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第5季最新辩题引发讨论:“键盘侠”是不是“侠”?

昨天的《奇葩说》辩题是:“键盘侠”是不是“侠”?其实这个辩题天然地对反方有利,所以最后反方获胜,可以说是在意料之中。

周Sir最赞成的是反方陈铭的观点,他认为“键盘侠”不是侠,他给“侠”下的定义是“武力”、“行动”和“勇”,并且引用了韩非子的《五蠹》中的最早的一句给“侠”下定义的话来作为论据:“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在这个最初的定义中,“侠”是要用武的,是要有勇气犯禁的。陈铭能够引经据典,不愧为网友所称的《奇葩说》最低估的选手。

周Sir个人也认为,如果按照“侠”的传统定义的话,“键盘侠”不是“侠”。周Sir们印象中的“侠”应该是像郭靖、杨过一样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应该是金庸小说中的那些仗义疏财、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客。或者是《史记》中重然诺轻生死的专诸、要离、聂政、荆轲等游侠。“侠”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外在的勇和武,二是内在的信和义,这两个基本点,在“键盘侠”身上都是不存在的,所以,“键盘侠”不是“侠”。

不过,如果从另一个网络文化的角度来说,也许是另外一种视角。因为在网络世界中,不仅有传统意义中对对“侠”的定义,还有一种非常戏谑、无厘头的“侠”,譬如“煎饼侠”、“西涯侠”、“钢铁侠”、“蜘蛛侠”、“蝙蝠侠”等等。这种新的“侠”的定义,开始于好莱坞的漫威系列电影。

在英文中,他们的这些“侠”其实对应的是“人”字,正如“蜘蛛侠”英文其实是“Spiderman”——“蜘蛛人”。可能因为在翻译引进的时候,大家觉得“蜘蛛人”挺起来很奇怪,而漫威电影中的超级英雄跟传统文化中的侠客一样,都是“成年人的童话”,也都飞天遁地和行侠仗义,所以就入乡随俗,把这些“蜘蛛人”们翻译成了“蜘蛛侠”。

“蜘蛛侠”之所以称为侠,是因为他感染了蜘蛛的基因,“钢铁侠”之所以得名,是因为他的钢铁战衣,“蝙蝠侠”获得这个称号是因为他的蝙蝠披风,所以“键盘侠”可以称为“侠”是因为他有键盘,从这个戏谑的角度来看,似乎也能成立。

说完了“键盘侠”的得名,我们再来看看现实中的“键盘侠”。“键盘侠”在人们的印象中,就是哪种在现实中卑微怯懦,但是回到网络世界,躲在键盘后面却显得勇武无比的人,《奇葩说》也有辩手指出了这一点。其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因为毕竟在现实中行侠仗义的成本实在太高,在扶老太太这件小事都要顾虑半天的社会,让一个人为陌生人打抱不平,实在是强求,而“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侠”之为“侠”的题中要义。所以周Sir认为,不能苛责“键盘侠”不算“侠”,因为蝴蝶飞不过沧海,没有人会忍心责怪。

更多精彩文章,微信请关注:apricotopi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