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才會將王思聰培養的如此“奇葩”?

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才會將王思聰培養的如此“奇葩”?

王思聰

光頭俠說:如果說有1000萬個人愛他,那麼就會有1000萬個人恨他。天生招粉又招黑的體質非校長王思聰莫屬,而和尚我恨他,是因為他比我有錢。縱觀王思聰的發展史,他給我的感覺更像是一位敢愛敢恨的“屠夫”,若生在古代必定是一位手拿兩把“殺豬刀”,路見不平一聲吼絕對是逮誰殺誰的主。那麼我們知道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性格養成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王公子的“年少輕狂,口無遮攔”到底是如何養成的呢,我們來聽聽王健林的分析。

王健林:出國千萬別趁早,很後悔在王思聰很小的時候將其送往國外!

80年代的中國教育流行將孩子送往國外,也是因為如此,王健林人生中第一次“隨波逐流”,狠下心將孩子送往國外。我們來看看王思聰從小的出國留學經歷:在新加坡Swiss Cottage讀小學,在英國Winchester College讀中學,後在英國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讀大學。雖然都是英文看不太懂,但是我知道這幾所學校很牛X。

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才會將王思聰培養的如此“奇葩”?

王思聰給人的印象無外乎“有錢”、“愛懟人”、“脾氣差”以及“愛玩遊戲”,面對兒子的性格發展,王健林也一度苦惱,他自己曾經分析過王思聰養成如此性格的原因:第一是純粹的西方成長經歷,第二缺少父愛。

針對性格養成王健林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人性格養成最關鍵的時期是八到十五歲”,所以我們能看到王健林的性格堅毅、守規矩,這和他十五歲從軍入伍有很大關係。然而王健林面對自己的兒子卻將自己的理念推翻。很小就將王思聰送往國外,王思聰除了是生於中國以外,其他方方面面是個地地道道的“外國人”。

直到王思聰的性格養成,王健林想要將其改正已經是不可能的了。在一次採訪中,王健林悔恨到“現在回頭看,我可能有失誤的地方”,“如果說非要出國,那麼應該讓孩子在中國讀完中學,或者讀完高中後在出國留學,這樣他的心才會是‘中國心’,行事風格為人處世也不會如此‘西方化’”,王健林感慨道。

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才會將王思聰培養的如此“奇葩”?

王思聰

其實不止王健林一人,中國一直有著出國留學的熱潮,據調查顯示80%的國內富豪計劃把孩子送到海外讀書,千萬富豪送孩子出國留學的平均年齡為18歲,億萬富豪送孩子出國留學的平均年齡為16歲,出國低齡化趨勢明顯。這麼看來王健林在王思聰很小的時候就送往國外,已然是走在了富豪的前列。

正如王健林如今的反思,讓孩子出國留學接受西方文化的薰陶,本來是件好事,但是和尚建議各位家長,一

定不要讓孩子在16歲以下出國留學。在孩子“未成年”的時候離開家庭,一方面缺少父愛母愛,孩子長大後肯定會和家長疏遠,王思聰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另一方面,孩子這麼小出國,當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時,舉目無親只會讓孩子性格變得更加“古怪”。正如王思聰“毒舌”性格,如果不是王健林在背後做支撐,真不知道王思聰能“嘚瑟”多久?

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才會將王思聰培養的如此“奇葩”?

面對王思聰到處“惹是生非”,作為父親的王健林不僅沒有呵斥反而說道:自己不會管這件事,讓他們自己去處理,

孩子已經大了,自己不會去幹擾,對自己的孩子都會給予尊重!和尚我是非常贊成王健林的做法,現在的父母就是管的太多,才會將孩子培養成無獨立思考能力的“媽寶男”,比如最近比較火的電視劇《都挺好》中的蘇明成,蘇明玉評價他“30多歲了,沒有獨立思考能力,就像沒斷奶的孩子”,即使是蘇明成的妻子也批評到“什麼時候能長大啊,以後做什麼事能不能過過腦子”,這就是典型的“媽寶”。當蘇母過世後,蘇明成就如同斷了線的風箏,不知該往哪裡飛……

王思聰和蘇明成看似沒有太大關聯,但這兩位都是“家庭教育失敗”的典型案例。我們要給孩子足夠的自由,但同樣也不能缺少對孩子的關愛。原創聲明:本文作者“光頭俠”,和尚說教育,靠譜的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