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複習有計劃,學習資料要取捨

高三複習有計劃,學習資料要取捨

鍾豔秋,畢業於四川重慶市第一中學,高考那年他以,681分的好成績,獲重慶市文科第一名。被錄取在中國人民大學國際經濟系,她的主要複習經驗是注重複習計劃和有選擇性的使用複習資料。

作為重慶市的文科“狀元”,鍾燕秋自有她的秘密武器,這就是複習,注重計劃性,合理安排時間,妙用複習資料。

一到高三,許多同學總感到時間不夠用,各科都要花時間花精力,因此,常常焦躁不安,疲於應付。時間分配常常是顧此失彼,時間花了不少,效率卻不高,而鍾燕秋卻不是這樣,她心裡很清楚,不論怎樣複習自己心中要有個譜。首先她對高考前的整個時期,各科複習做了一個大體的規劃,然後對每月每週乃至每天的時間,做了具體安排,安排時主要遵循以下三個原則。第一用最適合的時間做最適合的事情。第二,用最少的時間做最多的事情。第三,具體內容根據具體情況,做相應的變化。她覺得,一張科學合理的安排表,會為自己節省大量的時間,從而少走彎路,提高效率。

高三複習有計劃,學習資料要取捨

有些考生在複習中,總喜歡處,由著自己的興趣複習。來一個揚長抑短,鍾豔秋認為這種做法很不好,原因是新高考有桶板效,所以不應根據自己的喜好來分配精力和時間,而應注意均衡發展,在複習中千萬不能出現偏科現象。

她還認為在自己的薄弱環節上,注入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才最划算,也才能擁有與他人平等競爭的機會。這就是所謂的“全面發展”,但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又應該重點突出,這正是在眾多考生中,力撥頭籌的關鍵。所以考生在最後複習階段,不妨選取自己實力最強的一科,作為短期突擊目標,力求更上一層樓,擁有這一“殺手澗”,不但會增強自己對高考的信心,還能促進,其他學科的發展。

高考複習中總要看些複習資料,但如果對複習資料不加選擇,囫圇吞棗,還不如沒有資料。所以鍾豔秋認為複習資料不是萬能的,但沒有複習資料是萬萬不能的,關鍵在於對複習資料的選擇和應用。什麼樣的複習資料最好,她認為最好的複習資料必須直接針對高考,同時又適應自己的具體情況。她分析,高考題型年年變,但高考試卷所反映的宗旨、思想始終是不會變化的。這就要求我們通過分析能瞭解,高考考什麼,又怎麼考,及時把握高考動向,同時又對自己有足夠的認識,明白什麼樣的資料才是自己最需要的。這樣做,就能“知彼知己,百戰百勝”。既然是有選擇的,使用複習資料,就不在乎多而在乎精,鍾豔秋的數學複習資料就只有兩本,一本是各類基礎性知識,網羅了考綱要求的每章每節的各個要點,另一本是高起點,全方位的綜合題用書,他感到搞題海戰術是高三複習的大忌。

鍾燕秋的幾點複習經驗,很值得大家深思和借鑑,複習中還真有些辯證思想呢。

高三複習有計劃,學習資料要取捨

本文由尖子生是怎樣連成,煉成的原創,謝謝關注,尖子生願與大家共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