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族:困獸猶鬥

在小米 " 風光 " 的在香港 IPO 之際,小米的老師魅族,卻迎來成立以來的 " 至暗時刻 "。

2017 年底,從供應商端傳出魅族 2500 多家的線下專賣店關閉 500 多家。幾乎同一時間,魅族路由器不正當競爭被搜狐告上法庭。

2018 年魅族 15 發佈會過後不久,5 月 15 日,魅族宣佈人士架構調整。董事長兼 CEO 黃章仍然直接參與公司運營,楊柘任 CMO(首席營銷官),負責營銷。李楠任營銷中心 CSO(首席戰略官),負責銷售。魅族、魅藍事業部合併。

6 月 12 日,魅族 70 多家代理商發表公開信,表示對魅族專賣店定位、方案、規劃的質疑。同時對線上線下價格不統一,新品專賣店分貨比例,以及串貨管控不力的強烈不滿。頗有 2016 年底,樂視供應商圍堵樂視大樓的勢頭。

緊接著,一個月後,6 月 20 日,魅族再次發佈公司組織架構調整。楊柘任 CSO,不再兼任市場中心高級副總裁。李楠任 CMO 兼公司高級副總裁。郭萬喜任副總裁,負責銷售業務。這一次,楊柘和李楠的職位進行了對調。

7 月 5 日,楊柘被傳離職。儘管本人否認已經離開魅族,不過有接近魅族人士向藍鯨 TMT 記者透露,楊柘釘釘賬號已經註銷,離開魅族可能已經成為定局。

內鬥內行,外鬥外行

一位行業人士曾對記者說," 魅族的真實矛盾會愈演愈烈,且矛盾在不斷的激化。"

短短半年時間,魅族就進行了兩次架構調整,和 2017 年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2017 年,魅族就進行了兩次人員架構調整。5 月 9 日,成立三大事業部,魅族、魅藍、Flyme,黃章回歸。12 月 11 日,成立配件部、海外部。白永祥權利縮小,疑似被 " 雪藏 "。

可以說,魅族本身架構的矛盾、內部管理問題,再加上楊柘 2017 年 5 月加入魅族後。兩者產生的嚴重不良 " 化學反應 ",都讓魅族這兩年不斷的處於動盪之中。

年過 5 旬的楊柘,擁有豐富的手機營銷經驗。曾在蘋果、摩托羅拉、三星、華為、TCL 等多家大型企業供職。主導過三星的 " 心繫天下 W" 系列,華為的 P6、P7、P8、Mate7、Mate S 系列的產品營銷,其中華為 P6 的 " 美,是一種態度 ",G6 的 " 美,源自內心 ",P7 的 " 君子如蘭 ",P8 的 " 似水流年 ",再到 Mate7 的 " 爵士人生 " 均出自於楊柘之手。把華為 " 理工男 " 的形象弱化,注入文藝氣息,為華為核心 DNA 注入 " 以行踐言 "。在市場上穩固華為旗艦系列與高端產品的方面,功不可沒。

很多媒體人給予楊柘評價為 " 儒雅的文化人 ",確實,楊柘經常身著一身中山裝,手帶佛珠。無論是生活中還是對外演講中,經常哲學、美學、陰陽與營銷融會貫通。後來到 TCL,楊柘曾主導 TCL"Tout Comme La Vie 宛如生活 ",TCL750 沿用了華為的美好主旨,試圖提升 TCL 至高端市場。不過,由於銷量不增,營銷支出過大,僅一年時間楊柘便轉戰魅族。

" 楊柘到魅族之後,最主要的衝突在於文化、市場理念的衝突。魅族、魅藍目標客戶群是年輕人,楊柘的商務路線和魅族在磨合的過程中出現了問題。" 這位行業人士說。

2016 年李楠曾對媒體表示,年輕群體面臨消費升級,魅族會更好的服務於年輕人。而楊柘從三星、華為延續下來的 " 中年商務風 " 以及自身的 " 佛系 " 風格,與魅族青年調性嚴重 " 水土不服 "。有媒體人直言,和楊柘由於年齡上的差異,交流上存在代溝。

4 月 15 日魅族前員工張佳在微博上不認可楊柘入職一年的表現。4 月 17 日,魅族員工 @胖子二東指責楊柘團隊李某(女)傷人。將楊柘與魅族之間的矛盾輿論公開化。

不過,魅族內部的矛盾由來已久,楊柘可能只是一個導火索。楊柘與魅族的矛盾是魅族內部矛盾的一個縮影。魅族不斷的架構調整,相關架構帶來的適應期,都成為魅族隱形的企業耗損、企業成本問題。特別是,新的組織架構很可能直接影響到新產品的推出,企業的戰略能否延續。

魅族從進入手機行業開始就一直緊緊圍繞一個 " 鬥 " 字,不只是內部企業文化不融洽。在與供應鏈關係的處理上,也是一條路走到黑,不撞南牆不回頭。

魅族 " 萬年聯發科 " 的由來,就是因為從成立初期親近三星、" 屏蔽 " 高通得來的。從魅族第一款手機產品 M8 開始魅族就一直使用三星的處理器,直到 MX4,魅族才逐步放棄三星投奔聯發科。2016 年魅族與高通專利案鬧的最為兇猛的時候,11 月 Pro 6s 發佈會甚至仍然以聯發科芯片作為宣傳賣點,製造噱頭。儘管在 12 月魅族 " 認慫 ",兩家達成和解。不過縱觀 2017 年魅族發佈的 6 款產品中,只有魅藍 Note 6 一款手機採用了高通的 " 老古董 ",驍龍 625 芯片。

其實,聯發科的大量核心授權仍然來自於高通。在 2015 年 2 月商務部對高通整機收費,按照批發淨零售價的 65%,成為既定事實之後。魅族在既定規則下,依舊不斷和高通 " 擦槍走火 "。當時,通信專家陳志剛對於高通魅族糾紛,曾經發文,是應該支持(高通)強盜的規則還是(魅族)流氓的邏輯。

一位線下渠道商對記者表示,消費者在產品性能和品牌之間,更偏重於品牌。在市場機遇最好的時期,魅族手機沒有采用較好的供應鏈廠商。等到和解,也耽誤了自身發展的最佳窗口期。

無論是高通 " 強盜 " 專利案,還是楊柘 " 內耗 " 事件。無疑,魅族方面的損失更大。在 2016、2017 年最為關鍵的時期,給魅族整個企業產品迭代和品牌傷害都是無法補救的。

折戟高端,背離主流

2015 年雙十一期間,魅族短暫的一躍枝頭成為 " 花旗小妹 "。當時有媒體聲稱 " 中華酷聯 " 的時代即將過去," 花旗小妹 " 將成為主流。不過,2015 年,隨著樂視手機的攪局,打亂了魅族在市場上的節奏。2015 年中,樂視手機打響頭陣,一連推出了三款手機,樂視超級手機 1、樂視超級手機 1 Pro、樂視超級手機 Max。 年底,推出了生態補貼的千元機樂視超級手機 1s。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半年時間樂視的手機銷量就達到了百萬臺。

在這種 " 新物種 " 的攻勢下,魅族深感威脅。2016 年連著召開了 11 場 " 演唱會 ",發佈了 14 款新產品。魅族魅藍輪番登場。魅藍 Note 3、魅族 PRO 6、魅藍 3、魅藍 3s、魅族 MX6、魅藍 E、魅藍 U10/U20、魅藍 Max、魅藍 5、魅族 PRO 6s、魅藍 X、魅族 PRO 6 Plus、魅藍 Note 5。與此同時,弱化魅族 MX 系列,擴充旗艦 PRO 產品線。停止 Metal 產品線,以 E 系列取而代之。演唱會嘉賓從許巍、沙寶亮、羽泉跨界到王尼瑪、張全蛋。

有行業人士對記者回憶道,2015 年魅族獲得阿里和海通開元共計 6.5 億美元戰略投資後,2016 年魅族在資本泡沫瘋狂的驅動下,不知道想要做什麼,更不知道怎樣繼續經營。瘋狂的博眼球,發佈了十幾款產品,用戶卻一個都沒有記住。產品線凌亂複雜,互相交叉打架。就像沒有人帶頭的隊伍,胡亂的橫衝直撞。

" 上帝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 "。事後,魅族李楠也承認 " 是失誤 ",16 年不夠聚焦,17 年將會改變。

公開數據顯示,2014 年魅族手機銷量 400 萬臺左右,2015 年 2000 萬臺,2016 年 2200 萬臺,2017 年 2000 萬臺。而 2014 年到 2015 年後銷量轉折增長,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趕上了 3G 與 4G 換機潮的影響。根據賽迪相關數據顯示,2015 年 4G 手機銷量爆發式增長,銷量佔比由 2014 年的 21.4% 達到 2015 的 77.9%,GSM、CDMA 制式手機銷量下滑明顯。另一方面,2015 年魅族轉型 " 小而美 ",擴大產品線,推出了魅藍系列。

儘管銷量大幅度增長,天音控股、上海修桐等多家企業投資。魅族錢荒的 " 窟窿 ",在 2016 年元器件價格大幅度上漲的環境下,仍然難以填滿。根據天音控股公告顯示,2015 年魅族淨虧損 10.37 億元,2016 年上半年淨虧損 3.04 億元。2016 年底魅藍 Note 5 漲價,也側面說明,魅族並沒有像在媒體面前說的那樣,在 2016 年實現了盈利。

2016 年錯誤的對標了競爭對手樂視,忽視了小米等,真正存在 " 威脅 " 的廠商的存在。2017 年進軍高端市場,魅族 PRO 7/PRO 7 Plus 對技術趨勢判斷的失誤再一次使得魅族深陷泥潭。2880/3580 元的手機,2017 年 7 月發佈,9 月官方降價就達到 481 元。2018 年仍然在消化庫存,降價幅度達到 1600 元左右。成為手機歷史上 " 跳水 " 最快的手機。

第一手機界院長孫燕飆對記者表示,大量庫存對於任何手機廠商都是一個沉痛的打擊,一旦手機廠商出現庫存,所帶來的傷害不是在一兩個月就能調整完畢的。" 中華酷聯 " 格局的不復存在,以及金立整個品牌在市場逐漸失聲,都跟庫存的存在有直接關係。

到今天為止,PRO 7 系列已經推出整整一年,每一代產品都是有研發週期的。PRO 7 的慘敗和與市場脫節,對於魅族下一代旗艦機的研發必然形成阻礙。

" 魅族品牌支撐力不夠,產品性價比不高,創新技術的缺失。甚至市場營銷方面的投入,跟其他廠商都沒有可比性。沒有好產品,沒有爆款,以前的品牌和粉絲到今天為止已經寥寥無幾了。" 線下渠道商對記者說。同時他表示,就算魅族每臺手機提成較高,在沒有能夠 " 賣出去 " 的前提下,返點再多也無濟於事。

旗艦機對於每個廠商的品牌,在市場的定位和辨識度至關重要。2017 年在所有的廠商都在推進全面屏時,多攝像頭、AI 時。魅族卻在糾結於在手機後背添加一塊小屏幕,這不得不說是一項 " 反人類 " 的設計。在大部分人習慣於正面朝上放置手機時 ,魅族的畫屏通知根本無法 " 施展拳腳 "。2018 其他廠商在進一步探索如何讓全面屏面積更大時,魅族 15 還在糾結於 Home 鍵的觸感是不是比蘋果好。

" 魅族被遠遠地拋下了,OPPO 有 Find X,vivo 有 NEX。甚至小米、一些小眾品牌都有自己的標誌性產品,魅族卻什麼都沒有。" 行業人士說。

三星旗艦 Note 7 的失誤,導致三星旗艦產品半年的空白時期。後續 S 8、Note 8 及時補救下,才沒有徹底退出手機市場。而擺在魅族面前的卻是連續兩款旗艦產品失敗。在其研發能力和市場洞悉能力較差的情況下,如何在 2018 翻身對魅族並不容易。

" 魅族仍然需要聚焦,及時止血。鞏固華為暢想這段千元機市場,在萎縮的千元機市場蓄能。" 孫燕飆說。

當然,就像當年樂視手機供應鏈出問題,被曝光,導致一系列的資金鍊斷裂。不到一年的時間輿論迅速發酵,樂視手機永久退出市場。

今天擺在魅族面前的是相同的問題,再不 " 改變 " 就真的晚了。

本文源自藍鯨TMT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