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90年代上大學的人,真酷!


這些90年代上大學的人,真酷!


1994年,上課時,女生周慧娟做了一個小動作,前排的陶璟發覺之後做出了優美的回應。

我在90年代上大學

本刊記者/毛翊君 圖/趙鋼

本文首發於總第871期《中國新聞週刊》


趙鋼用一臺理光5型機械相機對準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同學時,他剛上大一,上世紀90年代剛剛過了兩年。

那還是公費教育的末班車,學費只有象徵性的每年150元。而後兩年,費用往2000元以上猛漲,家長帶著現金擠在食堂臨時搭建的收費處,百感交集。學生入了學,軍訓時可以見到真槍,在長春市運算最快的電腦終端下見識到計算機,跳上交際舞,彈著吉他唱港臺流行歌,牽上了異性的手。

這一切瞬間都被趙鋼定格在了上萬張黑白照片裡。20年後,他從中選出百張,出版了《我的大學》。

男生女生

趙鋼在大學見過著裝最性感的女生,是在運動會的啦啦操表演上。黑色連褲絲襪在陽光下泛著光,整條腿型一覽無餘,上身是緊身連體衣。女孩們舉著花球,跳躍,轉身。

“男女授受不親”,是趙鋼上三年級之後記下的嚴肅訓誡。不被允許的行為包括男女生一起踢沙包、跳皮筋,這些舉止都有“過於親密之嫌”。十幾歲時,趙鋼對班上的女生有了好感,被老師察覺後,“早戀”像是一個罪名,安在了他身上。在他看來,這種罪名“不亞於偷盜和傷人”。

大學之後,大部分時候,趙鋼的同學們對於異性關係都還是謹慎的,戀情大多出現在大三大四。週末的交際舞會創造了一些機會,學生們小時候見過自己父母在單位組織舞會上跳舞,這種成人式的行為,新鮮又刺激。

趙鋼剛進大學時,班主任策劃了一場舞會,高年級的學姐來教新生跳舞,被稱之為“掃盲”。趙鋼所在那一年級最早的一對戀人,是在大一下學期跳出了感情,然後大家都知道,他們會一起上晚自習,一起看電影。

聯誼更加流行。一間男生寢室和一間女生寢室聯誼,兩個寢室的同學就可以同去郊遊和玩耍,這種方式促成了很多人走到一起。趙鋼同級一位同學和如今的妻子,就是當年如此談上戀愛的。


這些90年代上大學的人,真酷!


1992年,一場光電工程系新生舞會在老教學樓一間教室舉行,老師請來高年級女生教新生跳舞。

復讀後再讀大學的趙鋼已經二十歲,幼年的經歷讓他覺得自己跟女生交往有了障礙,在他意識裡,男女情事是羞恥的。高中同學彷彿有默契,避而不談感情。高考結束時,趙鋼記得一位同學說,“我上了大學,要先找個對象!”剛入學,趙鋼見到了89級、90級學長的戀愛,最為親密的動作不過是男生摟住女生的肩膀。

荷爾蒙很快召喚了他,圖書館期刊書架盡頭的窗邊,一個紅色大衣的女孩留著齊耳短髮、嘴唇微微翹起。趙鋼欣喜地發現姑娘和自己攝影協會的好朋友在一個班級,於是託朋友約了姑娘出來拍照。吹著大風的初春下午,陽光微暖,兩人沒說幾句話,一口氣拍了一個多小時照片,用了兩個膠捲,鏡頭裡留下了姑娘在樹蔭下的影子,趙鋼以為這樣就是表白,最終沒有了結果。


這些90年代上大學的人,真酷!


1994年,軍訓中女生們的姿態和笑容被照片定格。

這個女孩畢業的那年,一個名叫丁鳳園的新生入學,加入了攝影協會。已是協會會長的趙鋼出去拍照片、辦展覽,丁鳳園安靜地跟著。兩年後,趙鋼畢業,決定約丁鳳園去松花湖划船,回學校的路上,牽起了她的手。

畢業之後,趙鋼留了臺相機給丁鳳園,讓她繼續幫忙拍女生宿舍的細節和故事。最終,圖片記錄下了女生寢室裡輪流試換一件新裙子等等畫面,丁鳳園也成了趙鋼的妻子。

鏡頭下每個人都有差異

軍訓是另一則故事。教官和學生年紀相仿,領著大家去長春市郊打靶時,把56式半自動步槍上了刺刀,反覆喊:千萬不能對著人,然後遞了槍和彈夾,裡面是黃澄澄的五發子彈。

槍聲大得讓趙鋼一驚,遠處的標靶後面立馬塵土飛揚。打完子彈會報成績,打到別人靶上是常有的。這些留在了趙鋼記憶裡,等到下一年他開始拍學弟學妹的軍訓時,打靶項目被取消了。

這是1993年,一位學校武裝部的老師臨時代替教官來指導隊列。老師的語調是高亢的,他留著短髮,穿著皮鞋,舉起手臂伸出食指指向隊列,一位女生在嚴肅的隊列中笑起來。

趙鋼喜歡記錄統一操練之下每個人的差異。比如,教官做了一個軍體拳的動作,同學模仿之後,打出來是各式各樣的。在他的照片裡,他覺得這些是肢體語言表現出來的不同性格和習慣,甚至是地域和家庭背景的區別。他從這個角度開始觀察每一個人。

1995年以後,學生更活躍了。“89級90級的學生,我感覺他們就是大人一樣,非常成熟,好像很清楚自己來大學是幹什麼的,上課學習做什麼事都認真。1995年之後的學生更喜歡玩,成熟度好像就弱一些。”他對《中國新聞週刊》回憶。

趙鋼進大學是為了那一紙文憑而來的,他非常清楚,文憑意味著工作。但他更清楚,自己要留下一份主題性的攝影作品,之後走職業道路。

他的啟蒙者是愛好攝影的叔叔,他擁有一臺雙鏡頭的相機。叔叔給家人拍照的時候,趙鋼才有機會看見這個相機。它太過貴重,趙鋼沒有機會摸。那還是80年代,舉著相機來拍照的外國人也留在趙鋼的印象裡。

那會兒,在哈爾濱鐵路房產段工作的父親參加了單位的出國勞務派遣,到當時被認為富有的伊拉克做基礎設施建設。兩年之後,父親帶回了一臺日產理光XR7型相機,將近兩千元人民幣。

家中有臺國產傻瓜相機已是條件優越的象徵,手持進口單反的都是好單位的攝影師。初三畢業的趙鋼從父親手裡拿出相機,舉著變焦鏡頭給同學拍照,自然成為最被矚目的焦點。他去拍松花江邊的俄羅斯建築,拍春天公園裡的花。進了高中後,一位愛好攝影的老師把電教室的一角做成暗房,教會四五個攝影協會的同學把鏡頭裡的風景變成洗出來的照片。

豐富的自由

拿文憑和拍攝作品,構成了趙鋼大學生活的重點。他牢牢記下大學的規定,只要不超過四科不及格,並考過外語四級就可以了。

學院的廣播一早開始發送聽力訓練的無線電信號,在學校各處出現戴著無線耳機的學生。趙鋼學了小語種俄語,全校只有17人報名。列寧、高爾基的故事一直躺在課本里,俄語老師自說自話,學生睡倒一片,讓趙鋼清醒的永遠是下課鈴。

最後一節課,學生在課桌上備好了搪瓷碗,下課直奔食堂。趙鋼大一大二時,使用的還是糧票,男生36斤/月,女生24斤/月,可以用一塊二選擇炒肉片或者燒排骨,或者幾毛錢來一盤炒青菜,還有肉龍、油餅、饅頭、花捲。

有過一段時間,學生也在宿舍做飯。作為光電工程系的學生,在酒精爐上炒菜是個標誌性技能。1994年,一個女生炒菜時打翻了爐子,被酒精燒傷。炒菜從此被嚴禁。


這些90年代上大學的人,真酷!


1994年,91級的學生在宿舍打牌,那時流行“拖拉機”“鬥地主”。

宿管會嚴格管理的還有,把桌子拼起來打麻將,這隻能偷著來。光明正大幹的事兒,就是看電視。電視是宿舍條件好的同學自己買的,回來組裝了天線,大家湊一起看世界盃,看NBA,追電視劇《渴望》。也有男生為了週末的舞會有更好的發揮,在寢室裡拉著自己男室友的手練習舞步。如果想課外用計算機,需要提前花錢購買“機時”。

男生喜歡彈吉他,相互學。女生在一起織毛衣,看流行的文學作品。“上大學之前的生活真的是非常單調的,有些同學從偏遠的地方考過來,生活沒有太多選擇性。”趙鋼對跳舞不感興趣,也不喜歡看電視,為了拍照,他跟著泡舞場,跟著熬夜狂歡足球的勝利。

在大學校園裡,他們各自找到熱愛的事情,在宿舍轉呼啦圈,自己組裝音響開舞會,去錄像廳看片,花三五塊錢報名感興趣的協會,練習氣功。有男生偷著用望遠鏡在窗口看女生宿舍,有女生忙著在臉上鋪滿黃瓜片在床上做美容。也有人進了學生會,組織活動,檢查學生的日常行為,甚至打起領帶穿上西裝參加招待和應酬。


這些90年代上大學的人,真酷!


1996年,畢業時,火車即將開動,同學們依依不捨,不知道誰點亮了一隻打火機, 立刻就有很多打火機聚在一起。

打工是最時髦的事情,多半是做家教,在鬧市裡舉著牌子等待被學生家長相中。大二的趙鋼是在一個傍晚忽然被一箇中年教工找上了宿舍,對方聽聞他物理不錯,特意來邀請。就這樣,趙鋼賺到第一筆打工收入—— 一個月上了十節課,每節30元。

畢業是最忙碌的,答辯、拍照、喝酒告別、到人才交流大會找工作。有同學聚在宿舍樓下唱歌,有同學買來白T恤讓大家在上面籤滿了名字和祝福,有同學夜送離別的夥伴,用打火機聚出一堆光亮。


這些90年代上大學的人,真酷!


1994年,東北師範大學的女生在鬧市區打起了“家教”的牌子等人挑選。

趙鋼畢業以後回到學校找丁鳳園,他們在一間空教室約會。教室的牆上正好掛著一幅字,“業精於勤荒於嬉”。他忽然萌生自拍的念頭,拉著丁鳳園坐到那句話之下的課桌前,兩人把手疊在書上,側臉相吻。


這些90年代上大學的人,真酷!


1993年,校園裡練氣功的學生。

這些90年代上大學的人,真酷!


1994年,畢業的時候,同學們會買一件白色的T恤衫請大家簽名留作紀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