绍:“我们当时也没有想这么多,反正生意一直在做,就没有想过取名字。后来有人建议,既然是姐妹一起卖凉面,要不就叫‘姐妹凉面’吧……”

于是,“姐妹凉面”就定了下来,一直沿用至今。

凭啥会比别家的凉面贵?

相比县城中的其他凉面,“姐妹凉面”有些小贵。这也引起外人的质疑,“天呐~一个路边摊凭啥能卖这么贵?”

凭啥?“我们用了品质最好价钱最高的主料和辅料,当然还有几十年来摸索出来的独家调配方式。

“做美食的,在保证食品的美味时,也要保证食品的安全。所以‘姐妹凉面’的调料,花椒、醋、酱油、味精、盐、油等都是买的超市中最贵最优质的,连葱姜蒜等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精品。”张柱芳说,“至于面条,我们有固定的生产厂家师傅,专门定制,全手工,这样才能保证它有嚼劲。”

“姐妹凉面” 始于1948年

“姐妹凉面” 始于1948年

会开分摊或者固定门面吗?不!会!

目前,“姐妹凉面”就两个摊点,中环路万步梯旁和新世纪旁各一个。这让很多离中环路较远的吃货很是心塞,为了一份凉面跑这么远的路可以说是“真爱”了。

所以,大渝君帮“姐妹凉面”的粉丝,包括大渝君自己问了一个问题。

“既然生意这么好,粉丝这么多,有没有开分摊或者固定门面的打算?”

“没有!”人家很干脆地回答。

其实这里面原因很多哒~~

据张氏姐妹介绍,原因有俩,其一,虽目前打理两个摊位有兄弟姐妹的帮忙,但都没做生意做管理的经验;其二,其子女都有自己的事业,且目前没有以后会继承长辈手艺的打算。因此,人贵在知足,老老实实守着当前的两个摊位就好。

“姐妹凉面” 始于1948年

“假如你们的子女不再学习这门手艺了,你们会不会把‘姐妹凉面’的秘方传给别人?”

“没这个打算。我父亲讲过,美食这东西其实根本没有秘方,如果你打从心里想让别人吃,你就会用心去做。用心做出来的美食,就是手艺。”据了解,张氏姐妹的父亲张光术先生,曾获得两次“全国劳模”。

大渝君再次提醒:姐妹凉面的地址有两个,一个在爱家对面梯子旁,另一个在中环路新世纪旁边。千万不要错过美食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