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退位後,在當時還有多大的影響力?


中國是一個實行了兩千多年皇權的國家,很難想象溥儀退位時候的樣子

以現代人的思想對於皇權,皇帝什麼的概念是一種極為不屑的態度去看的,讀過書的人大概都會有這種觀念吧,認為古代人對皇帝的權威簡直就是一種愚蠢,這只是我們現在價值觀念的影響,實際上即使是現在的英國女王,日本天皇都對國家有著巨大的影響力。

中國是一個自古以來就有王權或者皇權的國家,從古到今,這種權力是逐漸加深的過程,秦朝的時候,三公九卿可能在朝廷上還有一定的地位,甚至造反什麼的,趙高還能指鹿為馬,到了明清,最大官的大臣,在朝堂上都只能跪著,皇帝已經成為神聖不可侵犯的存在了。

很難想象在一個實行了兩千多年封建皇權的國家,一下子沒了皇帝,對民眾來說是一種怎樣的影響。

一個皇權思想影響最深,在世界各國都走向資本主義的時候,最落後的中國,一下子推翻了皇帝,在民主政體上直接走向了共和,這簡直是不敢想象的,對於日本人來說,日本國家的影響力都沒有天皇重要,日本可以滅亡,但是天皇不能沒。在日本,永遠都是天皇第一,國家第二;對於英國以及其殖民地來說,英國也不重要,女王才重要,時至今日,英聯邦已經變成了英邦聯,但是女王還是過去的女王,依然受到其殖民地國家人民的愛戴。

皇權思想根深蒂固,溥儀在當時還是有一定影響力的

這種觀點並不是空穴來風,實際上在民國初年,儘管亂世梟雄,各色人等風起雲湧,但是溥儀依然是很多人心中的皇帝。

從軍政方面來說,袁世凱在當大總統後,逢年過節也要到紫禁城裡去請安,後來的北洋政權都將保護清朝皇室看作一定重要的事情。袁世凱死後,張勳率領鞭子軍乾脆開進北京,擁護溥儀復辟,儘管過程短暫,但是影響力卻是十分強大的,他讓人看到,皇帝還是有著巨大的影響的;馮玉祥1924年發動北京政變把溥儀趕出了紫禁城,張作霖得知後還破口大罵,後來見到溥儀,張作霖行的還是跪拜之禮。

從文化思想方面來說,民國是一個思想迸發的時代,皇權的意識逐漸薄弱,可是溥儀的年齡卻在增長,在他年幼時期丟失的東西,隨著年齡的增長,也逐漸增長,對於一個幾歲的孩子來說,當不當皇帝無所謂,但是對於長大的溥儀來說,復國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事情,除了溥儀,還有很多民國的人物都對皇帝念念不忘,其中就有民國大家王國維。王國維本身是漢族,是近代著名的學者,著有《人間詞話》等,並且接受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想的影響,還曾出國到日本去待過,就是這樣一個人卻是一個徹頭徹底的“滿遺”。1925北京大學邀請王國維擔任國學導師,王國維先屁顛屁顛的到已經被驅逐出紫禁城的溥儀天津住所請溥儀恩准,假如溥儀要是不讓他去的話,他說什麼也不會去的。

後來據說王國維的死也和皇帝有關,有種說法是北伐軍要打到北京剪了他的辮子,還有一種說法是怕北伐軍殺了溥儀,當然還有各種其他的原因。

只能說,溥儀在當時還是具有重大影響力的。

日本讓溥儀擔任偽滿洲國皇帝,正是基於這一點考慮

溥儀被馮玉祥攆出紫禁城是一件很大的事,在當時引起極大的轟動,移居到天津租界後,張作霖、段祺瑞、吳佩孚等都和其有一定往來,但是對溥儀最感興趣的並不是中國人,而是日本人,當時日本各大報紙都刊登關於溥儀的文章。

溥儀能夠到天津也是在日本人護送下去的,到九一八事變後,日本著名大特務土肥原賢二誘導溥儀潛赴東北,1932年日本扶持溥儀在滿洲地區建立了偽滿洲國。

在日本人看來,利用溥儀的影響力建立一個傀儡政權,溥儀是名義上的皇帝,實際軍政大權還掌握在日本人的手裡,這種想法的精妙簡直是無與倫比,在溥儀擔任偽滿洲國皇帝的十幾年裡,東北十分穩定,基本沒有大規模的起義和造反,可見日本人的算盤打得還是很好的。

當然,正是因為溥儀幫助日本人管理東北,即使是被誘導的,漢奸是坐實的,對於溥儀這樣的末代皇帝來說,悲劇也是註定的,想要不復國那是假的。慕容覆成了傻子,還坐著皇帝夢呢!


史論縱橫


古今中外,只要是皇帝,或者曾經是皇位的繼承人,那就一定有影響力。當年,崇禎皇帝的小兒子朱慈煥都已經七十五歲了,在清朝當了五十多年的順民。一直都隱藏的很好,尤其是見到康熙皇帝多次祭拜朱元璋,對大明的親善行為,以為自己這輩子可以善終了。有天晚上喝多了一點,跟人說起自己的小秘密。結果沒過多久這個消息就洩露了,山東有個和尚以朱五太子的名義起兵造反,震動了清廷朝野。

朱慈煥聽說了這個消息,趕緊就帶著全家老小搬了家。然而還是沒有逃脫清政府的魔爪,被官兵給逮到了。官府層層上報,一直報到了康熙的御前。康熙認為,朱慈煥雖然沒有造反的行為,可是不能保證他沒有造反的想法,為了保險起見,還是把朱慈煥給殺了。

鬚髮皆白的朱慈煥被押上了刑場前,眼看著兩個兒子被斬首後,自己又被一刀刀凌遲。至此,崇禎的子孫被徹底消滅。


朱某雖無謀反之事,未嘗無謀反之心;朱之父子不可宥。——《清實錄》

朱慈煥被凌遲處死的時間,是大清康熙四十七年,清朝入關都已經六十五年了。康熙本以為江山很穩固,可誰想,只要傳出大明太子的消息,立馬就是天下騷動。前朝皇帝或者皇儲的影響力之大,可想而知了。




溥儀作為前清的遜帝,他的影響力比朱慈煥要大的多。因為辛亥革命並不是一次的徹底的革命,革命黨只是在南方活動,而北方仍然掌控在北洋系手中。在北洋系裡面,擁帝派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群體。就比如北洋三傑之一的王士珍,跟毅軍和北洋軍都有點關係的張勳,就都是清帝的擁護者。雖然袁世凱逼溥儀遜位,但在這些人心裡,皇帝還是要有的。只要逮著機會,就會擁立溥儀復位。

袁世凱雖然是北洋系的扛把子,但是手下那麼多人對溥儀仍然抱有幻想,他必須照顧這些人的想法,否則北洋系就散夥了。另一方面,袁世凱為了當大總統,他也不可能跟溥儀和情室翻臉。於是,《優待清室條件》就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籤訂了。

(王士珍、張勳)

第一、清室退位後允許暫居官中,日後移居頤和園;

第二、溥儀仍用皇帝尊號,民國政府以外國君主之禮相待;

第三、民國政府每年提供四百萬兩費用,並特別保護皇傢俬有財產。

第四、溥儀宮中仍用宣統紀年,並且前清的有內務府、宗人府、慎刑司等衙門保留;

第五、溥儀的排場不變,紫禁城的城門照舊有護軍把守,王公、遺老依舊進出,照樣給溥儀下跪。甚至民國的北京政府官員,進宮也稱溥儀為皇上。



袁世凱死後,北洋系分裂。張勳逮著段祺瑞和黎元洪的矛盾,進京復辟。雖然這次復辟,溥儀只做了十二天的皇帝。但此次復辟絕非只是張勳一人之意,而是當時北洋軍閥各路大佬在徐州會議上一致通過恢復清室的提議。軍閥們未必真的認同溥儀這個皇帝,其中可能有著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因素在內。

但是,這也側面證明了溥儀的影響力仍然是巨大的。他依然是王公貴族,部分軍閥,文人士大夫,以及不少民眾的精神領袖,具有一定的號召力。而他的這個價值,後來也得到了日本人的認可!


第二次直奉戰爭期間,馮玉祥臨陣倒戈,發動北京政變,溥儀被趕出了紫禁城。不要以為這次驅逐事件,溥儀的特權就被全部廢除了。事實上,馮玉祥的這次政變只是減少了溥儀的一部分特權而已。根據《修正清室優待條款》的約定:民國政府每年仍然要補助清室五十萬元白銀;並另撥兩百萬元設立北京貧民工廠,儘先收容旗籍貧民;清室宗廟陵寢永遠奉祀;清室私產仍然歸清室享有。

事實證明,溥儀被趕出紫禁城後照樣過的是花天酒地的生活。馮玉祥減少溥儀特權,只是一種懲罰,懲罰溥儀的復辟之心。但要讓馮玉祥殺了溥儀,他也是沒那個膽子的。



(溥儀繪畫作品)

孫殿英刨了東陵後,溥儀視此事為平生最屈辱的事。此時已經是國民政府時期,溥儀的影響力大不如前,但是日本人在這個時候找到了溥儀。並在九一八事變後,擁立了他,建立了偽滿洲國。溥儀投靠日本人,雖然不少人都反對他,這其中還包括他的父親。但是投靠他的人也不在少數,足以可見其號召力之大。明知道是給日本人當狗,還是趨之若鶩。

日本戰敗後,蘇聯也攝於其影響力,並沒有殺他,只是遣送回了中國。關於他在新中國的影響力,可以借用上世紀五十年代某領導曾經講過一段話來總結。(不是原話,但大概也是這麼個意思)

溥儀這種人殺不得。不殺他,不是他沒有可殺之罪,而是殺了他一個人,第二個、第三個就要來比,會牽連一票人。殺了溥儀,對社會有什麼好處?反之如果不殺他,對他就行勞動改造,成功了,對社會有很大的推動作用。不成功,也只當是養一個閒人而已。



溥儀是幸運的,相比於七十五歲的朱慈煥還被清朝下令處以凌遲之刑,溥儀的一生,可以算是人生贏家了,皇帝中的戰鬥機。

清朝:當了三年皇帝,此生無憾;

民國:享受了十七年的《優待條例》,由民國政府撥付生活費;

抗戰期間:有日本人養著,雖然是傀儡,但皇帝架子不減;

二戰結束後:有俄國人養著,居然還打算參加蘇共,不想回國;

新中國:政協、文史專員,月薪一百元,撰稿另有稿費。

溥儀這種優厚待遇,歸根於他的影響力。而他的這種影響力,則源自中國兩千年以來的忠君思想。

大清雖然沒有了,但是旗人還在,滿蒙漢八旗還在,這些旗人只認溥儀。

大清雖然沒有了,可是忠君思想還在,老派學者、迂腐之人,只認溥儀。

大清雖然沒有了,可是溥儀這個前朝皇帝的形象還在,軍閥需要利用他,大搞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把戲。這種事,歷史上史不絕書。

大清雖然沒有了,可是溥儀的利用價值還是很大。不管是日本還是美、蘇,都對溥儀這張牌感興趣。

這麼多遺老遺少維護他,這麼多政治勢力要利用他。溥儀雖然退位了,但他的影響力卻依然很大,大到沒有人敢殺他……


Mer86


溥儀退位之後,在清朝遺民和北洋軍閥等圈子裡的影響力還是很大的。

舉個例子,溥儀生於農曆正月十四日,每逢正月十三日便成為遺民們的“萬壽節”。這一天,全國各地的遺民,尤其是京津地區的遺民,都會整肅衣冠,入宮朝謁。距離北京較遠的地區,則以群聚酬唱等其他方式為溥儀祝壽。集會時,一般在遺民私宅正屋的中央設立溥儀的座位,並掛上他的畫像或照片,燃燭薰香,然後,眾遺民按官品排班跪拜,三呼萬歲。跪拜時,為鄭重,一般要穿前清朝服。對此,遺民陳燮龍以詩紀之:“龍顏日角畫圖挎,燭穗爐香篆影斜。青瑣班行誰首列,白頭閒坐髮長磋”。

再舉個例子,溥儀的字其實寫得一般,畫也無甚高明之處,但大學問家羅振玉對溥儀的書畫非常珍視,他將溥儀“御賜”的"寒歲"匾額,特複製一件懸掛在天津寓所,而把原件裝裱珍藏起來。在天津日租界大羅天戲院內有許多古董鋪,羅振玉每碰到溥儀書畫,無論如何一定買回珍藏,其中一次還"偶得"溥儀賜給其師傅陳寶琛的一副對聯。

這種所謂“影響力”也讓很多人產生了幻覺,認為溥儀還有可能重新“復辟”。1917年,“辮帥”張勳帶兵進京,叩見溥儀,說“隆裕皇太后不忍為了一姓尊榮,讓百姓遭殃,才下詔辦了共和,誰知辦得民不聊生。共和不合咱的國情,只有皇上覆位,萬民才能得救。”溥儀說:“我年齡太小,無才無德,當不了如此大任。”張說:“皇上睿聖,天下皆知,過去聖祖皇帝(康熙)也是沖齡踐祚。”12歲的溥儀說:“既然如此,我就勉為其難吧!”

從此,溥儀走上不歸之路。


歷史有妖氣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這就是溥儀退位後影響力的體現。

在袁世凱的左右逢源下,清廷和革命黨人只好達成唯一的共識,選出一個兩邊都認可的領導人引領國家負重前行,在當時的這種情境下,這個人只能是袁世凱。

作為清遜帝,宣統小皇帝年齡尚幼,所能發揮的作用,僅是旗人心目中的一個精神排位,真正的鐵血保皇黨人,大半被革命黨人刺殺殆盡,只有良弼、溥偉、善耆、載澤等幾個宗社黨心有餘則力所不逮,苦盼形式變幻。
從北洋政府這邊來講,遜皇帝的存在,也以較小成本維護了國家統一、五族共和的局面,合理合法的繼承了前清政治資產。

壞處也不是沒有,這種過渡做不到真正“革命”式的推倒重來,缺乏革命徹底性,繼承優質資產的同時也需要揹負劣質資產,“喪權辱國”的條約廢除不掉,不能展開激烈的“土地”革命。

溥儀成人後的鶯啼
初試,是馮玉祥將軍導演於1924年的逼宮事件,修改了優撫條例,把皇室盤踞的北半邊紫禁城也收歸國有。

如果說溥儀的首演比較失敗,他大概也是承認的,幾年後的1928年,孫殿英將軍革死人的命,盜掘了清東陵,使得乾隆攜慈禧重新接觸新時代的空氣,滿清遺族在溥儀的帶動下,聯合向政府遊行請願,要求懲治兵匪,最終雖然因亂世流局,但著實也刷足了遜帝爺的存在感。

隨著共和思想的逐步深入,溥儀想再度實現十二歲時的復辟大夢是越來越難了,假如你以為溥儀只會貢獻接見胡適、張作霖時叩頭還是不叩頭的花邊新聞,那你就錯了,當過兩次皇帝的溥儀對皇帝的感覺食髓知味,正如離過兩次婚的老男人也絕不介意再多結一次婚。
軍閥混戰、主義紛爭、外敵窺伺這些大時代背景下,作為前清遜帝,祖先留給他的族民家底和威望尚存,這種優勢是洪憲開國的袁世凱所不具備的,所以袁氏一死,北洋系即分崩離析,而溥儀卻甘心投日,去做滿清龍興之地的康德皇帝,雖是飲鴆止渴,但也貪圖“毒發身亡
”前的權柄最後的一絲影響力。
即使是在蘇俄關押期間,溥儀也發揮了人生最後一次正面的國際影響力,他走上了東京大審判的證人臺,毫不保留的傾瀉對天皇一家子的不滿,但是即便是如此政治正確的表白,也沒有把天皇從皇位上拉下來,以便於自己平起平坐。此際的影響力,比康德時期大概更像一具提線木偶,倘能使自己的影響力成功保住小命,已經屬於很高的期望值。

說也滑稽,待到1959年溥儀被頭一批特赦,返回北京城,走在街上,仍有滿族遺老不時跪下請安,當了三屆皇帝,其時的影響力,卻在與戶口登記處的工作人員爭辯學歷該是初中還是高中、成分該如何填寫的交鋒中落個一敗塗地。


歷來現實


歷史是有慣性的。所以,作為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個皇帝,溥儀在退位後依然有著巨大的影響力。

首先,在那些滿清遺老眼裡,溥儀仍然是他們的皇帝。這些人對於清朝的滅亡捶胸頓足,仇視共和。他們中的有些人,甚至繼續使用宣統的年號。溥儀生日時,他們會專門寫祝壽的摺子,然後在家裡朝著溥儀所在的方向磕頭祝壽。他們死前,還會囑託家人向溥儀討要諡號。

其次,在軍閥們的眼裡,溥儀是一個象徵。尤其是袁世凱稱帝失敗後,軍閥混戰,每個軍閥都野心勃勃,想幹一點大事。

一些人,覺得清朝可能會捲土重來,他們想做擁立的功臣。比如張勳,就一直留著辮子,等待清朝復辟。等不及了,自己親自上陣,搞了一個短暫的復辟。

另一些人,覺得自己有能力一統天下。那麼,溥儀就像三國時的漢獻帝一樣,可以成為他們“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天子。比如奉系的張作霖,就曾親自跑到天津去拜見溥儀,而直系的吳佩孚也在溥儀生日的時候,派人送上大禮。

第三,在日本人眼中,溥儀是可供利用的工具。日本人一直想霸佔我國的東北。於是,溥儀就成了他們掩人耳目的工具。他們把溥儀扶上了“偽滿洲國”皇帝的的寶座,做他們的傀儡。

日本人選中溥儀,正是看中了他的影響力。


趣談秘史


皇帝在中國存在了兩千多年,清朝也統治了中國兩百多年,皇帝人們心中的地位不會一時半會了卻,因此溥儀當時影響還是比較大的。



從幾個例子就可以看出溥儀當時的影響。

1913年元旦,袁世凱派人給溥儀拜年,二月二十二日,隆裕太后去世,袁世凱通電弔唁,全國下半旗致哀。


1925年2月,張作霖到天津拜見溥儀,當到曹家花園時溥儀正往這邊趕,身著便裝的張作霖快步迎了上來,正當溥儀為用什麼樣的儀式對待這位當時最有權的大人物而犯難時張作霖卻毫不猶豫地走到溥儀面前,趴在地上磕頭畢恭畢敬地問道:“皇上好!”溥儀做夢也不會相到張作霖會給他磕頭。

其他王公貴族或者北洋軍閥對溥儀亦是如此!

1949後溥儀在撫順戰犯管理所改造,這裡面的很多犯人見到他都還下跪請安。

1959年12月4日上午,撫順戰犯管理所宣佈首批特赦人員,溥儀是天字第一個號,排在杜聿明等人前面。

1960年元旦,剛被特赦的溥儀在賓館過春節,一些遺老聞訊趕來,身穿長馬褂,極為嚴肅地給溥儀請安,並呈上“請安折”,周總理聽說後笑說:“如果不特赦溥儀,誰會相信都解放十年了,居然還有人願意去向溥儀請安叩頭?



溥儀才出來時,都會碰到這種情況,有次他剛從公交車下來,突然有一群人給他下跪,還稱“皇上”。


溥儀一生是不幸的,也是幸運的,死後還被遷入清陵安葬。


史裡有料


愛新覺羅·溥儀作為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帝。辛亥革命爆發,溥儀被迫退位,但是溥儀的影響力仍然存在,但是享受皇帝待遇不可能了。

雖然溥儀不再是皇帝,但是人們的思想難以改變。宮中一直跟隨在溥儀身邊的大臣們時常寫出懷念舊清的標語;在清朝時期生活過的人們,還曾希望清朝能夠回來,一度拒絕過剪辮子;在一些少數民族地區,尤其是蒙藏地區,好多牧民家中掛著溥儀的畫像…由此可見,溥儀僅對於普通人民來說就有深刻影響,更不說高層人士了。

當時軍閥張作霖親自去拜訪溥儀,在曹家花園兩人相見時彼此迎面走來。此時溥儀已不再是皇帝,不知以什麼方式打招呼比較合乎情理。正在他犯難時,張作霖大步向前,在溥儀面前跪下磕頭,而且這次拜見,張作霖還想將溥儀接去東北。

在溥儀被馮玉祥逼宮無處居住,需要尋找外國租借地臨時居住時,受到日本人的熱烈歡迎。日本人意識到了溥儀在中國的影響力,想要利用溥儀建立滿洲國。於是極力討好溥儀,讓他住進了日本在天津的租借地。

溥儀在瀋陽準備逃亡時被蘇聯抓捕,成為了戰俘。蘇聯當時的經濟並不樂觀,但他們對待溥儀的條件仍然很好。作為戰俘身份的溥儀,依舊享受著單間、有線廣播等待遇,想出去散步也可隨時出去,早晨起床時間也沒有規定。

由此可見,溥儀即使退位,不可否認的是他的影響力依舊很大,下到平民百姓,上到國際,都會對溥儀尊敬三分。


史之策


傅儀退位後還有什麼影響?

傅儀是中國封建王朝的最後一位皇帝(不算袁世凱)1912年2月12日退位,當了3年皇帝退位是隻有6歲。

一個6歲的小孩子會有什麼影響呢?真正起到影響作用的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忠君思想罷了。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還殘留有這種思想。

忠君派:八旗兵,老派士大夫,北方各個軍閥(張作霖,張勳),最底層的勞苦大眾。以上就是忠君派的代表,他們每個人都有忠君的理由。

革命派:受革命黨先進思想影響的人,南方的新軍和部分豪紳。(也就是這些人主導了辛亥革命)。

歷史的車輪總是向前走的,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擋,傅儀的影響力也就僅僅是侷限於他曾經的朋友圈。對於外面快速發展的新時代,他也只是一個參與者,而非領導者。

據說傅儀在1960年出獄參加工作之後還碰到過有人給他磕頭問安的老派粉絲。

傅儀有一次去遊覽故宮,有工作人員像他收門票錢,後來他對朋友說“我曾經住在這裡,這裡是我的家,我進自己家門還要交錢”。


一門土炮


溥儀退位了,他的影響力依舊存在,雖然只是虛的,但還很大。這是長久忠君思想賦予的!到底有多大呢?得分幾方面來說。



在民間,溥儀特赦回北京時,一群滿清遺老跑來跪拜,不久後,坐公交車了,被眼尖的旗人認出,連忙下跪山呼萬歲。那時,新中國都已經成立了,可見忠君思想有多深。

一些老學派,一些旗人內部,一些下層人士,仍舊認可,紫荊城最後一批禁衛軍,在聽到溥儀退位,差點譁變,還是馮國璋出面做工作,妥協被兩個代表人物跟隨,才罷休。

軍閥上,張作霖,我們都知道,他是東北王,在去天津拜見溥儀時,曹家花園,溥儀碰到了這位軍閥大佬,正在想怎麼面對,張作霖連忙跪拜,稱呼“皇上好”。基本上北方的軍閥在一定程度上會認可溥儀,比較親近清室,但也只是停留在口頭上,實際利益又是一碼事。



袁世凱在世時,每年春節,還差人去拜年,有時候親自去,最後一任太后隆裕太后逝世,國葬,降半旗,實權人物紛紛弔唁。1922年,溥儀大婚,又是大操大辦。溥儀他們的皇室待遇從未少過。

日本入侵,日本人還把溥儀樹立成傀儡皇帝,建立偽滿洲國,溥儀號稱“康德皇帝”,日本人還是看重了溥儀的影響力,利用溥儀,實現自己的野心。

1945年,日本戰敗,溥儀被帶到蘇聯,雖然這裡待了五年,但待遇絲毫不弱。獨立單間,無線廣播,出入自由(一定區域),沒事可以散散步,生活也由親信照顧,每天早上被稱呼“皇上”。國民黨有過要人,但被拒絕了。眼看“建立緩衝國”幻想破滅,溥儀才回國,幾年改造,以特赦號001號出來。



1967年,溥儀逝世,骨灰寄存在八寶山人民骨灰堂,後來移到八寶山革命公墓。從海外回來的一個人在清西陵崇陵西北建立私營公墓華龍皇家陵園,為提高知名度,不懈努力下,將溥儀遷葬在了這裡。

溥儀影響力的背後恰恰體現了忠君的封建思想,說明它還是生存空間,再想想巨大的時代背景,也不足為奇了。


非常茴香豆


溥儀退位後,影響力還是有的。正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更嚴格一點說溥儀他不是一個人,他代表的是滿清的貴族勢力。

溥儀退位後,不管是住在北京城還是在天津期間,每逢春節和中國的傳統節日都會有不少的滿清遺老會去行跪拜之禮。

在直奉大戰之後,奉軍戰勝,張作霖進京。有一次,張作霖去拜會溥儀,就直接行了,叩拜之禮,按照清朝時的禮節處理。

溥儀退位之後的另外一個影響,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日本人在佔領東北後,就把他請過去,當了滿洲國的皇帝。

因為中國人是很講究正統的。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只要把溥儀封為滿洲國的傀儡,就會有大批的遺老遺少前來歸順。他們就會為日本在東三省得管理減少不少壓力,東三省的老百姓就會有一部分人對他們俯首稱臣。

新中國建立後,溥儀住進了模範監獄。每逢春節,都會有遺老遺少去向他請安。甚至在1960年,溥儀被特赦之後,更多的滿清遺老遺少也保持了這個習慣,穿上長袍馬褂,只是沒了辮子。

因為中國的皇權專制時代,維持了2000多年。專制思想存在每一個人的腦子裡,無聲無息的存在,我們的行動中。

民國時期的大師辜鴻明先生穿著長袍馬褂,戴著小辮子,給北大的學生上課。北大的學生笑話他守舊,他回答道:我的辮子在頭上,你們的辮子在心中。

儘管我們現代人有不少人穿著西裝革履,一副現代人精英範兒的樣子,但內心深處仍是皇權專制的那一套。

也就是說,皇權專制思想在中國還有市場。只要有市場,溥儀皇帝的影響力,在他生前就會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