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不正經劇評《雍正王朝》22 一個醜人的執著

雍正治國開恩科,八爺鑄幣貓膩多。山西府庫虧空大,醜人殿前有話說!

接演前文,上集隆科多舉薦,諾敏出任山西巡撫。

從這集開始,隨著雍正登基,奪嫡之爭,即電視劇的前半部分也就結束了,後面講雍正如何治理國家,讓我們一起看看雍正治國。

這集諾敏上任山西,他上是帶著使命來的,山西府庫虧空,他的任務就是把虧空補上,限期是兩年。十幾年的虧空,兩年補上,這是非常艱鉅的任務,幾乎不可能完成。雍正是個急脾氣,可事情越大越不能急,急是要出亂子的。

大型不正經劇評《雍正王朝》22 一個醜人的執著

布衣徒步不坐轎,山西上任雞狗跳

雍正元年,幾件大事:開恩科,清理虧空,鑄新幣。

我國古代最早當官是靠推薦,大官向皇上推薦孝順,有才華的人當官,叫舉孝廉。推薦制執行時間久了,當官的家族,就一直能當官,叫世家叫名門望族。氏族的人再沒用,有特點就有人推薦,就能當官。書聖王羲之父子,就會寫字,當官連自己當的是什麼官都不知道,但依舊能當官。當不上官的家族呢,就一直當不上官,人再有德行有能力,沒人推薦你,就叫寒門。這個制度問題很多,一方面國家沒有人才可用,另一方面寒門的有實力的人太多,都當不上官,他們就琢磨造反。

後來煬帝就發明了科舉,之後當官都是靠科舉,一直沿用至今,叫考公務員。那會國家是三年開一次科舉。但有時候國家缺人才,或者新皇上登基,或者有大事的時候,都會加開一次科舉,給讀書人更多機會當官,皇上開恩加一場科舉,所以就叫恩科,雍正開恩科,這也是按定例辦事。

開恩科主考的人選,八爺推舉張廷玉的弟弟張廷璐,十三隆科多複議,張廷玉想反對,沒來得及說,雍正就定了。主考這個位置很重要,因為當了主考,考上的進士,以後就是你的學生,他們得找你拜碼頭跟你混,不管學生以後多厲害,見了當年主考,還是要稱老師。舊時官場,老師保學生,提拔學生,學生是老師的政治基礎,是相互依存的關係。所以當主考,是很好的發展個人勢力的機會。

張大人自己又推舉了李紱當副主考,李紱是三爺的門人,也是讀書人。這說下,張大人為什麼想反對,因為推舉的人是他弟弟,他得謙虛推辭一下,另外張大人已經是首輔,自己弟弟再當主考,這個事其實有點破例,並不是太合適,後來也的確出事了。

張大人太穩重,說話比較慢,顯然是還沒適應雍正的節奏。連這個事加上諾敏那事,雍正都是沒聽張大人意見,就直接定下來了。要是張大人嘴再快點,及時進言的話,我估計這倆悲劇都有避免的希望。

清理虧空這事,以前雍正還是四爺的時候,就想辦沒辦成。現在當皇上,他急切的本性就暴露了,限期兩年,還不讓抄家抵債。

大型不正經劇評《雍正王朝》22 一個醜人的執著

來來來,要麼交錢,要麼抄家,咱們非常民主

這有個問題,在前幾集的時候,四爺第一次催繳沒成功,當時康熙就是限期兩年都要求還上,現在十多年過去了,還沒還上,這就可以看出問題。官員們欠款,是群體性的,你要是給他緩,他就一直緩著,這也是四爺急了的因素之一。

雍正和康熙不同,那些功臣在康熙面前立的功,可在雍正面前沒有,康熙念舊情,雍正不念,康熙不忍心抄家,雍正挨個抄家。

但是如果說,這個事本來就不能完成,直接都抄家,難免天下百官不服。就像你讓百官學飛,飛不起來就殺頭,可人不會飛,殺頭也飛不起來,那百官就會說你濫殺無辜。

所以得立個典型,這個典型就是諾敏,所在的虧空最大的山西省。雍正的意思是:讓個能人把最難辦的山西辦了,別的省再辦不了,就不是事的問題了,是人能力不足。山西都能辦成,別的省誰辦不成就抄誰家。

鑄新幣這個事,也是通例。新皇登基,總不能還鑄康熙通寶,得鑄雍正通寶。

換新幣是必然的,但問題就來了,這個事雍正交給了八爺負責。八爺呢,不負使命,按銅六鉛四鑄出了極為漂亮的雍正通寶樣幣。給雍正一看,雍正說很漂亮啊,其實心裡想的是,終於超過我老爹了,就表揚八爺做事用心。但八爺這麼做呢,是別有用心的,這個事叫一個人看出來了,這個人就是接下來的重要角色孫嘉誠。

孫嘉誠向戶部主事阿靈阿,遞了個摺子,讓他轉呈皇上,反對新幣雍正通寶的銅鉛比例。阿靈阿是八爺的人,自然是跟八爺意見一致,就沒理他這茬。再說了,孫嘉誠一個小小的六品官,阿靈阿大司徒也把他當回事。但這個孫嘉誠是個二愣子,非要管。一個不讓管一個非要管,一個位高權重後臺硬還是滿人,一個二愣子啥也不怕非要硬剛到底,兩人就打起來了。

大型不正經劇評《雍正王朝》22 一個醜人的執著

我醜嗎,我媽說我可漂亮了啊

最後打到雍正面前,這孫嘉誠說話很直,直接問雍正,新幣是為了民間流通方便,還是粉飾太平。雍正現在是剛登基,他那意思是要做個愛民如子的明君,粉飾太平這種話,是他最不愛聽的。所以,當孫嘉誠指出問題,雍正反而不生氣了,只是表面上處理一下。

處理孫嘉誠的時候,隆科多看出雍正的心思了,建議雍正,他人雖然狂傲,但是說的也不無道理,希望皇上納諫。隆科多也是個會看風向的人,一看皇上上聽了,立馬二五八萬打起來。

咱們重點說幾個問題:一是孫嘉誠的建議。孫嘉誠告訴雍正,銀貴錢賤。原來康熙通寶,銅鉛各半,一兩銀子官價2000銅錢。老百姓手裡沒有銀子,平時用的是銅錢,到了交租的時候就得按官價,交2000銅錢抵一兩銀子。開始官員們收了銅錢,就會把銅錢賣到黑市,黑市一兩銀子800銅錢,2000銅錢就能買2兩半銀子,一兩交國家,一兩半就是自己的了。

黑市為什麼能收800銅錢一兩銀子呢?因為黑市收了800個銅錢,熔鍊後製成銅器,賣掉比一兩貴,有利可圖。這就是銅鉛比例的問題,銅五鉛五,尚且有利可圖,如果銅六鉛四,恐怕更多的錢就會被黑市重鑄了,民間就更沒有流通的了。所以孫嘉誠建議,銅四鉛六,那麼黑市熔鍊重鑄就無利可圖了。這樣的話,由於黑市不再熔鍊新幣,民間有更多的銅錢便於流通,百姓交稅的壓力也會小,另外收稅的官員中飽私囊就變少了。

那百姓為什麼不直接,用800銅錢去黑市換銀子,再交稅呢?這個問題劇裡沒給答案,其實很簡單,熔鍊銅錢是違反的事,就相當於現在的損毀人民幣。所以黑市不會大張旗鼓的找老百姓收銅錢,如果斷了官府的財路,官府會選擇性執法的。另外百姓手裡沒有太多的銅錢,一戶一年只交幾千銅錢甚至更少的稅,找百姓收銅錢,工作量太大,人力成本也高啊。官府的銅錢多,體量大,一次交易,就能賺很多,最重要的是官府必定有與黑市交接的一整條線路,要不然八爺怎麼會在這使手段呢。所以黑市是不面向百姓的,百姓只能以2000銅錢的官價,接受收稅官的剝削。

皇上是兩眼不聞窗外事,孫嘉誠說的是忠言逆耳,雍正就問八爺,你鑄的新幣,這個情況你知道麼?八爺的表情就像假裝網卡,掉線了。這事八爺心裡門清,我估計從孫嘉誠進來,八爺就開始想這個事怎麼解釋了。現在雍正問,八爺於是就把事,往新朝新氣象上引。銅多新幣好看,這關係朝廷的體面,我這麼做,也是給你掙面子,宣揚新朝新氣象啊。

大型不正經劇評《雍正王朝》22 一個醜人的執著

對不起,您呼叫的用戶已關機

八爺打馬虎眼,雍正也不好說什麼,畢竟為了這點事,也不至於跟八爺翻臉。但孫嘉誠的建議,雍正還是聽了,只是表面上停了他的職,畢竟他當面衝撞了上司、王爺和聖上,能懟的都懟了一遍。

還得說下阿靈阿,是八爺的人,也是個蠢人。孫嘉誠讓他給皇上轉呈摺子,你跟他打什麼架麼,打到皇上那,最後弄得八爺差點下不來臺。阿靈阿大人要是表面答應,回覆他先看看,把摺子扣下,拖著孫嘉誠,不理他,時間一長,孫嘉誠勢必想別的辦法,這事不就跟自己沒關係了麼。

再說孫嘉誠,這有個細節,孫嘉誠是康熙六十年的進士,雍正元年,當到六品,升官速度在那時候,算是飛快了,快到雍正都納悶。於是孫嘉誠就說了升官快的原因,本來考的是探花。主事的說,聖祖大壽,你長的這麼醜,站到新科進士的前面,有礙觀瞻,就給降到後面去了。按一般進士升官算快的,但是按探花,升的就算慢的了。所以孫嘉誠這個相當於現在考公務員,招上百人,筆試全國第三,結果面試沒過。

大型不正經劇評《雍正王朝》22 一個醜人的執著

哎呦,好漂亮的銅錢,一看就是古董吧

當然這不是我要說的重點,重點是孫大人的長相。孫大人長的醜,那肯定是天生的,可林肯說過一句話:四十歲後,你的面容就是你自己的問題了。林肯這話的意思就是,長的醜,也有你自己的問題。

中國古人一直是以貌取人的。淝水之戰那個謝安,發明九品相人;曾國藩寫了冰鑑一書,專門研究相面;古時候給名人相面的故事就更多了,曹操,劉統勳,袁世凱,我就不一一列舉了。所以以貌取人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一個人的面相其實是他長期表情的凝聚。而你長期的表情,就是你的心態,你的心態是由你學識修養生活境遇決定的,是由你的性格決定的。而性格決定命運,所以面相能在某種程度上看出來人的命運。

一個有能力,有氣度,能成大事的人,他一定也有一張,有能力,有氣度能成大事的臉。長的不好看,這裡面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後天性格的問題。別人咱們不多扯,主要說孫嘉誠,長的醜,他性格有什麼問題呢?就是偏激,上摺子,人家不給你轉呈,找別人轉就是了,跟本部堂官打架,這明顯不應該是大人們該乾的事。性格決定命運,孫嘉誠最後就死在,他這偏激的性格上了。

再說雍正,雍正剛當皇上,顯然心裡挺急,要親自接見所有要到任的州府縣官。還要通宵批閱奏摺。最後雍正在位十幾年,竟然活活累死了,可嘆啊。

孫嘉誠出了大殿,心態崩塌,想學古人先賢一頭撞死在門海上,也就是門外那些銅質鎏金大水缸。但還有點怕疼,正在這時被李紱攔下寬慰,然後八爺帶著人出來。李紱跟八爺寒暄,孫嘉誠脾氣倔,扭頭就走誰也不鳥,八爺身邊一個……貌似太監的官員還嘲笑孫嘉誠長相呢。八爺上去就一巴掌,義正言辭地批評了他。你再看李紱,禮貌而不失尷尬地微笑,內心不定怎麼說八爺虛偽呢。

大型不正經劇評《雍正王朝》22 一個醜人的執著

大缸啊大缸,你說我真的有點醜嗎

最後把本集的幾個鏡頭說全,雍正工作的間隙,跟十三下棋。十三讓他先下,而且每盤都跟他和棋。下棋要想贏一個人,只要棋藝比他高就行,可要想跟一個人和棋,那你得棋藝比他高很多才行。十三就比雍正棋藝高很多,但是十三就是不贏雍正,只跟他和棋。

雍正生氣不只是和棋,還有十三的態度,想進言卻非常小心。在雍正眼裡,你這磨磨唧唧就是看不起我,難道我就這麼沒度量嗎?雍正生氣,十三就藉機表達了他的自保之道,告訴雍正,我被圈進了十年,拼命十三郎已經死了。雍正想起,十三被圈進十年,受了這麼多苦,都是為了自己,對十三也就釋然了,於是十三從此以後就徹底安穩了。

還有個小bug,剛才轉場鐘響,雍正這裡說的時間申未時牌,給你們半個小時用餐。不但時間單位混亂,而且就半個小時用餐,時間也太緊了,讓我想到了初高中上晚自習。

再說隆科多,隆科多舉薦了諾敏,山西的官來他們家孝敬來了。這段是送禮受禮堪稱官場教科書:受禮的先說不要,我也是一心為公,送什麼禮;送禮的趕緊接,大人一向操勞國事,又對我們山西特別關照,其實也不是啥禮,就是按規矩,一點小孝敬,不成意思,留給大人賞下人用的,然後打開箱子,是一份厚禮;隆科多接著說,行了,這我就勉為其難的收下了,下回注意(還這麼送啊)。

教科書式送禮演示完畢,開始說正事。送禮說的事就是清理府庫虧空。隆科多推舉了諾敏,諾敏又要一年補足,山西官員完成不了,就來找推舉諾敏的隆科多問對策。那意思,隆大人你看,諾敏是你推舉的,現在這事我們沒法了,你給想個轍吧。

大型不正經劇評《雍正王朝》22 一個醜人的執著

你看,信我早就給你準備好啦

隆大人收人錢財,當然要與人消災。他就給山西出了個主意,意思是雍正想讓山西立個榜樣,你們現在把話說滿了,到時候辦不成,就掃了皇上的臉。你們得給皇上長臉,先把數對上。隆科多還給諾敏寫了封信,看後面的劇情,其實就是讓他借銀子先把雍正糊弄過去。

最大的亮點在最後,隆科多讓這人給諾敏家也送點銀子,這人樂壞了,隆科多這是脫光了一般的赤裸不要臉,夥同貪汙。這人高興是因為,按照各種潛規則來說,天大的事,有人收錢就有辦法。

再說張廷玉,得了雍正的指示,到孫嘉誠家。孫嘉誠真是個清官,家圖四壁,連茶葉都沒有,張大人來了,招待點白米飯蘿蔔絲,比當年四爺吃的都差遠了。當然張大人也不介意,吃的挺香,還調侃他。張大人能吃孫嘉誠的飯,說明張大人沒把他當外人,能調侃他,更說明張大人把他當自己人。

張大人告訴孫嘉誠:雍正採納了他的建議,第一批鑄錢,由一千萬枚改為一百萬枚,並且以後都按他的建議,按銅四鉛六鑄。這家裡有雍正通寶的,可以看看,確實沒有康熙通寶字跡清晰,明顯是銅的比例要低很多。

張大人接著告訴孫嘉誠:因為他咆哮朝堂,還要處理他。孫嘉誠聽了,仰天大笑,他是個偏激的人,這個偏激的人為了天下百姓受益,粉身碎骨渾不怕,還在乎什麼處理。

大型不正經劇評《雍正王朝》22 一個醜人的執著

我得意地笑,我放肆地醜,我才不作貪汙的狗

張大人一看,二愣子是二愣子,不過是個好二愣子,是個為國為民的二愣子。於是就宣佈了另一個聖旨,實補孫嘉誠為檢察院御史,正三品。實心做事的人,雍正確實不會虧待,三品是許多人混一輩子都當不上的,孫嘉誠一步登天了。

最後說一嘴八爺,沒爭上皇位,可雍正重用了他,提拔他當總理王大臣,讓他進了尚書房,掌握了實權。但是八爺身邊還有一群人追隨,而且他還繼續拉人。拉到李紱頭上,遭到了明確的拒絕。八爺現在是心還沒死啊。

本集完。

大型不正經劇評《雍正王朝》22 一個醜人的執著

無論如何,也要有一個美美的結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