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元春的真正死因不是病逝,而是暴卒,原因太寒心

贾元春的真正死因不是病逝,而是暴卒,原因太寒心

文\萧梦

我们看宫斗戏《甄嬛传》时,里面有一个细节,那就是盛宠骄横跋扈的华妃,因为失去了兄长年羹尧的庇护,瞬间变得什么都不是了,尽管皇帝还爱着她。我觉得皇帝这一刻的爱早已变味,已经算不得爱,只能是愧疚,毕竟他亲手毁掉了华妃做母亲的权利。如果说华妃的死让人太过心寒,那么红楼梦中贾元春的死更是让人寒心。

贾元春的真正死因不是病逝,而是暴卒,原因太寒心

贾元春在红楼梦开篇的时候已经进宫多年,秦可卿死后,沉寂多年的贾元春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盛宠,被加封为贤德妃,回家省亲的排场,更是说明这个贵妃此刻的盛宠。

贾元春的真正死因不是病逝,而是暴卒,原因太寒心

有人说贾元春的盛宠,不是因为贾家,而是因为舅舅王子腾的升职。其实在那个政治利益为一切的时代,任何后宫的晋升都不是那么简单,都会有各方的势力交错,当然也有仅仅凭借皇帝的万千宠爱而升职的,只不过这样的女子每个朝代都有,但都属于少数。按照贾元春的贵妃身份,应该是尊贵无比的,但李纨却曾经把她说成是王妃。

贾元春的真正死因不是病逝,而是暴卒,原因太寒心

原文如下:探春笑道:“还不知得个什么。”伸手掣了一根出来,自己一瞧,便撂在桌上,红了脸笑道:“很不该行这个令!这原是外头男人们行的令,许多混帐话在上头。”众人不解,袭人等忙拾起来。众人看时,上面一枝杏花,那红字写着“瑶池仙品”四字,诗云:日边红杏倚云栽。注云:“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大家恭贺一杯,再同饮一杯。”众人笑说道:“我们说是什么呢,这签原是闺阁中取笑的,除了这两三根有这话的,并无杂话。这有何妨?我们家已有了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大喜,大喜!”说着大家来敬探春。

这段话有些与前文矛盾,贾元春在书中的身份一直都是宫中的贵妃,可到了这一回,李纨却说贾元春是王妃,其实这只是作者的一种障眼法。作者的家族确实出了王妃,而不是贵妃,所以作者对王妃这个身份还是非常熟悉的,熟悉到脱口而出。

贾元春的真正死因不是病逝,而是暴卒,原因太寒心

曹家在康熙四十五年的时候,曹寅的女儿曾被康熙皇帝赐婚嫁给了平郡王纳尔苏,做为平郡王妃,曹雪芹的这位姑姑还为平郡王生下了一个小王子就是下一代平郡王福彭。因为曹家出了这么一个王妃,康熙皇帝不但给足了曹家面子,还赐宴让曹家九族普沾,风光一时。

正因为这位曹家的女儿做了王妃,而又刚好是书中贾元春的原型,所以作者才借李纨的嘴脱口而出她的身份。这样说不是贾元春被降级,而是作者的障眼法,目的是不让当局领导者对号入座,对曹家不利。

至于贾元春的真正死因,肯定不是书中写的那样突发暴病身亡,而应该是暴卒,原因太寒心。当了贵妃的贾元春,就如同在宫中得势的华妃一样,她们的身份背后是娘家的势力,她的荣辱也直接关系到娘家家族的命运。虽然华妃的死没有影响到她的家族,但不是皇帝太过心慈,而是华妃的娘家势力不仅仅年羹尧一个兄长,还有另一位势力强大的兄长,所以华妃的死并没有影响家族的利益。

贾元春的真正死因不是病逝,而是暴卒,原因太寒心

而贾元春就不同了,她的身份是贵妃,她与舅舅王子腾也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与贾家更是荣辱与共。当贾家开始出事走下坡路的时候,贾元春在后宫也已经出现了失宠的迹象,太监跑到贾府敲诈就是最好的例子。

贾元春的死因,有人分析是死于宫斗,而且死的时候已经有孕在身,这也符合她的判词。可见贾元春的死,与宫斗剧中的女主死法一样,后宫与前朝关系紧密,不管是哪一方出事都会牵连彼此。即便是贾元春死于宫斗,也是和贾家在朝廷的地位有关,与王子腾这个舅舅的官职也有关系,所以87版才安排王子腾先死了,然后贾元春就突然暴病身亡,而且死后还不提死因,不提谥号的事,可见很突然,也很奇怪,这也为贾家被抄埋下了伏笔。

贾元春的真正死因不是病逝,而是暴卒,原因太寒心

可见贾元春被降级为王妃不是李纨的口误,而是作者的障眼法。让人太寒心的是贾元春的死因,残酷的宫斗不仅让贾元春暴病身亡,而且怀孕的事也被这突然的暴病身亡掩饰,可见皇家的富贵恩宠都不是永远的,有时候残忍的让人心寒,贾元春的死就是最好的例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