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第5季最新辯題引發討論:「鍵盤俠」是不是「俠」?

昨天的《奇葩說》辯題是:“鍵盤俠”是不是“俠”?其實這個辯題天然地對反方有利,所以最後反方獲勝,可以說是在意料之中。

周Sir最贊成的是反方陳銘的觀點,他認為“鍵盤俠”不是俠,他給“俠”下的定義是“武力”、“行動”和“勇”,並且引用了韓非子的《五蠹》中的最早的一句給“俠”下定義的話來作為論據:“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在這個最初的定義中,“俠”是要用武的,是要有勇氣犯禁的。陳銘能夠引經據典,不愧為網友所稱的《奇葩說》最低估的選手。

周Sir個人也認為,如果按照“俠”的傳統定義的話,“鍵盤俠”不是“俠”。周Sir們印象中的“俠”應該是像郭靖、楊過一樣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應該是金庸小說中的那些仗義疏財、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俠客。或者是《史記》中重然諾輕生死的專諸、要離、聶政、荊軻等遊俠。“俠”在中國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是外在的勇和武,二是內在的信和義,這兩個基本點,在“鍵盤俠”身上都是不存在的,所以,“鍵盤俠”不是“俠”。

不過,如果從另一個網絡文化的角度來說,也許是另外一種視角。因為在網絡世界中,不僅有傳統意義中對對“俠”的定義,還有一種非常戲謔、無厘頭的“俠”,譬如“煎餅俠”、“西涯俠”、“鋼鐵俠”、“蜘蛛俠”、“蝙蝠俠”等等。這種新的“俠”的定義,開始於好萊塢的漫威系列電影。

在英文中,他們的這些“俠”其實對應的是“人”字,正如“蜘蛛俠”英文其實是“Spiderman”——“蜘蛛人”。可能因為在翻譯引進的時候,大家覺得“蜘蛛人”挺起來很奇怪,而漫威電影中的超級英雄跟傳統文化中的俠客一樣,都是“成年人的童話”,也都飛天遁地和行俠仗義,所以就入鄉隨俗,把這些“蜘蛛人”們翻譯成了“蜘蛛俠”。

“蜘蛛俠”之所以稱為俠,是因為他感染了蜘蛛的基因,“鋼鐵俠”之所以得名,是因為他的鋼鐵戰衣,“蝙蝠俠”獲得這個稱號是因為他的蝙蝠披風,所以“鍵盤俠”可以稱為“俠”是因為他有鍵盤,從這個戲謔的角度來看,似乎也能成立。

說完了“鍵盤俠”的得名,我們再來看看現實中的“鍵盤俠”。“鍵盤俠”在人們的印象中,就是哪種在現實中卑微怯懦,但是回到網絡世界,躲在鍵盤後面卻顯得勇武無比的人,《奇葩說》也有辯手指出了這一點。其實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因為畢竟在現實中行俠仗義的成本實在太高,在扶老太太這件小事都要顧慮半天的社會,讓一個人為陌生人打抱不平,實在是強求,而“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是“俠”之為“俠”的題中要義。所以周Sir認為,不能苛責“鍵盤俠”不算“俠”,因為蝴蝶飛不過滄海,沒有人會忍心責怪。

更多精彩文章,微信請關注:apricotopi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