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網際網路是怎麼樣的呢?不妨關注一下雲計算平台

未來的互聯網是怎麼樣的呢?不妨關注一下雲計算平臺

“雲”這個概念要是放10年前,大部分人可能會覺得雲裡霧裡的不好理解,而現在,各種“雲”已經無處不在了,相信不少用戶已經在使用“微雲”“雲盤”這樣的服務來備份照片了。

但是,你可能還不知道的是,茅臺的營銷平臺是通過阿里雲搭建的,飛利浦中國也已經把它全部的數據中心,放到了阿里雲上。

雲計算平臺已經不再是一個遙遠的 IT 概念,它開始滲透到各行各業,未來將會像水和電一樣,作為基礎設施,在看得見和看不見的地方為人們提供服務。

“雲”的概念並沒有準確的定義,這個詞的來源大約是人們起初在畫網絡結構圖的時候,用雲一樣的圖示來表示互聯網。後來人們把通過互聯網進行存儲、計算等服務,稱為雲存儲或者雲計算。

而“雲端”一般指的是開放的商用數據中心。我們把照片存儲在雲端,只要有網絡,用任何一臺電腦或者手機,都可以登錄雲端去翻看,而不用把照片都複製到這些設備上。

未來的互聯網是怎麼樣的呢?不妨關注一下雲計算平臺

一、什麼是雲計算?

雲計算平臺也是同樣的道理,它是一個數據中心,對資源進行集中管理,這樣的好處就是,對於用戶來說非常靈活。

目前的雲計算服務,已經可以提供基礎設施、平臺和軟件這三個層面的服務了。

  • 用戶租用基礎設施,就相當於租用了一臺電腦,用戶可以在這臺電腦上安裝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

  • 如果租用平臺,開發者就不用關心背後的硬件細節,直接使用平臺提供的工具來開發軟件產品即可。

  • 而租用軟件就更好理解了,目前絕大部分普通用戶接觸到的電子郵件、網上辦公系統,或者網絡遊戲就屬於這種類型。

也就是說,無論你是企業還是個人,通過按需使用公有云,就可以減少購買不必要的計算機軟硬件,從繁雜的系統運行維護中解脫出來。

你也許還記得一句話,“這個世界上只需要5臺電腦就夠了”,據說這是在70多年前,當時的 IBM 董事長 Thomas J. Watson 說的。

這話後來被不少人拿來當玩笑,因為在這之後,很快就迎來了計算機產業突飛猛進的發展,計算機變得越來越小、計算能力越來越強,而更重要的是計算機也越來越便宜了。

從剛開始少數的政府部門、科研單位或大型企業在使用,發展到現在,微型 PC 機和手機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手機其實也是計算機,而且現在一臺普通手機的計算和存儲能力,都比當年的電腦強多了。另外,不少企業也擁有了自己的服務器,全世界的計算機起碼是數十億數量級以上了。

但是,在今天看來,Watson 可能是對的,如果雲計算平臺繼續發展,你可能就不再需要自行購買計算機了,而是需要一個顯示屏,通過網絡來獲得你需要的功能。

我在科技特訓營的課上就講過,從目前國外最流行的雲平臺來看,亞馬遜、谷歌、微軟、IBM、Facebook,常用的也基本上就是這5、6個,所以我們一直強調,預測未來要註明時點。

二、雲計算平臺的市場現狀

既然今天雲計算平臺這麼有前景了。那麼,現在都有哪些企業在提供雲計算服務?它們已經發展到什麼程度了呢?

可以說, 雲計算平臺基本上都是巨頭玩家的遊戲了。

在國際上,基本上是亞馬遜、微軟和谷歌三足鼎立的狀態。

目前從體量和成熟度方面都佔據了老大地位的,是亞馬遜的 AWS,Amazon Web Services,中文是亞馬遜雲計算平臺服務,他們不停地發佈服務白皮書,制定行業標準,成為了規則的制定者。

而微軟和谷歌也一直在追趕,利用他們在其他方向的技術底蘊,對亞馬遜發起挑戰。谷歌進入市場比較晚,但憑藉強大的技術實力,谷歌雲計算平臺的增長速度超過了亞馬遜和微軟。其他巨頭企業還包括 IBM、Oracle 等,都有服務自己客戶的雲計算平臺。

以上都只是基礎設施服務和平臺服務層面的。

而在軟件服務層面,也有一些傳統巨頭參與,例如 SAP,SAP 是全球領先的企業管理類軟件提供商,它為許多大小企業提供資源規劃、客戶關係管理和供應鏈管理等方面的軟件,它2012年推出的雲平臺,為企業用戶建立個性化、協作化或者移動化的延伸應用提供了便利。

而國內的情況又如何呢?

目前阿里巴巴的阿里雲比較領先,2017年,阿里雲在國內公共雲市場的份額達到47.6%,遙遙領先於其他對手,阿里雲在國內有先發優勢,並憑藉阿里在電子商務、金融保險等領域打下的基礎,開始滲透到各行各業中。

不過阿里雲也不乏挑戰者,騰訊、華為以及傳統電信運營商都在試圖挑戰阿里雲,同時,亞馬遜的 AWS 在中國的本地化情況,也是一個不確定因素。

三、雲計算平臺的核心價值

那麼,到底是什麼驅動了雲計算的發展?又是基於什麼原因,各大 IT 巨頭都在爭奪老大的地位呢?

驅動雲計算發展的,是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時代的來臨,它所要求的存儲和計算能力決定了這必定是一個雲的時代。

在“前哨大會·2018”上,我提出了十個未來科技趨勢,其中有兩個是關於人工智能的。

  • 一個是人工智能的平臺機會是屬於大公司的;

  • 另一個是隨著這個平臺的發展,會造成人工智能的各個行業機會出現井噴。

而人工智能所依賴的深度神經網絡算法,需要大量的數據和高性能的計算進行模型訓練,這就對計算機的存儲和計算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

對於中小企業來說,建造自己成規模的人工智能系統代價是很高的,而業界巨頭的雲服務系統,擁有超大規模和計算能力,並且每年都有巨資投入來更新,中小企業在他們的雲系統上搭建機器學習系統,就變得十分容易了。

事實上,人工智能與雲計算的結合,已經在多個層面影響顯現。

  • 一方面,亞馬遜,、谷歌等主流雲提供商,都開始積極把各種人工智能需要的加速器部署到雲端;

  •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產品的交付也開始搬上雲端,比如今年3月份,谷歌雲平臺上發佈了旗下 DeepMind 的 Text-to-Speech 的文字轉語音產品,就是基於谷歌平臺強大的神經網絡計算能力,讓機器學習語調、重音、節奏等這些因素,以產生接近真人一樣的發音,提高人機交互感。

同時,全球大數據市場規模在未來幾年內將增長迅速,各個企業需要有彈性的、可擴展的計算基礎設施,雲計算平臺恰恰能提供這樣一個供存儲、分析,更重要的是高性價比的服務。

四、關鍵的基礎服務商位置

目前, 國內外的 IT 巨頭,都在投入巨資來建設雲計算平臺,爭奪基礎服務商的地位。

這其中的原因,跟上一個模塊中我說的,各大 IT 巨頭爭相佈局下一代計算機的邏輯是一樣的。

你可以把基礎服務商理解為像水和電這樣的供應商。

在未來互聯網世界,誰佔據這個基礎服務,誰就在未來整個 IT 產業擁有了不可替代的基礎地位,之後的軟件和應用的發展,都必須依賴這個基礎。

當然,有可能有後起之秀因為做應用而成功,甚至做得比前人更大,但應用數量眾多,哪個應用會起來很難預測。

所以巨頭的態度是:

我把平臺做得更開放些,儘量吸引未來的成功應用都到我的平臺上來,這樣你成功了我也能分一杯羹。

而且雲平臺的特點是黏性很強,這樣成功者的利益可以被雲平臺長期共享,所以現有的雲平臺才會顯得對應用特別友好。

那麼,雲計算平臺發展到什麼程度了呢?

實際上,目前雲端的應用,大多數所做的仍然是最基本的計算和存儲,主流的平臺仍然是在做更好的硬件虛擬化。

即便如此,雲計算服務還是向著實用化方向發展,未來將推動更多應用場景的產生。

2018年2月,谷歌宣佈將它的 TPU 對外開放,TPU 叫做 Tensor processing unit,中文是張量處理器,是一款為機器學習特別定製的芯片,通過雲平臺使用 TPU,機器學習的計算速度將大大提升。

當年阿爾法狗戰勝李世石的時候,TPU 就是其中一個核心的部件。

對如此強大的資源進行開放,將會極大地推進人工智能在各行業中應用的發展。

谷歌稱,他們會在今年繼續提升雲服務平臺的計算能力,讓我們繼續期待。我會在第三講更詳細地介紹 TPU。

五、雲計算平臺的發展趨勢

1. 雲計算把計算資源集中到少數幾家數據中心

首先,雲計算服務由幾家巨頭壟斷的態勢可能將會越來越明顯。

IT 巨頭依靠其雄厚的資金、強大的技術優勢和巨大的用戶群,佔據了絕對的統治地位,小公司幾乎沒有生存的空間,很可能將來世界上真的只剩下幾臺大電腦在為我們提供雲服務了。

如果小公司在私有云和具體某個行業領域裡深耕細作,可能還有機會,但仍然需要考慮巨頭們強大的累積優勢,要形成足夠的差異。

大部分其他個人和公司,主要還是考慮如何更好地利用當前物美價廉的雲平臺,提高效率和降低自身的開支,從而可以專注於發展自己本身的業務。

2. 高速網絡的大發展

未來的網絡帶寬將決定雲計算的發展。

雲計算的邏輯就是把企業的服務器全部放在雲端,那麼當所有服務器都集中到幾大雲服務商的時候,網絡就成為限制這一發展的最大瓶頸,而連接雲計算數據中心的高速網絡,就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目前,在此領域領先的是 Mellanox 和 Arista 這兩家網絡設備提供商。

3. 未來競爭的核心在於應用場景

當網絡帶寬可以滿足要求後,競爭將更多集中在應用場景上的創新,因此,與應用場景結合的垂直雲服務將更有前景。

目前大家能預見的應用是醫學圖片識別、法律文本、金融分析等,很多其他應用還有待開發和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