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车的稳定性,耐用性,为什么德系车做不到?

小强车讯


显然

德系车造不出耐用,稳定性高的汽车这个说法是靠不住的,为什么呢?我说过一个观点,是以丰田为首的日系大多数遵循“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这么一个思想,就是注重稳定的技术的再延续,并不想德系车那么的激进而已。

德系车在更早的时候,生产的捷达,桑塔纳这些车型也是和花冠一样经久耐用的,但是后来大众集团在国内的快速发展,欲占领更多的市场,开发了更多的技术,比如褒贬不一的双离合技术,双离合技术在节能和换挡效率方面确实是要好于传统的AT变速箱的,执着于这个技术也是尝试新的改变。

上面的双离合只是其中的一个类子,包括宝马的漏油和奥迪的烧机油等等问题,都是在压榨动力的基础上出现的问题,前段时间的CRV的1.5T发动机为什么出现机油增多,发动机的不稳定,也就是因为近几年日系也在技术的革新,既追求地球梦的发动机高科技,又想节油环保,在革新的路上出现不成熟,乃至问题是肯定的。

日系车拿丰田来说,企业文化就是“精益生产”的企业文化,目前国内的很多企业也在学习这个,为什么呢?因为就是实现的利润的最大化,也可以理解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工作模式,追求模式化流程化,这样可以用稳定的技术生产出来更稳定的产品,获取更多的利润。

拿CVT变速箱来说,日系车的自动变速箱绝大多数都是CVT变速箱,只有扭矩不能承受的情况下,才是AT的爱信变速箱,手动的变速箱更不用说了。

所以德系车并不是造不出稳定可靠的汽车,日系车的质量也确实不错,只是造车的理念不同罢了,您认为呢?


66号车坊


先说一下日系车的特点:

  • 1、自然吸气发动机领域,特别是对于小排量自吸发动机来说,日系发动机的稳定性和耐用性的确是非常好。实际上德系之所以不遗余力的使用涡轮增压发动机完全是因为德系车在小排量自吸领域干不过日系,而面对欧盟日益严苛的排放规则,不得已才发展的。但是在涡轮增压发动机领域,由于德系经过多年发展,得到了大量的第一手实验数据,这方面日系车还需要完善。

  • 2、日系车的变速箱主要是6AT和CVT,对于6AT来说,虽然现在档位数量有些落后,但是匹配好的话,稳定性、平顺性还是非常好的,爱信的6AT是出了名的耐压,成熟。而对于CVT来说,其零件数量比较少,因此,故障率方面自然是比较低的。

  • 3、日本人的严谨使其在发动机新技术应用方面不是很主动,这里需要特别解释一下,日本对于汽车技术的研发实际上是有很多超前意识的,研发从不落后,但应用从不超前,既然自然吸气够用,何必用涡轮增压?既然CVT够用,为什么要用AT?既然AT够用,为什么非得用双离合?实际上这是日本车的常态,永远不会把最先进的技术率先投放市场,榨干现有技术的最后一滴利润。

下面再说说德系:

  • 1、相对于自然吸气来说,早期的涡轮增压的高温实在是难以克服,导致涡轮增压器十分脆弱,一般10万公里时就需要更换,但是目前涡轮增压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浮动轴承技术使得涡轮增压器的寿命已经可以做到和发动机同寿命,但是相对而言,涡轮增压器的高温仍然存在,在保养和使用过程中也需要额外的细心。

  • 2、德系车型的发动机温度控制比日系要高一些,日系的水温一般控制在90℃,德系车型水温一般控制在105℃,之所以这样做的目的是因为温差越大,散热效率越好。但是这样做的后果就是由于发动机温度相对较高,油封的密封等的耐久度就会受到影响。

  • 3、德国人对于新技术的应用是相对比较积极的,善于利用“市场作为评测手段”,无论是涡轮增压、双离合这些技术的成熟都是与市场的测试分不开的,特别是中国市场为德系技术的成熟,发挥了卓越的作用。


实际上,国人很喜欢用“年”来评测汽车的耐久性,比如,你这个车几年了,你这个车跑这么多年还没有大修?但是,准确、客观的评测应该是以公里数位依据,跑了3年,公里数不足5万,和跑了3年公里数10多万的,其发动机状态和耐久度自然是不一样的。

我是众口说车,对于日系和德系你怎么看?欢迎留言、私信。


众口说车


日系车与德系车是国内最受欢迎的两大车系,在国内具有主导位置,备受青睐。德系车与日系车之间的较量从未间断,但是就质量稳定可靠性和耐久性来看,日系车是好于德系车的。那么问题来了,为啥德系车不注重质量呢?

德系车并非不重视质量,质量是一个企业的立足之本,没有质量就没有市场,消费者不是傻瓜,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为何德系车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包括漏油、烧机油、变速箱抖动等问题。首先说德国的用车环境与国内用车环境不同,德系车为高速而生,而国内相对拥堵,路况也要差一些,并且燃油品质也存在差距,因此会出现一些问题,当然有些问题也有车企偷工减料导致的。



再来说一下德系车的质量为何不如日系车,一方面是德系车多涡轮增压发动机,高温高压的工作环境对发动机的寿命是一个考验,日系车多自然吸气发动机,技术相对更加成熟可靠。日系车的供应商更加稳定,变速箱方面丰田有爱信,日产有捷克特,而本田也是自给自足,并且多CVT无极变速箱,结构简单技术成熟,故障率还是非常低的。德系的双离合变速箱,也是为了避开专利保护而开发的,也是不想受制于人,研发时间不长技术不够成熟,因此出现一些问题。



德系车与日系车,各有优点不足。德系车注重性能与操控,而日系车注重经济实用,不同的造车理念生成不同的产品,造成不同的用户体验,至于如何选择还是要看需求,还是那句话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汽车选择上,一定要避开问题车,例如本田1.5T车型,大众干式双离合车型等等。


小强说说车


首先我不是德粉也不是日本粉。我想我回答这个问题应该会很公正, 德系车也没有比日系车差哪去。

1,日系车通常使用技术保守,都是使用比较成熟的技术,就拿发动机来说,日系车是最后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开始使用涡轮增压,甚至一度吵吵着不用涡轮增压,而德系车是最早使用,这样就导致的德系车的发动机故障率要高一些,而日系车的故障率就会低一些。
2,也就是说设计理念不同,德系车追求性能和品质。而日系车追求的是经济。话说回来日系车使用涡轮增压不也出现问题了吗?机油门事件。你看现在,双离合的推广,就是大众最早应用的,然后自主车型全面采用,但日系车现在很少使用。


3,德系车从底盘精密度和行驶品质来讲的话说,甩日系车一条大街吧!所以说,所以说不能说谁的耐用性更好,其实德系车的耐用性也不差,不见得比日系车差。几款经典车型对比的话,只能说日系车更加经济。而德系车更加注重品质和性能。


侃车自主派


日系自进入中国以后,造假不断、造谣不断、造孽不断,是非不断、害人不浅,谎言一个个都被戳破,目前稳定、耐用成了日系最后的一个谎言,就让我们用事实来分析一下。

一:日系车吹嘘科技领先,结果是近十年来德系一直引领着汽车界科技潮流;

二:日系吹嘘涡轮增压是日本发明,结果实际是欧洲人发明而且发明涡轮增压的时候日本汽车制造业还没有开始;

三:日系吹嘘日本车不用涡轮增压结果现在大面积的都开始应用了:

四:日系吹嘘日本的涡轮增压技术吊打德系,结果日系一用涡轮增压就大面积出问题(丰田日产抖动、异响、调教差,本田大面积积碳们熄火门机油门):

五:日系吹嘘丰田混动技术天下无敌,结果现在宝马、沃尔沃混动双擎技术性能远超丰田:

六:日系吹嘘安全碰撞测试成绩优异,结果近年来汽车事故死亡率日韩系一直是最高的,而且被美国高速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连续爆出碰撞测试加装防撞块集体测试作弊,再加上2015年国内C-NCAP碰撞测试爆出汉兰达测试作弊,反映出日系所谓安全性纯粹就是靠测试造假取的好成绩但又致死率最高的车系:

七:日系吹嘘油耗低,事实上除了减配车卡罗拉油耗低之外,其他级别车型最省油的没有一款是日系:

八:日系攻击德系烧机油,吹嘘日系不烧,结果经过调查,自2010年起到2018年4月,大众烧机油总共投诉664起,而日产烧机油1247起,所有德系总共烧机油投诉计927例,所有日系总共烧机油投诉计1503例,其中日产轩逸单一车型投诉就超过600例,几乎是大众所有烧机油投诉的总和,是名副其实的烧机油大王,同时日系烧机油投诉比德系严重得多。另外,2018年日系尤其是本田系及日产系又爆发了大面积的送机油事件及投诉。所以以后不要再说大众烧机油了,应该直接关心一下日系烧机油吧。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日系稳定、耐用的谣言,稳定耐用从来都不是日系的强项,他们所谓的稳定耐用其实就是小毛病少,这个其实只能说是一个优点,但和稳定耐用的概念根本不是一回事,什么是稳定、耐用?其实就是车辆在长期使行驶过程中始终保持了良好的性能、品质、机械素质、操控等综合表现,用什么来证明呢?那就要看看当今世界上那些行驶里程最长而且保持状态很好的车型是哪些,就可以分辨出来。

根据相关统计及记录资料,行驶里程最长且性能保持优异的有以下九款:

第一名:沃尔沃P1800S,行驶里程480万,这数字真可谓是恐怖,这辆车在过去的50年里面,平均每天行驶260公里!!厉害了!

第二名:1976年的奔驰240D。

第三名:一辆名副其实的老爷车,63年的普利茅斯,每周更换机油,每天清洗,真可谓是一个老爷啊。

第四名:生产于1963年的甲壳虫,陪伴了车主34年,作为当年限量1200辆的经典之作,在行驶了260万公里之后,被车主捐赠给了大众博物馆,如果在国内,呵呵哒,估计早被回炉多少次了。

第五名:这辆生产与1983年的林肯城市,曾经承诺终生质保,行驶里程达到了恐怖的210万公里,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上涨,因为车主么每年都要开着这辆车横跨美国数次。

第六名:世界上最浪漫的事情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行驶了160万公里的这辆福特野马GT,已经陪伴了这位老人60个年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记录还会被刷新。

第七名:萨博900SPG,这也是一辆89年的萨博汽车,160万公里的行程。

第八名:一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奔驰240D,这款生产与1983年的奔驰,深受主人喜爱,所以经常对这辆车进行改造,自行更换机油、维修发动机、变速箱等,这辆车如果按照古董车来出售的话,估计都值老鼻子钱了。

第九名:这辆生产与1990的本田雅阁,截止到2011年的时候,已经行驶了1613378公里,据说为此本田还给车主送了一台全新的2012款本田雅阁,其实这个行驶记录,国内很多出租车就能干到了,哈哈!

你们看看,这些最长纪录保持者中,德国3款,美国3款,欧洲2款,日版1款,日本这款的里程现在大多数出租车都可以做到,日系吹嘘的稳定耐用优势在哪里?

事实打脸吧?网络谣言一直不断,但这些谣言均来自于日系水军和不顾廉耻的被雇佣者以及大批的脑残粉,他们制造了一批批吹嘘日系抹黑国产及德系的谎言,这些无耻的谎言和每天在头条上的洗白并不能改变日系车动力羸弱、制动性能差、调教一般、用料廉价、安全性差、处处造假、步步吹嘘的买菜车本质,只是小毛病少而已,这种小毛病少也是因为不敢用新技术才有的现象,一旦上了新技术,日系出现的问题更多更严重,用上涡轮增压就爆发大问题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相信现实对比,不要轻信日本鬼子的谎言,不拿出诚意好好造车,就让他们这些坑害人的垃圾车系早点滚出中国市场。


两情自在闲庭步


稳定性,耐用性相对而言的!我举个例子,我们公司做日本机械零件,当时有一批攻丝时候底孔做大了!和日本客户商量将螺纹尺寸变大,但是不影响使用和装配,零件更加牢固!但是日本人死活不同意,他们解释是以后维修必须做同样孔和螺丝,不仅浪费材料,而且后期使用费用增加!日本汽车设计和制造时候每个零件,寿命,以及能承受多大撞击力和屈服强度(使钢板产生弯曲变形需要多大力),算的死死的,刚好够用就可以了。如果你是个老司机你会发现中国快二十年车龄还在马路上跑的有富康,塞纳,捷达,桑塔纳,polo 206,307,经典世嘉,爱丽舍,这些车型。日系车真的不是很多!我开了十几年车,看到的没多少!


完颜寡夫


这是一个很极端的问题,日系车、德系车、美系车以及法系车,一直以来都被拿来对比,什么日系车车皮薄,德系车烧机油,美系车油耗高,法系车审美差等等,这些都是一直挂在嘴边的话。至于问题上说的,德系车为什么做不到日系车那样稳定和耐用,这可能不是几百上千字能辩论得完的。

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固有的观念里,德系车都比日系车铁皮更厚实,用料更扎实,所以重量才更重。其实完全不是,日系轻并非全都是因为偷工减料,是有一部分轻量化设计在里面,车轻了以后油耗、动力都会有更好的表现。现在德系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也在大力的进行轻量化,现在日系完全不比德系轻了。

之所以说稳定和耐用,这不好说,德系车中的奔驰、宝马、奥迪、保时捷等,这些都可以说是豪车代表吧,从操控性能以及品牌上来说,可能一点都不比日系车差,然而德系车的烧机油事件却一直成为诟病。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德系车比较热衷于新技术的开发与运用,然而新技术的运用确实对于车辆的销售会有更多的卖点,不过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出现问题的几率要更大。

而日系车可能说的就是发动机吧,日系车在技术方面就有着谨慎、小心的特点,一般都是等待技术完全成熟之后才会在新车上配备,但车皮薄也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缺点,缺乏安全,当然这也可以说不是缺点,毕竟我上面有说过日系车之所以皮薄那是有道理的。

总之德系车与日系车的最大区别在于: 德系车的设计是以成本内的最大安全性为目标的,日系车的设计是以成本内的最高NCAP分数为目标的。这种设计理念决定了日系车跟德系车的安全性的不同。

Anywhere anytime,覆盖全国的移动互联网汽车救援网络平台,救援就在你身边,关键时刻显身手!回答车主各类养车用车急救问题,认为有用的请关注并点赞,谢谢!


孙行者汽车救援


我觉得不是做不到,只是关注点不一样而已,换句话说,每种车都有自己的卖点,日系车的卖点多是在耐用度上考量,德系车则偏向于性能或驾驶感受,他们都并不是没有技术或者实力去追求另一面,只不过那样铁定要增加汽车成本,售价提高,那么谈什么市场。

日本人太聪明,汽车发展原本是落后于欧洲国家的,更不要提与德国相比。所以日本汽车发展之处就没有说一定要与德国车比性能,因为那铁定比不过它,更何况德国车的口碑已经有了,市场占有率在那里,这就是先发优势,日本车后起,再与其比对方的长处肯定没有胜算。

所以日本车选择了汽车的另一个日益被关注的特性,那就是耐开和省油,至于汽车性能,在家用轿车上考虑那么多有什么意义?

那个时候其实大家对车的耐久性没什么关注,主要是没什么期待,大家车都是差不多,开个几年,多注意保养,还是问题不大。

但是日本车来了,说我的车保修年限和里程数是别人的1.5倍,放心的买我的车吧。

然后国际油价飞涨,日本人又开始疾呼,我的车最省油!

然后宣扬自己的溃能理论,车薄车轻有助于碰撞时吸收动能保护乘客,俨然在世界汽车工业上开始独树一帜,有了自己的旗号。

日本汽车的省油和耐开,在美国迅速占领市场,因为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能省点钱为什么不省?

德国车当然也能做到耐开和省油,但那必然要损失一部分性能为代价,如果想做到得而兼之,那代价和成本太高。

所以现在大家的策略是力争保住自己的个性,然后另一方面的优点也在向上靠,所以日本车也开始讲性能,德国车和美国车也把耐久性提上日程。

这也是中国汽车的困局,汽车的各个方面都已经被别的车占领并贴上标签,中国车很难挤出一块地,性能比不上德国车,品质比不上日本车,发动机都用人家十几二十年前的,怎么超别人车。

所以现在新能源车是个弯道超车的好机会,可惜我还是没看到中国车的脱颖而出,毕竟无论是电动车还是燃料电池车,汽车的机械性能到底还是基础。


行星超人


说说我的观点!

首先不是所有的日系车可靠性和稳定性都好的,也不是所有的德系车都不好,就算雷克萨斯全球第一可靠的牌子也有车型出问题,一辆车几万个零配件不出问题是不可能的,只要把故障率降低到一定的水准,都是属于可靠的!

日系里面以丰田本田的可靠性最高,其它品牌也不是很靠,但相比于德系、美系已经算不错了。我认为他们稳定耐用有几个原因,没有搬网上的文章,纯粹我自己的一些看法,要是不对请见谅!

1、使用成熟技术。一些新技术往往是德系先使用,然后美系,最后日系迫于市场压力才跟上的,很少有日系主动使用新技术。这也是德系出问题的很大一个原因,新技术的使用肯定会有一些问题出现的,再去解决,不然怎么推动汽车工业向前进步?你看丰田普拉多和陆地巡洋舰,简直就是稳定耐操的代表,可他们的三大件还是几十年前的技术,丰田的观念就是只要不坏比啥都重要。德系很早开始大规模普及涡轮技术,导致很多发动机烧机油、积碳、故障的出现,而丰田本田那时还在用祖传的自吸发动机,稳定可靠,油耗也不大,当然没啥问题。可是最近本田1.5T发动机问题,连发动机厂产的发动机都出现问题了,不是打脸是什么?出现这个问题也是用了新技术才导致的,老老实实用2.0的自吸不会出问题的,但为了竞争,不得不用新技术。

2、零配件供应。再牛的企业要想控制产品品质,就先要控制零配件质量,很多豪车就是因为小小的零配件缺陷导致出问题。本田是能自己造的全都自己造,这个很牛,上次高田气囊出问题了,本田被害惨,决定自己造气囊,好像全世界就几个企业能造吧,自己的配件自己造,当然匹配最好啦!丰田则是控股零配件供应商,你想成为丰田的供应商,要么被收购要么被控股,不然没戏。这样的话最好的东西当然只给丰田自己啊!举个例子,大众老朗逸的6AT是爱信的,使用感觉还不如卡罗拉的4AT,亲生的不一样!

德系就不这样了,大众、宝马很多东西都是采购的,虽然都是世界顶级供应商,但品质和匹配度与自己造的肯定不一样。大家知道路虎质量很不可靠吧,因为路虎几乎没啥东西是自己造的,都是满大街采购零配件,再组装起来的,拆开来看看零件有福特的、标志的。。。这不是我吹的,是有根据的!不信自己去百度!你说这样的车质量会好吗?

3、卖点就是可靠。这么多年了,不管在北美还是中国,日系车都是可靠耐用省心的代名词,德系则代表高性能、高技术,所以很多人买BBA、大众碰到小问题也能忍受,因为买之前就是冲着别的去的,都知道德系质量不是很可靠的,要是买了辆宝马,加速要10秒以上,你看他要不要投诉!反过来,你买了丰田本田,加速慢、配置差都没问题,只要可靠耐用就行了,买你就是为了图省心,所以要是出现质量问题,老百姓很难原谅,最近的本田1.5T发动机问题就是的!


就说这三点吧!不对之处欢迎指正!


會开车的猪


李老猫说车为你非专业解答各种选车用车问题

日系车的主要优点之一就是皮实耐用,品质可靠,小毛病少。在这方面丰田和本田都非常突出,大街上跑的老车大多是这两个品牌。像丰田的普拉多,汉兰达还有雅阁等等,开个二十万公里没毛病再正常不过了。

反观德系车尤其是中高端车型,小毛病多的简直了,让人怀疑人生,而且维修起来价格不菲。像宝马3系的E90漏油严重,奥迪A6又以烧机油闻名,大众高端suv途锐发动机进水,中端车中的迈腾帕萨特变速箱异响,顿挫。六年以上的德系中高端车型几乎没有不出问题的,反正不是烧就是漏。这样的表现完全让德国人严谨的灵魂从此无处安放,严重打脸。

整体上看,日系的皮实耐用和德系的小毛病多形成了鲜明对比,那是不是说德系做不出可靠的汽车呢。

这种说法也显示站不住脚,德系在国内初来乍到时靠的就是高品质和严谨,还有所谓的德味。像老桑塔纳,老捷达那也是开不烂的神车,到现在为止十几个年头的老普桑依然活跃在大街小巷。德系也是凭借着这些车型打下的坚实基础,才逐渐能在国内称霸。既然德系能做到高品质,那为什么不做呢。我想这也不难解释。

首先德系车车非常注重性能,和日系车在发展方向上也是截然不同的两条路。日系车重点强调省油,耐用,偶尔兼顾一下性能,大部分的日系家用车都是这个调性,你说普拉多在越野上真的有多牛叉吗,其实并没有,可能还不如哈弗h9,主要靠的就是稳定性,让人放心有安全感。但德国车就不同了,强调加速能力和极限性能,对发动机的压榨更狠,就像资本家剥削劳工一样,以最小的排量加最快的速度。长此以往就算是钢铁之身也难以承受,就不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了。

德系车很少用自吸发动机,大多都采用涡轮增压,德系的涡轮增压在参数上调的要比日系涡轮增压也要更大,自然而然发动机的工况环境也就更为恶劣,温度更高,压力更大,在高精度发动机组件中,一环出了问题,也就会导致连锁反应,从而影响稳定性。

其实德系车的最主要问题除了发动机就是变速箱,在其他方面都是无可指摘的。日本车变速箱多用cvt,大约能占到百分之七十左右,还有剩下的百分之三十,不是手动变速箱就是爱信的at变速箱。cvt结构简单,爱信的at也是最稳定的,手动也没什么好说的。但德国车大都用双离合,高端车用采埃孚的at变速箱,其中问题最严重的就是双离合,从研制开始到现在也不过十年多时间,在可靠性上虽然经过反复改良但依然不完美,异响,打滑问题突出,但越来越可靠也是不争的事实,在这一点上相信随着时间推移双离合变速箱问题会越来越小,逐步趋于稳定。有了稳定的变速箱,再稍微优化一下发动机,其实德系生产高品质汽车也并非难事。

纵观汽车市场,德国豪车占据了半壁江山,足见其实力,如果你说德系车做不到日系车的稳定性,估计没人会相信。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两个车系侧重点不同,可靠性只是一个方面,但在底盘稳定性厚重感,动力和豪华感上,德系都要明显强于日系。汽车制造作为一个繁杂的系统工程,即便是严谨的德国人也难免顾此失彼,毕竟车无完车嘛。不过还是期待德系车在注重性能的同时还是要提高对可靠性的重视程度。李老猫也非常期待一台几十万公里开不坏的德系豪车的出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