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經歷低谷 爲何小米能翻盤 三星 魅族卻還在掙扎?

國內手機市場戰火不斷,很多廠商都會因為自身的失誤失去市場份額,從而進入低谷時期。不過,很少有廠商能夠從低谷重新回到高峰,這樣的廠商比比皆是,國際上諾基亞、MOTO這些曾經的一線品牌,現在倫落得連三線品牌都不如。國內的就更不用說了,從波導到迪比特,再到這兩年的酷派,中興等,它們要麼在泥潭裡掙扎,要麼己經消聲密跡。

同樣經歷低谷 為何小米能翻盤 三星 魅族卻還在掙扎?

每個廠商走向市場低谷都有主觀和客觀的原因。小米在2016年因為市場判斷的失誤,銷量呈現斷崖式的下滑,同樣在2016年,魅族在風頭正勁的時候和高通纏上了官司,而新品又遭遇了市場的不認可,而三星在NOTE 7爆炸事件中對待國內外用戶的不同政策,同樣讓三星失去了大片的市場。在同時期間的華為、OV並沒閒著,他們猛攻市場,在守住原有陣地的同時,開擴並佔領了原本並不屬於他們的市場份額。在這樣激烈的環境中,小米為何能夠重回市場前列,這裡就有說道了。

讓產品迅速重回市場關注:

在遭遇了市場滑坡後,每家的想法都有自身的考量,三星把S8造出了世界級水準,不過,因為其爆炸門的餘溫還未散去,市場對其的擔心也讓它難以重回以往的熱情,而2018年的S9更像是在S8上的小幅升級。同時在市場的導向來說,全面屏己經變成了手機新品的標配,讓它的外型也很難再獲得像S8那樣的關注度。

同樣經歷低谷 為何小米能翻盤 三星 魅族卻還在掙扎?

2017年,小米高調發布了MIX 2,這個頗具爭議的設計在網上吵得翻天,卻意外贏得了市場的超高關注度,雖然還是小米一貫的“猴牌”,想買到只有靠搶,但是米粉的熱情空前高漲。從而帶動了市場。而魅族卻從一年14場發佈會,與小米的正面PK,到17年只能下探,主打性價比,在中低端市場尋找自己的存在感。而這一年,因為種種問題,魅族也在不斷的調整自己,不過,這調整期好像長了一點。一年多還沒有一部真正讓人眼前一亮的旗艦產品。從這一點上看,小米重新獲得了優勢也在情理之中。

而且,不同於三星和魅族主打手機類產品,小米在去年發佈了小米AI音箱,因為它的可玩性,讓其發佈至今還火在同類產品的第一線。使小米這個牌子在市場中賺足了眼球。

強勢開拓線下營銷:

不同於三星和魅族,小米一直以來對於線下都是有著很糾結的態度,而其在產品價位上的不同定位使它想進入線下實體店的步伐上困難重重,而三星和魅族早早的就進入了線下市場。也因為他們自身的問題,在市場銷量滑坡後,其維護一直沒有跟上。很多地區賣場裡,三星的專區專櫃己經被壓縮到了一個不再明顯的位置上,魅族在很多地方連正規的專櫃都難尋蹤跡,這些都看得出終端零售商對於這些產品的態度,銷量好壞也就不用多說了。

隨著用戶對於線上產品的理性迴歸,他們更願意去線下實地體驗,而導購更喜歡將自己的任務機型進行重點推薦。也許是看到了華為、OV在線下的強大銷售網絡所帶來的紅利。小米從2017年以驚人的速度開擴線下渠道,他們以小米之家,小米授權體驗店和小米小店,三級不同的經營方式滲透進入線下。讓用戶可以在四、五線這樣的小縣城也能以1799這樣的官方價格直接體驗併購買到小米 8SE這樣的產品。

同樣經歷低谷 為何小米能翻盤 三星 魅族卻還在掙扎?

令人驚訝的是它的擴張速度。一年前,雷軍說要一年開200家,3年計劃1000家,而截至今年5月31日,小米己經在全國開了382家小米店,而6月和7月全國又有大約120家小米實體店正式掛牌營業。而這些店,有很多都是從OV專營店直接轉變過來的,如果1000家的目標得以實現,那麼,華為用了五年,OV用了八年打造的線下渠道網絡,小米用了三年就完成了。而且在擴張過程中,米粉的助力又一次得到了體現。很多店在開業的時候,都有米粉排隊簽到。這種方式讓每家小米店或多或少都成為了當地的熱點,這著實讓其他廠商很是眼紅。

同樣經歷低谷 為何小米能翻盤 三星 魅族卻還在掙扎?

2018年的上半年,手機市場經歷了新一輪的洗牌,中興、金立都進入停產狀態,從2018年的第二季度來看,華為,小米和OV拿下了全國82%的市場份額!而這四家全部都是線下渠道主力軍。7月開始,各家都開始全面進入新一輪手機大戰,魅族將發佈自己的全新旗艦魅族16以證明自身的產品能力,而三星的NOTE9也將再次正面PK9月即將發佈的蘋果新機,而小米的重磅產品MIX3也將發佈,相信,隨著市場關注度的不同,這份數據也將有所改變。

市場裡沒有永遠的贏家,但是常勝將軍卻可以有。對於咱們老百姓來說,為我們真正帶來好的體驗和實惠的產品才是真正的常勝將軍。希望這樣的將軍越來越多,我們的選擇也能越來越多。

賣手機的聊手機,我是老機友,文章不好,歡迎批評!如果喜歡,關注我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