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一季度人身險“涉嫌違法違規投訴”中,平安人壽被投訴最多, 你怎麼看?

姬夢塵


其實之所以平安的多,有兩點需要大家注意,第一,所謂的品牌效應,中國人都有個傳統,喜歡扎堆,喜歡追求名氣,喜歡跟風,不管買什麼,首先先看是什麼牌子,其次再考慮質量,其實這種思維在日常消費是沒有問題的,因為傳統行業的品牌的確能代表產品的質量和特點,例如海爾電器,大家都知道海爾質量一般,但是售後好,例如同仁堂,大家都知道上是做中藥的,那麼保險存在品牌嗎?答案是no,因為保險這個金融板塊完全是一種服務,保險公司都由銀保監會監管,由保險法約束,由合同法制約,由國家兜底,因此在公司層面,所有的保險公司都是出在一個平臺,要說區別,那就是成立的早晚而已,但是我們買保險萬萬全全是買了一張保單,一紙合同,合同內容是什麼樣,將來理賠就會是什麼結果,大公司不會多賠一分錢,小公司不會少賠一毛錢。第二,就我十年的保險從業經歷來看,平安的最大缺點在於過於利用品牌效應來開展業務,現在中國大陸的保險市場越來越完善,客戶的保險理念越來越高,客戶的專業度也越來越高,很多人之前買過平安的產品,但是這些產品的缺陷非常大,導致後期很多人在發生理賠時無法兌現,有些客戶在當初懵逼的狀態買了一份保險,後期瞭解保險後才發現產品的缺陷,那麼退保又很吃虧,因此矛盾就展露出來。第三,平安的產品過於混亂,大家買一件商品時,可能會選擇功能多的,性價比會高,但是保險產品的功能很簡單,就是賠錢,至於怎麼賠,那就要細分,有意外,有住院,有重疾,有身故,這些賠付方式完全是不一樣的,但是平安的產品卻把這些混為一罈,看上去每一項都有,但是每一項都不多,而且有的項目賠付了,其他項目也就跟著終止,所以給客戶造成了一種感覺,買的時候發現非常全面,但是賠的時候會有種一損俱損的感覺。第四,就是性價比,平安的產品性價比真的很低很低,大家都知道買了一款產品,繳費期間內退保會吃虧,因此都很少有退保的情況,但是購買平安的某款產品,即使繳費三五年後,退保再換購其他公司的產品,性價比都比平安的高,而且也不虧,我們管這個叫折損,但是問題來了,平安很多產品的現價非常低,與其他公司同類產品,同時購買,同時退保,平安能退的非常非常少,少的都誇張。這只是壽險方面,那麼財產險呢,財產險通常都是保險行業裡亂亂象最多的地方,因為很多保險標的的不確定和無法嚴格審核,導致後期來陪出問題,進而投訴,這種現象很多,在這裡我就不一一說了,那麼人身險呢,這有點像平安的特點,舉個例子,某款重疾險裡,終身壽險保額61萬,重疾險保額60萬,這是平安標準配置的產品,那麼壽險是身故時賠的,重疾是大病時賠的,看上去兩個60萬,很多,但是我們要知道,現在造成身故的原因只有兩種,一種是意外,一種是重疾,意外咱就不說了,肯定是賠61萬,那麼多數還是重疾,如果得重疾的話肯定會賠60萬,那麼另外的壽險裡的61萬就回變成1萬,也就是等以後身故時再賠1萬,大家算算,實際我們繳費時卻要交兩份錢,但是賠的時候跟我們賠付落差很大,這種情況就很容易造成客戶的投訴,由於時間關係,先討論到這裡,這個話題很大,內容很多,在這裡只能給大家普及下基礎知識


阿柏教你說保險


保險是一個暴利行業。

巴菲特就是這樣發起來的,不要相信他是靠炒股票暴富的。源源不斷的保險資金不斷的輸入使他長袖善舞,有恃無恐地在股市興風作浪。

太多的人不知道保險賺錢的原理,其實就是一個概率學。一萬個人中發生的概率不過1至3個,每人保1000元,一萬人就是10000*1000=10000000元,按每人賠1000000元,3人賠300萬,700萬流進了保險公司的腰包,毛利233%,哪個行業能夠做到這麼高?沒有。只有保險。

平安人壽店大欺客,太正常不過了。



財經微音


業務量最大,那麼投訴量最多是正常。


老楚87237663


不然平安大廈怎蓋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