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晚婚的年輕人,恭喜你



最近人民日報公佈的一組數據裡提到,從1987年到2017年,年輕人的晚婚趨勢是越來越明顯了。

尤其是在現實生活中,父母的催婚電話一個不落,七大姑八大姨愁得不行,身邊的朋友更是叫苦不迭......

李宗盛在《晚婚》中唱道:

我從來不想獨身,卻有預感晚婚。我在等,世上唯一契合靈魂。

知乎上有個問題問:“今年大學剛畢業,家裡已經開始催促結婚,不停強調晚結婚會令我後悔,請問晚婚的你們後悔嗎?”

有個回答說:“導致後悔的,不是晚婚,而是湊合。到了年紀很大的時候,人可能會承受不了社會壓力,湊合一下,隨便找個人結婚。這樣的婚姻,可能合適度很低,就會後悔。”

這句話幾乎說出了我身邊朋友的心聲,無論是“我還不著急”,還是“我很享受現在一個人的狀態。”

她們的潛臺詞都是:“我還不想湊合。”

“活到法定婚齡就要去結婚,是不是活到平均壽命就應該死了?”一個摩羯座毒舌女友這麼回覆我。

“我25歲才(碩士)畢業,一無所有,我拿什麼給人家安全感?”同在一個微信群裡的剛畢業不久的男生說。

還有一個剛過30歲的姐姐笑著跟我說:“30歲不是人生的deadline,不要搞得過了30歲再追求愛情和事業就跟腦子有病一樣。現在說得好像30歲之後不配擁有自我價值,就只剩下為上一代下一代發光發熱了。”

跟閨蜜聊起來過完這個元旦,又要長了一歲了,我說你害怕嗎?她說,我很享受一個人。

“那遇到很喜歡的人怎麼辦?”

“很喜歡就克服一下。”

所有的晚婚,不過是8個字,“你能不能,我能不能”。

為了那一次的契合,花時間等待,花時間來練習,花時間去相遇。

或許用數字和邏輯來分析感情,是世俗最大的惡意。

我害怕的並不是晚婚,而是為了感情追逐大半生,才發現把自己給弄丟了。

我害怕的,是我拼盡全力找到了我想要的人生,卻僅僅因為獨身,就被別人定義成loser,他們從來都不瞭解,我是如何艱辛才能在世俗中找到理想。

我害怕的,是花時間在等待的時候,被別人覺得可恥,是需要把自己的人生打扮得儘可能光鮮,是為了給別人一個交代。

蔡康永說過一句話:“把一切幸福的可能,賴在對方的身上,這是寵物才有的、無奈的特權。我們是寵物嗎?不是,我們自身就是人,我們要自己設定幸福的標準,不一定要達到。只要逐步接近,就會感到幸福。”

如今的年輕人對於晚婚,是一種莫名篤定的“預感”,簡直穩、準、狠。

對於他們來說,一部分來自家庭、戀愛等舊有的經歷,讓他們不敢結婚;另一部分,不過是不想將就罷了。

哪裡會有人真的願意孤獨終老啊。

有人說,每次加班到凌晨在路邊等車的時候,會有想找一個人依靠的衝動;

有人說,每次看到父母年紀大了怕他們等不了的時候,會有早點結婚的衝動;

有人說,每次參加朋友婚禮的時候,也會有找一個人結婚的衝動......

但衝動只是一時的,大多數的年輕人迴歸到現實,看到暴漲的房租、瑣碎的工作、還有那些不斷上演的“閃婚閃離”戲碼.....他們就越來越不想結婚了。

李宗盛還唱過另外一首歌《給所有單身女子》:

好多事情要做 好多的日子要過 ,你有你的寄託 ,平凡如你 是非何必明說,單身女子的生活還算不錯 ,你現,在不想讓愛情擁有你 ,你對自己說你要獨立生活

18歲的時候,大概很想把自己的心事告訴所有願意信任的人,願意去擁抱的人,願意去付出感情的人。

20多歲的時候,卻真的明白了,“有些事你不必問,有些人,也不必再等”。

“往往愛一個人 有千百種可能,滋味不見得 好過長夜孤枕”。

“讓我搽去臉上脂粉,讓他聽完全部傳聞”。

《晚婚》中,感觸最大的是這兩句。

愛到不合適的人,比不愛人更艱難。

我們總要留一些時間,給自己去坦蕩面對,給對方一個成熟過後的決定。

哪怕無人等候,依然要向前越過山丘。

就像影視劇裡說的,罐頭是在1810年發明出來的,可是,開瓶器卻是在1858才被髮明出來,很奇怪吧?

可是,有時候就是這樣的,重要的東西有時會遲來一步,無論愛情還是生活。

有一個很常見的現象是:大家都在結婚。

翻翻朋友圈,大學同學XXX下週要結婚了、同事的老婆這周要生孩子了.....

你會發現,身邊的人都在忙著結婚生子,不知道他們是因為愛到必須用婚姻來表達,還是因為日子無聊、無趣,反而更映襯你一個人的不合群、落寞。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越來越多的人都把婚姻當作是“最終目的”,卻忘了婚姻應該是人們通往“幸福”的手段,結果彼此都大失所望。

總以為婚姻可以填滿人生的空缺,然而有時候製造更多遺憾的,偏偏是婚姻本身。

知乎上有一個提問:原生家庭對孩子會有什麼負面影響?

下面有一個回答令人印象深刻:

最大的負面影響就是恐懼婚姻,或者說根本就恐懼跟人建立過於親密的關係。立志先立業後成家,即使我是個女生,真希望結婚生子也需要考資格證。

但其實,這樣的事情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在少數。

不得不承認,萬事順遂只是美好的願景,缺憾才是人生的常態。

現代的年輕人普遍認為,比起戀愛和婚姻,保持經濟獨立才是最重要的。

我們可以先來看一組數據:

在英國,有2000名成年人參與了一項關於婚姻看法的調查。

結果表明,18-24歲的年輕人最不可能因為“尋求經濟保障”而結婚。

除了經濟獨立以外,45%的人覺得不需要用結婚來證明雙方的愛。

沒有適合結婚的年齡,只有適合結婚的感情。

“婚姻無法使你完整,讓你完整的是你自己。愛情無比深奧,但——婚姻不是。”

不要讓任何人阻礙你的選擇,比起是否晚婚,最重要的是,你是否已經找到自己想過的人生了。

先把自己變成Mrs.right,

再慢慢遇到你的Mr.right。

任何人都擁有選擇單身的權利,尤其是現代女性,她們中有的人明明優秀且獨立,卻因為“30歲”這個數字被硬生生地貼上了“大齡剩女”的標籤。

梁文道曾經在節目裡說:

在我看來大齡剩女根本不是個問題。人家女人多大歲數、有沒有伴侶、結不結婚,關大家屁事。這個社會剩下一大堆渣滓呢,你關心那個好不好?

因為30歲沒有嫁人而被稱作“剩女”,就是對女性最大的偏見。也正是這種“偏見”,現代人的婚戀關係尋求的只是“湊合”,而不是“契合”。

婚姻就像是漫長人生裡最大的一場賭博,但結果卻要在這漫長的一生中慢慢展現。

所以在未遇到能和自己靈魂共振的那個人之前,一個人的自由其實遠勝過兩個人的煩惱。

無論是戀愛、結婚還是生子,它們都只是你人生裡的一道程序,從來都不是你人生的必需。

真心很貴,晚婚也不是在逃避,而是在盡全力對自己的真心、人生負責。

願你:眼光有深淺,忖度有分毫,看人有標尺,自我有清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