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易經》「象」是關鍵

學《易經》“象”是關鍵

漢字和卦象存在很多不同,然而在《易經》中漢字卻處在從屬地位,而卦象符號確處在主導地位,漢字是對“象”的解釋和闡發。

漢字表達的思想僅是“象”的預示,而“象”要表達的思想漢字卻不可能完全表達。《繫辭》:“《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易之為書,廣大備悉”,表明《易》與天地一樣大,天地間有啥,《易》中就有啥;天地如何變化《易》就如何變化。有的是漢字可以表達的,有的是漢字辦不到的,所以《繫辭》說:“書不盡言,言不盡意”,“聖人立象以盡意”。其意表明,漢字不能完全表達人的意思,因為漢字再多也有限。語言也不能完全表達人的思想,因為語言也有一定的侷限性,只有“象”能充分詳盡地表達《易》的思想。

《易經》所以能包羅萬象,“彌綸天下之道”,其根本原因就在於《易》為象。

“象”是一種假借虛設,講的是空道理,似有非有,似無非無。朱熹說是“空架子”,馮友蘭先生視其為“宇宙代數學”,六十四卦為世界萬物的代表,三百六十四爻為三百六十四個公式,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代入進去,並從中獲取答案。易象的神奇變化,更增加《易》的神秘化色彩。《易》象的抽象性、普遍性、變化性、象形性、多解性、矛盾性、協調性、整體性、週期性和科學性的特點,使《易》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神奇莫測,充分顯示出《易》無所不能的作用。

比如屯卦六三爻辭:“六三,即鹿無虞,惟入於林中,君子幾不捨,往吝。”意為打獵沒有虞人引導,必隱入林中不能解脫,所以為君子吝之道。說明遇事不能貪求,貪求了就“取吝之道”。這個道理很多事都可以套用,比如打獵、求官,謀錢財等,使用的範圍遠遠超出了打獵一事。又如中孚,上巽下兌。從卦體看,六爻之中二陰在內,中虛為信。二、五爻為陽為中實,也為中正,下卦兌為悅應上,上卦巽以順下,上下互信。表明相互信任、互相團結和諧。上下兩卦又為正反互兌,兌為口舌,上下相應又有爭議之象。以綜卦噬嗑解釋又為“議獄緩死”之意,有多種含義。卦象是同樣的卦象,你從卦體之象可解,從互卦,正反卦也能解,從綜錯卦還能解。胸中義理無窮,所以無往而非其八卦。

又如噬嗑卦,上離下震。卦象猶如頤中有物即腮中之物作梗,以人事論,可解釋為寇盜奸寵為亂,社會治安有問題;以國防而論,可解釋為是外敵入侵,有疆場之梗;以團結而論,可解釋為有人挑撥領導與群眾關係,為離間之梗;以婚姻家庭而論,可解釋為第三者插足,為第三者之梗。一個卦象可以有多種解釋,你可以根據不同需要解釋卦象,這是文字所不能的。

明代著名易學家來知德:“有象,則大小遠近粗細,千蹊萬徑之理鹹寓乎其中,方可彌綸天地;無象,則所言者止一理而己,何以彌論?故象猶鏡也,有鏡則萬物畢照,若舍其境,是無鏡而索照矣。”學習《易經》要想真正抓住其本質,就應該從“象”開始。

轉 陳凱東《殷都學報 2012年》 東方耳有刪選


學《易經》“象”是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